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在悲剧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橹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橹里灌上一半水,摇橹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段)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艺术实践广涉戏剧、诗歌和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他创立的史诗剧(叙述体)戏剧理论,对世界剧坛的改革和戏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纵观以往的很多研究,大多是侧重于布莱希特对中国戏剧的影响与借鉴意义,忽略了中国艺术对其艺术理论与创作的影响。但是不难发现,不论是在其戏剧理论还是艺术实践中,我们都能直接或间接地看出中国艺术对他的影响。文艺理论家格里姆就认为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是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影响,他在《陌生化——关于一个概念的本质与起源的几点见解》一文中就指出:“促使他创立自己的理论的最终推动力,是他后来才得到的:这就是他同中国京剧演员梅兰芳的会晤。梅兰芳的有意识的、保持间隔的、却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表演风格,极其出色地体现了陌生化的表演方式。”

    具体说来,中国艺术对布莱希特戏剧艺术的直接影响体现在他的戏剧作品之中对某些具象戏剧手段的借鉴。例如《高加索灰阑记》中有一个序幕,布莱希特把这个序幕叫做楔子。这显然是从中国元代杂剧的“楔子”加“折”的戏剧结构中借用来的。《四川好人》的序幕中,布莱希特让卖水的老王用“独白”式的自我介绍一出场就交代自己的身份,以及神仙下凡来寻找好人的缘由。在西方戏剧中,人物的身份总是依靠剧情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表现,较难看到这种中国戏曲式的“自报家门”。除此之外,他的戏剧题材和内容也不断加入中国元素。《高加索灰阑记》是对元杂剧《灰阑记》的改编。《四川好人》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了中国,而剧中老王翻开阅读的想象之书正是中国古代先贤所著的《庄子》。

    (节选自蒋雯《中国艺术程式化审美对布莱希特艺术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情节尤为重要,这影响了西方戏剧在演技和唱腔方面的追求。 B、中国戏曲强调演技逼真,舞台上的演员借助姿势、“无中生有”的动作达到逼真效果。 C、中国艺术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有重要影响,而布莱希特的理论也反哺了中国艺术。 D、布莱希特将梅兰芳陌生化表演方式形成理论,并且用于自己的戏剧创作实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练的《奥赛罗》,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戏剧情节的真实性。 B、西方观众在剧院观看《哈姆莱特》时,大多数人会抱着认知的心态去沉浸式观赏。 C、布莱希特戏剧的题材和内容以及戏剧的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戏剧的影响。 D、西方戏剧总是靠剧情的发展和对话交代人物身份,但《高加索灰阑记》是个例外。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产生“陌生化”效果的一项是( )
    A、话剧《如梦之梦》使用环绕式舞台,观众坐在舞台中央的下沉式座区“莲花池”中,座椅可以360°旋转,演员在其四周表演。 B、南京市越剧团的实景戏《红楼梦》把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变成了一步一景的特设舞台,观众身临其境,仿佛都成为“红楼梦中人”。 C、我国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把长江上的行船和大汉口码头作为剧场,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生活场景。 D、元杂剧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定场诗,如《单刀会》中鲁肃的“定场诗”:“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西方友人观看古代戏曲《窦娥冤》时,看到窦娥走向刑场的过程中,舞台上分明只是“窦娥”一个演员,却唱出“则被这枷扭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的曲词,这让西方友人迷惑不解,对此你会怎样解释?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绝对

    张中杰

    “吃了吗?饿了家里还有饺子……”

    “今儿立秋,晚上冷,记得穿厚点儿,加件衣裳……”

    风凉飕飕,夜黑沉沉。这是一个凄冷而寂寥的夜晚。月光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只剩下零星的星光点缀着这片黑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冷清的气息,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增添了这个夜晚的寂静和凄凉。在这样的夜晚,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停滞,似乎整个世界都被冻结在了这一刻。

    他没有开灯,发过两条信息,手机屏俏皮得似星星点点闪烁,儿子星星青春含笑的脸,如在眼前。

    “您也保重!”

    望着下边加了心的“你”,他有些迷茫,别扭。这不像儿子的风格。五年前,老伴儿病逝后,星星和他像哥儿俩。称呼早在心里揣着了,从不加的。

    窗外,夜色墨汁一般又黑又稠,浇在空气中,压抑住呼吸。紧张。手微微地颤抖,恍惚中回复。

    孤单犹如无数条冰冷的蛇,一寸寸挤压,迫近,抑制,噬咬他的心。

    “向太阳奔跑”,他这个刚退休的老交警的网名没有暮气沉沉,反有一股朝气。

    “向星星出发”,刑警儿子的网名自带职业习惯。夜晚是最好的陪伴。

    老伴儿故去,那个叫“月亮”的已经销声匿迹。微信群里,唯有太阳与星星的对话,隔三岔五。

    当初,太阳和星星父子俩可互相争着发光呢。

    农业大县,县城周边全是乡路,接合部交通事故频发。被屡屡通报丢人不说,那老百姓的命可重要呢。尤其是三轮车夫、农机车手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为省出时间干活儿,功夫不搭到路上,总是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坐到三轮车上,一出事就是大事。可是,他和同事们苦口婆心嘴皮磨成一张纸,宣传教育效果倒像是骆驼群里的一只蚂蚁,啥也不显。他琢磨三天三夜,逐个儿去往三轮车上贴反光帖,警示条变成“防撞条”,让车在其他开车人那儿“被看见”,黄昏时分非常醒目。事故率像温度计掉进冰窟隆,直线下降。

    星星从派出所被抽到刑警队,片儿警的活儿因为人少一时脱不了手。两头忙,还都想出彩。大案要案发一破一,够让人惊喜了,可蹊跷的是,星星硬是当了和谐小区的“好管家”。是怎么做到的?星星拿小区三分之一住户的钥匙。那是个郊区迁置小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多,老人忘性大,孩子们又贪玩,备用钥匙都让星星保管。

    比赛结果,星星总能胜出一筹。那次,有个小女孩报警说路边有被遗弃的小猫。星星出警,却找不到收养者,无奈自己把它抱回家,取名平安,弄得父子俩藏青色的服装上总有白猫的毛。

    星儿,难道你是会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有三头六臂?披星戴月,脚不沾地两头儿跑,熬的是时间,也是命呀。你知道逞这个能有多累吗?

    他心疼地埋怨,也好像是在数落自己。

    “你的腿伤好点儿了吧?”

    “你的血压有点儿高,该上医院看看了。”他耐不住,又在群里发信息。

    许久,回答他的是一片空白。

    “好了。这个案件忙完就去!”

    漫长的无望等待后,一条信息冒出来。时光可真绝情,转眼他这个太阳像骤然跌落黄昏的夕阳。再也跑不动了。

    温热液体蓄在眼窝,停泊一会儿,顺着鼻翼两侧悄悄滑落。他鼻腔瞬间酸酸的,涩涩的,又升腾滚涌到眼角。眼睫毛湿润了,白花花雾茫茫一片,手机屏幕花了,什么也看不见。

    黑洞。空洞。一切都在寂静的夜里影影绰绰。独自坐在房间的角落,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寂寞。四周一片漆黑,仿佛所有的声音都被吞噬在无尽的黑暗中,只剩下他心跳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失去了焦点,不知道该看向哪里。他感到自己仿佛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旋涡中,感受着那种无法言说的疼痛和挣扎。

    “你和芳的婚事赶紧办了吧,你妈等不及都走了。听话啊?!”他嗔怪地又发。

    “好,过了元旦就办。这不有个大案专案紧张,芳在医院比咱还忙!”

    这次回复得可真快,那个伸舌头的小人儿表情真逗,几乎把他眼角的潮润一点一滴逼出来了。两行。

    “别给我贫,你小子还欠我一个生日宴。”六十岁,他过第一个生日,儿子像流星一样藏起来不见,遗憾。

    “算了,我知道你总是忙。不用还了,要还就还个拥抱吧。”他感觉自己说的是一种奢望,很勉强。又不甘心。

    “还,马上还,你等我。”

    “我欠您的,下辈子一定还。”

    这次,居然秒回。最后边是一串串小人儿的拥抱,似天上星星,数不清。

    他关上两部手机,绵延无助的累,海潮般席卷了无望的疲惫。

    餐桌上的菜早已凉透,星星爱吃饺子,饺子盘上还插着两双筷子。

    他把早满好的三杯酒洒在地上。

    “瞧你那点儿出息!”他暗暗责备自己。曾经那么果敢,眼神那么犀利,如今,双眸暗淡浑浊,没有一丝光。

    喝毕,他慢慢转过身,用粗粝的手掌心擦了擦儿子英气逼人的遗像。汗泪浸湿的手,一遍又一遍。颤颤抖抖。

    “喵。”平安从地上跳起来,扑进他的怀里。

    其实,他啥都知道。今天,自己早已擦过无数次了。

    上面,一尘不染。

    今天是他的生日,他穿上警服,用手指弹弹灰尘。

    又倒了一杯,一个人无声啜饮,独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父亲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给三轮车贴反光条,表现出父亲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B、父亲的网名叫“向太阳奔跑”,但他觉得自己像“骤然跌落黄昏的夕阳”,表现出儿子去世对他的打击之大。 C、儿子给收养的流浪猫取名为“平安”,自己却牺牲了,平安出现在他遗像前这一情节读来令人心痛。 D、反复擦拭遗像这一细节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也展现了父亲在面对生活痛苦时的坚强和勇气。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夜色墨汁一般又黑又稠,浇在空气中”运用通感描绘了夜色的黑暗压抑,渲染了父亲无比悲痛的心理。 B、小说中写儿子对父亲“您也保重”的回复“不像儿子的风格”,能够为后文揭示儿子已经去世的真相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间部分讲述了作为交警的父亲工作上十分出色,以及儿子一人身兼数职“两头忙”的事迹,丰富了二人的形象。 D、小说写父亲以前眼神“犀利”,现在眼睛“暗淡浑浊”,二者的鲜明对比表现出父亲的精神因儿子牺牲而被打垮。
    (3)、简要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微信对话的作用。
    (4)、本文直到结尾才揭露儿子牺牲的事实,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文本二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究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披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①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注释】①埸(yì):边境。

    (1)、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盖未尝A不咎其B当时之士C虑患之D疏E而见利之F过浅G且不知天下之H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B、爱,文中义为“爱惜”,和《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相同。 C、六国,即山东六国,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秦国在崤山以西,其余的均在崤山以东。 D、蔽.文中义为“掩护”,和《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的“蔽”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是对北宋统治者“以贿求和”的妥协政策予以讽谏。 B、苏洵引用古人的话来进行对比论证,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C、苏辙认为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遵。 D、两文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外部威胁的形势下借古讽今发表议论的,表达了积极抗战的主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5)、苏洵和苏辙同写了《六国论》,请结合选文概括他们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西瓜园①

    【南宋】范成大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背种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②苜蓿夸。

    【注释】①诗人在出使金国途中行至开封时,见本是“燕地种”的西瓜,已经遍布河南,心中感慨,遂作此七言绝句。②蒲萄:即葡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西瓜的生长环境和年来年去每到夏天到处都吃瓜的情景。 B、“碧蔓”“软沙”,绿黄二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充满了田家之美。 C、诗人觉得西瓜在形状上、味道上虽不尽如人意,但可与葡萄、苜蓿相比。 D、本诗表面上在写田园风光,清新恬淡,其中蕴含的深意却需细细品味。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开篇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楚音开始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寒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滑翔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和急速的波浪,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晃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 )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它们还喜欢选一个晴好的中午,在屋檐上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那些鸣叫有些嘈杂,但音色褪尽了凛冽天气里的啼哑和低沉,变得圆溜起来,把一个院子浸染得暖暖和和的。至于喜鹊,很明显,身子变圆润了,长长的尾巴翘得老高了,那么一上一下地抖动,颇有劲头,很骄傲的样子。顶着“百舌”光环,乌鸫每天不敢闲着,除了觅食,就是反复练习和表演歌唱,各种唱法十分娴熟,声音婉转且千变万化。王维曾作“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两句,他对这位音乐家的天赋不吝赞美,真没有吹捧的意思。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②大地还是一片沉寂

    ③溪流不断充盈                ④积雪加速融化

    ⑤随着日子的深入                ⑥大地的生机正逐步绽放

    A、②⑤④③①⑥ B、②⑤③④①⑥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②③④⑥①
    (2)、对于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你认为“当仁不让”和“奋不顾身”哪个更符合文段语境?请说明原因。
    (3)、文中描写麻雀和乌鸫叫声的艺术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现如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几乎是如影随形。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却是各种“手机病”。“手机病”的门诊病例中,①____。手机拿久了,手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在问诊中是最多的。相对于骨科,眼科最令人担忧,且是“重灾区”。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②____。跟底黄斑病又称“眼睛癌症”,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手机使用过程中,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用手机上网,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把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久而久之,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并最终成瘾。而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让一部分人深陷“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如今,“放不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③____,简单来说,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对于我们来说,学会了上网,也要学会“下”网,不能做“低头族”,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文段内容,提取主要信息,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每个词不超过四个字。

            ②        ③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最初只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