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时期,“诗”是一种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乐”除了具有当代音乐之义,还是乐、诗、舞的统称。正如郭沫若所言:“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可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都可以涵盖。”可以说,“诗”和“乐”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但“乐”是“诗”的根本,起着主导作用,而“诗”依附于“乐”,是“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诗”“乐”与“礼”的关系十分密切,“礼”作为“诗”“乐”最初的载体,是“诗”“乐”的内在尺度。先秦儒家认为,声与言相结合产生诗乐,诗乐与言的结合为乐礼,由此实现了诗、礼、乐的统一。诗、礼、乐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追求的“和”。然而,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确立客观上推动了“诗”的普及与发展,也推进了“诗”的独立进程,从“诗乐结合”到“诗乐相分”、从“声言志”到“诗言志”都体现了“诗乐关系”的调整与发展。不过,在这一进程中,“礼”始终是“诗”“乐”的内在属性。

    先秦时期,“乐以彰礼”是“乐”的本质特征,即通过发挥“乐”的社会政治功能,来维护和强化等级制度。西周初期,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建立完备的礼乐祭祀制度是稳定天下、巩固统治的头等要事。与此同时,“乐”常被西周统治阶层当作一种教育手段,通过在贵族子弟和少部分优秀百姓子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政治“韵味”,使其成为政权的附庸者。在周朝的教育中设有大学。在大学内,按东、西、南、北、中分别设有“成均”(习乐之处)、“上庠”(习书算之处)、“东序”(习射之处)、“瞽宗”(演礼之处)、“辟雍”,这些都与“乐”有着密切关系。至西周后期,时局动荡、礼崩乐坏,周宣王试图通过在制度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礼乐之尊”,恢复“天下大服”局面。由此可见,“乐”的本质特征在于以系统化的礼乐制度团结举国上下,充分彰显了“礼”的政治教化功能。

    “乐主诗从”是先秦“诗”的内在本质,即“诗”源于“乐”,并多依附于“乐”而存在。首先,诗源乐名。先秦时期,即兴谣诗被看作“诗”的原始形式。至春秋时期,“诗”开始不再附属于乐舞而独立存在,并呈现“不歌而诵”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秦时期的许多乐篇失去了曲谱而仅剩乐名和文字,许多残存的乐名和文字可以在现今的《诗经》中查到。其次,谈乐及诗。先秦文化中,礼乐诗互为一体,因此谈乐及诗便在情理之中。《礼记·乐记》载:“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乐”的作用和性质,也就是认可了“乐”中之“诗”。“诗,言其志也”,再一次凸显了“诗”的特殊作用及其在“乐”中的地位。由此观之,“诗”从于“乐”,“乐以彰礼”,“礼”亦是“诗”的内在属性。

    “功成作乐”是先秦乐论的经典原则。在现存文献中,《尚书》最早对“功成作乐”进行记述。《礼记》中也有类似思想。例如,“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这句话对王的权力做了界定,只有建功的王才能制定礼乐,强调“功”在“乐”中的地位,沿袭了先秦乐以歌功的传统。与此同时,在“乐”的创造中也突出了对功的肯定和褒扬,如《武》《大护》《大章》《大夏》《云门》等凸显了对先辈贤王丰功伟绩的歌颂。此外,“八佾舞”“六佾舞”“四佾舞”等更突出功的大小决定了所享受的“乐”的等级。因此,“乐”的价值范畴是对“功”的追求和认可,更是对“礼”的维护。

    “诗言志”是先秦诗论的价值范畴,其本质是对“德”的强调和肯定。“诗以言志”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含义是用诗来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志趣。传统文论认为“诗言志”最早出现于《尚书·尧典》,但没有指出“志”的具体内涵。春秋末期,孔子以“仁”“礼”为要旨,对“诗言志”进行了总结,得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断。与此同时,孔子还向“诗以言志”注入新的内涵,如“事父”“事君”“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其中“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的全面总结和升华,其实质是对“德”的肯定和追求,强调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要以德为先,这样才能实现“和”的效果。所以说,“德”始终是先秦诗论的本质所在和价值追求。

    (摘编自李含《先秦诗论与乐论的同构及分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的“乐”不仅是乐、诗、舞的统称,而且包含了相关造型美术以及田猎、制作肴馔等日常活动。 B、“乐”的本质特征是“彰礼”,统治者往往采取系统化的礼乐制度来达到稳定天下、巩固统治的目的。 C、春秋时期,源于“乐”的“诗”呈现出“不歌而诵”的特点而独立存在,但其依然体现“礼”的属性。 D、“功成作乐”最早被《尚书》记录,而《礼记》也有类似思想的句子,这些句子强调只要建功就能制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既是“诗”“乐”的载体,也是两者的内在尺度,从而推动了“诗”“乐”从结合到相分的进程。 B、西周初期和后期,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乐”的政治教化功能,只是因社会环境的差异,做法有所不同。 C、现今留存下来的《诗经》中保留下许多残存的乐名和文字,在先秦时期其实是有与之对应的曲谱的。 D、虽然“诗言志”的观点不是孔子最先提出,但是他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并注入新的内涵。
    (3)、下列选项,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礼记·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C、《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D、周朝在礼官中设“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先秦时期“诗”“乐”“礼”三者关系阐述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乐相依 B、礼定诗乐 C、乐主诗从 D、乐以彰礼
    (5)、《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终于学成后说:“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孔子推断出此乐是歌颂周文王的琴曲,师襄子惊异而问:“敢问何以知其文王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伟,和者好粉,智者好弹,有殷勤之意者好丽,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请结合文本回答孔子是如何推断出此乐为《文王操》的。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乡

    沈从文

    我很无聊地在船上过了四十天。忽然船已到了辰州关,十年来的税关还是现样子。就是坐在那高岸石栏杆上的兵士,也仍然还是在那里很悠闲地唱着军歌。①这使我欢喜极了。

    我想上岸去,因为离这地方太久了。我要找我那些熟习的旧地方,就向税关衙门那大路上走去。走到了近城的地方,我望到一个卖铁器的铺子,②我想起了旧事,觉得有进里面看看的必要,就进了那铁器铺的门。

    这一家铺子里各处仍然是各样铁器,耕田的零件,船上的零件,钓鱼钩,小刀,锤,钻,以及那些钢镖。那老掌柜一头的白发,低了头在用炉整理一个钢镖。这就是我所想见的老人,而且这钢镖,也就是我往年想成为一武士时那日不离身的钢镖。我不作声望望这一个屋子里的一切,感到特别熟悉。那老人,把头一抬,见到有人了,用着那洪大吓人的声音说道:“要什么。”

    “嗨,你不认识我了,大伯!”

    他奇怪了。望了望我的身上,好像实在想不起我是谁了。

    我就坐到一个大铁墩上了。这人还是在记忆中数着他所认识的人,然而时间太久,近十年的事,他实在想不起我是谁了。我见到他失望了,我说:“我来买镖,多少钱一枝。我学打镖。”

    我说的话完全是旧话。这话是他当年传给我的,但记到这名词,这时有用处了。他听到我这话,闭了一会眼,忽然一睁,样子变了。

    “嗨,”他笑了。他年青了。我居然被他认识了。“你是小副爷,你是小副爷。”烟来了,茶来了,瓜子来了。他仍然这样亲热地把我款待。他对我目不转睛地望,使我感到小小的拘束。这独身的老人,他想不到我还来这里望他,所以这时一见到我,快乐得成小孩子了。

    坐下后我们互相用着那仿佛家人的亲密招呼。

    “才到吗?”

    “船才到关上,因为想起你,所以先上岸了。”

    “你呀,从什么地方来?”

    “来得远了,从京里来!”

    “从京里来,是在冯玉祥手下吗?”

    “不是。”

    “吴佩孚吗?”

    “不是。”

    “……”他只用眼睛望我,似乎不相信我还能答出另外一个人的名字。

    我就说:“不是军队。”

    这老人除了知道这些名字,大致还知道孙文、贺龙、张飞,以及厘局、共产党、财政部。他以为一个人做事总就是为这些人当差,到这些地方拿钱,所以我说不是在这些人部下时,他就很聪明的转了方向,问我是不是到京里财政部做事。我仍然说不是,他就有点惊讶了。

    我说:“我不到军队里了。”

    “不到军队也不到部里吗?”

    “也不到。”

    “你是做局长了。”

    “我不做官,人不中用,他们全做官了,我是一样事也不做的。”

    他在心上忖度了一下,把我这话玩味一阵,又把我身上的衣服看看,忽有所悟似的点着那大头颅。

    “不要紧,不要紧。”他就把身子就近了一点,然后他把声音放低,“小副爷,这里前一阵很杀了几个!全是年纪青青的,还有两个女的,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五岁。”

    “做什么事?”

    “嗨,……”他就笑,好像笑我装不懂,而早已为他看透那种样子。我实在还莫名其妙。我想,难道沿河不清静,有年青人被土匪杀死的事吗?

    我不作声了,很纳闷。

    他轻言细语地说:“小副爷,小心一点,你到街上走恐怕有人要……我知道你是……”这才真是怪事情。我愕然了。我还不曾注意到他“知道我是……”那句话。

    “怎么样?地方有变动吗?”

    “我告诉你,他们捉到就杀!”

    “为什么?”

    “说你们也杀人放火。”

    “什么人说的?”

    “都是那么说。他们说……你不就是共产党吗?”

    我明白他所以低声劝我的意思了。他一番好心的来告诉我杀人的事,我明白了这好意以后一笑。他见我一笑还以为话已说穿不必遮掩了,他说:“要小心一点才行。”

    “我什么也不是,明白了吗?”

    这人睁大了眼睛对我望,因为他说话的声音极轻,③而我说的话却像有意把声音加重,他为我这不忌惮的气概所慑,一句话也不说了。

    我想起为什么我竟会被他疑为共产党,知道这地方的情形是怎样了,我就觉得有点寒心。我问他这地方的军队是谁驻防,他告诉我是一个姓曾的旅长。我问他这旅长名字他不知道,要我到街上去看看告示,这铺子外面就正有贴告示处,我就走出去看了一会,结果仍然还是只知道旅长姓曾。进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会疑心我是共产党,他答复不出,大致这样穿着的人可以当共产党杀,是中国各处地方很普遍的事,这老年人也很看了几回,所以就为我担起心来了。

    我从他口中知道了许多事情,我才明白街上一切虽仍如昔日,老人的铺子也仍然还存在,但有许多地方这时代真是大变了。

    最后我与这老年人离开了。④我拿了一枝尖端涂有金漆美丽夺目的钢镖作为纪念,这老人一个钱不肯接受,我只得道谢了。出了那店铺,我仍然到我从前所熟习的街上闲踱,不知不觉就走到岸边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离开故乡十年了,重新见到老掌柜和他铺子里的一切时觉得十分亲切,但是老掌柜一时没有认出“我”。 B、“我”说的旧话引发了老掌柜的记忆,他认出“我”后热情地款待,“快乐得成小孩子”生动体现其高兴的状态。 C、老掌柜误认“我”是共产党人,就压低声音,一再提醒“我”要小心一点,这体现了他思想进步、觉悟高。 D、文章空间变化清晰,前面从“我”上岸开始,结尾则“不知不觉就走到岸边了”,前后照应,形成了圆合结构。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的“欢喜”体现了“我”回到家乡的愉悦心情,与旅途的“无聊”形成对比。 B、句子②“觉得有进里面看看的必要”推动了情节发展,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句子③中的“有意”二字与老掌柜声音“极轻”相对,表明“我”对老掌柜误解的不满。 D、句子④中所写的“我”拿走了钢镖作为纪念,聊以慰藉自己还乡的心愿,照应了前文。
    (3)、作者在文中写到了故乡的“不变”与“变”,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意图。
    (4)、文中大量使用了对话,请探究作者这样设计的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 , 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夫水,智者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有删改)

    【注释】①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②颜子:颜回。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吾居A乡B见长人者C好烦D其令E若甚F怜焉G而卒H以祸。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名莫能定”与“呱呱而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而”意思不同。 B、乐,文中指喜好,与《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的“乐”意思不同。 C、适,文中指恰好,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D、鉴,文中指照,与《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的“鉴”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点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终极目的。 B、材料二第一段写“愚溪”得名之由来。先写实有此溪,再写溪名无定,然后写为何命名为“愚溪”,用一“愚”字把自己和溪连在一起。 C、材料二第二段写水本与智相关,而此溪却偏名为“愚”,然后进一步阐述溪之可愚有三点:不可以灌溉;大舟不能入;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 D、材料二第四段是全文的高潮。先赞美愚溪,“能使愚者……”一句由溪到人,作者受到愚溪的启发,于是文章由拙变巧,增色不少,溪和人合而为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5)、材料二第三段,作者写宁武子和颜回,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韦蟾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送灵州田尚书 

    薛逢

    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

    九姓羌浑①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

    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玉帐寒。

    今日路傍谁不指,穰苴门户惯登坛②。

    【注释】①九姓:泛指唐代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羌浑:泛指唐时中国西部各少数民族。②穰苴:春秋时齐国名将。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登坛:汉高祖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诗前两联写贺兰山下水木丰茂,果香四溢,绿掩千家,在这秀丽如江南的景色中,又注入弓刀闪耀、盔甲鸣响的阳刚之美。 B、薛诗选取阴风、战旗、白草、剑气等意象描写军威整肃,“猎猎”“飕飕”两组叠词生动贴切,“满”“攒”两字凸显声势浩大。 C、韦诗对仗工整,巧用叠字,阳刚与阴柔相济,赞赏与盼勉并存,心裁别出,妙笔传神;薛诗字句劲健响亮,颇有盛唐气息。 D、韦诗结句用侧面烘托手法,表达边境人民对卢尚书的敬仰;薛诗结句用典,含蓄抒发了对田尚书未得朝廷重用的不满之意。
    (2)、卢潘尚书和田尚书都是深谙兵法、深受爱戴的边将形象。两首诗描写人物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源泉,因而“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2)、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如“”一句写五丁之死的传说,“”一句写太阳神的车子的神话。
    (3)、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了“伯牙绝弦”和阮籍的典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傍晚的药王山,很是安静。车轮在柏油路上驶过,留下沙沙沙的声音。不时有鸟儿飞来飞去,几声鸟鸣,更添几许幽静。药王山下,溪水淅沥地响。“空山新雨后”的意境也不过如此吧。山尖上云岚缭绕,使青山(A)。药王山脚有村民站在溪边吃晚饭。他们吃的食物叫饭馃。山村人家的食物简单,却令人赏心悦目。豌豆碧绿清甜,笋丝鹅黄鲜嫩,加之翠绿和深红的点点葱花与辣椒,连汤带汁的一碗,呼啦呼啦入得口中,吃起来深觉过瘾。原本是(B)的白米饭,在立夏这一天,却变成一碗诱人的饭馃,这是乡村日子的花样吧。

    到了立夏这一天,我常常也会自己去菜场。我母亲总是会教我做这样那样的食物来吃,每一个小小的步骤都要详尽说与我听,(C)。这在我看来,正是农人们对于日子的郑重态度。

    民间衡量健康,一贯以体重为标准,体重增加便值得欢欣鼓舞。所以立夏这天人称重,也是有讲究的:移动秤砣时,只能向外挂,表示数量增加,而不往里头移。时代变化了——你看现在,大人们多以苗条为美,平日里的健身房也常常人头攒动,都要减肥呢。立夏这天也不例外,没有见哪个健身房在立夏这天放假的。

    (1)、请在文中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豌豆、笋丝、葱花与辣椒”意思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
    (3)、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B、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C、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帕斯卡尔《思想录》 D、牢记职责使命,引领社会风尚。——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倡议书
  • 7.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微塑料已经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环境样本之中,②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③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迫不及待。④微塑料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⑤几百年都难以降解。⑥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逐渐为科学家所认知。⑦微塑料颗粒大小不等,⑧大于5毫米左右的颗粒通常无法进入细胞或人体循环系统,⑨一般滞留在肠道,⑩引发肠炎。 A  , 其危害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证据显示,纳米级别的微塑料颗粒会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对脑组织造成伤害。

    微塑料在人体内达到多少量才会造成伤害,目前尚未有确切的临床数据。毫无疑问,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会通过饮水、饮食等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同时,还有一种情况会加剧人类对于微塑料危害的担忧: B 。例如,当铬这样的化学物质附着在微塑料上,防晒霜等产品中使用的紫外线过滤剂会使得铬更具毒性,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如果土壤中含有铬,微塑料沉降到土壤之中,生产出来的粮食毒性也会变大,同时对动植物也会造成极大危害。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旷野文学”风潮在社交平台上流行,它倡导“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的理念:提倡人生应追求自由未知的“旷野”,反对稳定可控的“轨道”生活。然而,一些网红滥用“旷野”概念,追求奢侈旅行,导致“旷野文学”的原始意义被曲解。青年们对此进行反思,有人认为人生是旷野与轨道的交织;有人认为不能神话旷野,也不能囿于轨道,应独立思考人生的选择与方向……

    身处当今时代的青年,面对“旷野”与“轨道”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