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智源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16分)

  • 1. 知识积累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zé),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古藉中获得灵感,由此发现青蒿素;在浩翰古藉中寻幽入微,竺可桢绘制出一条物候变迁的曲线——“竺可桢曲线”,浓缩出五千年中华大地的冷暖变化图景。卷帙(zhì)浩繁的中华古藉,____着先人的智慧,记载(zǎi)着璀璨的文化,诉说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岁月不居,书阙有间,部分古藉正慢慢“老去”,褪色、脆化、腐蚀,甚至稍一翻阅就会损毁。

    我国现存古藉约有20万种,逐一修复整理现存的全部古藉,可能需要300余年。古藉数字化____。自2022年10月上线以来,“识典古藉”平台已陆续汇集经、史、子、集等古藉超过2200部。该平台致力于以用户提供免费、公开、稳定、快速、方便的检索和阅读古籍服务为目的。互动化、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更加__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沉浸(jìn)式阅读体验拉近了古藉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

    古藉具有文物和文献的双重属性,修复好的古藉若只是____,后续研究就无法开展,更无法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价值。数字化是一次解决古籍保护方法的尝试。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渍(zé) B、帙(zhì) C、载(zǎi) D、浸(jìn)
    (2)、文中加点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青篙 B、浩翰 C、璀璨 D、古藉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聚集 迫在眉睫 契合 束之高阁 B、聚集 迫不及待 契合 置之不理 C、凝聚 迫在眉睫 符合 束之高阁 D、凝聚 迫不及待 符合 置之不理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序不当 B、句式杂糅 C、语义重复 D、搭配不当
    (5)、根据语境,将下面各句填入横线,语意连贯流畅的一项是( )

    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这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____。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新兴起的汽车行业拥有比传统马车行业多出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的产值和工作机会。

    ①当年,汽车开始进入大城市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充当出行工具的马车,面临着“下岗”威胁。

    ②但若从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了人的生活品质提高。

    ③回看科技史,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确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④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同时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

    ⑤马车被汽车取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A、③①②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④⑤①
  • 2. 名篇名句默写

    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次使古诗词成为大众瞩目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流行开来。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通过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记》① “”中溪流曲折、时隐时现的幽静美丽;在《题破山寺后禅院》② “”中,通过聆听着禅院的钟声,沉浸在禅院的幽静中,体会着诗人的淡泊情怀;面对离别时,我们不必伤心难过,可以像王勃一样具有开阔的胸襟、超脱的情怀。因为距离不能阻断好朋友之间的情谊,借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表达即为③“”。浸润于古诗文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感世界。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 3. 学习与探究;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大道之行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安宁的大同社会,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班级准备借此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共创幸福家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将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表达你对“和谐”的感悟。

    代相传 文明世界 人亦乐 源远流长 和谐社会 山清水秀

    上联:

    下联:

    (2)、小华同学认为,《大道之行也》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只是虚构的,在今天,不和谐事件时有发生,大同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能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无所谓。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 4. 名著阅读

    【材料一】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就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项任务!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二】“亲爱的同志们!”他的声音是平和的,但是却掩盖不了他内心的激动。“朋友们,现在我们又回到你们中间,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了,回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福。在这里,我看见许多老朋友。在奥库涅夫那里我看了不少材料,知道咱们索洛缅卡区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新团员,铁路工厂和机车库的工人也不再偷偷做私人打火机这类私活,而且从废车堆里拖出一些已经报废的火车头并进行彻底修理。所有这些都是表明我们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作为的。朋友们,难道我能在这样的时候死去吗?”说到这里,他的两眼闪闪发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阅读完材料,请帮小文同学补全表格内容。

    演讲者

    演讲目的

    演讲风格

    闻一多

    悼念李公朴

    慷慨激昂

    热情洋溢

    (2)、励志人物故事很多,材料二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身上凝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勇前行,请简要概述他的精神品质。
    (3)、关于成功大家认知各不相同,请依据下图并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要阐述你的认识。

  • 5. 临写与鉴赏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 6. 《熹平石经》是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极为有名。碑刻字体宽严得体,结构严谨,工稳端庄,方正平直,中规入矩,请判断以下哪幅作品是《熹平石经》(   )
    A、 B、 C、 D、

三、阅读(共32分)

  •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长短句交错,体现了“行”的动感;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中的“老”字,并不是写年龄,而是写心情,揭示了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C、“忍能对面为盗贼”,诗人对“盗贼”的愤怒与呵斥,实际上是对安史之乱叛军暴行与罪恶的揭露和批判。 D、“布衾多年冷似铁”一句中,一个“铁”字,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道出了被子的陈旧、僵硬、冰冷、单薄,写出了杜甫生活的困窘。
    (2)、本诗中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与《石壕吏》中的“独与老翁别”都含有“独”字。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两个“独”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亦所失乎?”曰:“非也。吾常以马为牛,既知其为马矣,吾而未言,将无以见市人也!”先生曰:“噫!马信为马矣,孺子以为牛,孺子之过也。市人乃能笑孺子者,是以马云也。苟不以马而以他使是非,几不能不以牛为马,其于孺子有间乎?孺子未之学耳,市人固不足也。

    (王令《马说》)

    【注】①班班:强壮。②自失:自觉有过失。③间:区别。④殆: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之不以其道 策:

    诸市人  语:

    ④吾而未言 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孺子殆未之学耳,市人固不足惭也。

    (3)、【甲】文在结尾处得出了“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义?
    (4)、【甲】【乙】两文都采用相同的手法,各自说明不同的道理,请你结合【乙】文分析。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龙行龘龘”走红,带来什么思考?

    范天培

    ①“龙行龘龘(dá dá),前程朋朤(lǎnglǎng),生活蠡蠡(yèyè)……”如果要说今年的春节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这几个很有“存在感”的生僻字一定榜上有名。

    ②据学者介绍,“龘”字源于“龍”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古人对“雠”字的释义为“飞龙之状”。今年是龙年,由三个“龙”组成的“龘”字,在字形与字义上都体现了好彩头,起初只是被人们用在新年往来问候的语句当中,逐渐带火了“朤”“齄”等字。直到今年央视春晚主题揭晓-“龙行淼龘,欣欣家国”——原本无人问津的生僻汉字一下子“火出了圈”。

    ③汉字是表意文字,根据汉字字形,甚至是改变字形来表示美好寓意的习俗古已有之。像是我们熟悉的“囍”字,就是根据字形来表达美好意愿的创造。现如今,不少地方还会在春节的时候,将“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等带有美好寓意的词语,糅合成一个“汉字”,写在红纸上张贴出来。“龘”字的走红,也是这些有趣习俗的又一实例。

    ④对于“龘”“朤”等字的走红,一些人也提出了担忧。这些焕发“第二春”的生僻字,是否会引来不必要的跟风模仿,进而为语言的规范使用带来额外的工作量?

    ⑤应当说,对待语言的发展,我们还应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龘”字的“出圈”是语言丰富的体现。就像一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是用出来的。”新的词语的出现,代表着人们新的表达需求。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的语音、语义、形态也都在跟随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着。“龘”字重获新生,正是它的字形与人们表达新春祝愿的需求锁定在了一起。而这些新出现的表达需求,和它本身被发明出来的域场关系紧密,对此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忧。

    ⑥就如前些年在网络上被人“用坏了”的“囧”字,原本在古书中表达“光明”的意思,但因字形与人的表情相近,而被赋予了“尴尬”“窘迫”的含义。久而久之,成了被淡忘本意的一款“表情包”。而大家对待“囧”字,更多的也只是线上娱乐,没有让它成为汉语规范的“害群之马”。

    ⑦生僻汉字重获新生,被赋予现代社会新的语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了解传统、盘活文化的新路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因。近年来,甲骨文等汉字研究不断深入,汉字知识普及方兴未艾,各种与汉字有关的报刊栏目、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电子字典风起云涌。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认读汉字、书写汉字,会时不时喜欢根据时代的变化、民俗的需要玩味汉字,拆解生僻字形体,重构生僻字理据,或望形生义,或借音替字。汉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民俗有了新的需要,时代赋予了新的可能,生僻字的复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我们看到,在网络的助力下,这些原本艰涩古奥的生僻字,开始让人感到亲切且趣味十足。在网友口耳相传的不断再创造下,人们与历史拉近了距离。更多的人开始知道传统文化并不只是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积满灰尘的故纸堆。一些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搜索科普文章,了解这些生僻汉字的本意,知道了《玉篇》与《说文解字》。甚至还出现了网友自发创作的“甲骨文表情包”等等。

    ⑨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宝库当中,还有许多与“龘”字相似的汉字留待我们发掘。这些原本在语言使用中被淘汰的生僻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表达需求的日益丰富,也得到了重获新生的机会。传统文化如何获得新生,被网友玩活过来的“龘”字或许就是一个好的方式。

    (2024.2.10《光明日报》改编)

    (1)、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④⑤段是如何论述“应当以包容心态看待生僻字走红”的论点的?
    (3)、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观点谈谈你对“生僻字复活”这一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前不久,“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的消息登上热搜。云南丽江有一支以鸟为图腾的家族姓“nià”,该字为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当前电脑系统无法输入和显示这个生僻字,给村民日常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大家只能被迫改姓鸭。根据媒体后续报道,全国有6000万人的姓名中包含生僻字,他们在购买机票、高铁票,办理银行业务时遇到不少麻烦。甚至不乏“名字带有生僻字,影响保研”“市民姓氏太生僻银行存折被冻结”等糗事见诸网络。

    【链接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太赞成过度炒作生僻字,常用字的学习和使用更为重要”。龘字本身无法进入通用字的层面,不符合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条件,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存在。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德天瀑布记

    赵丽宏

    ①无风,无雨,无雾。蓝天下群山叠翠,几片白云凝固在若有若无的峰峦间,路边的兰草和头顶的桉树叶纹丝不动。不远处的归春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河道曲折,蜿蜒而下,河水澄澈如水晶,温润如碧玉,在我的视野中缓缓滑动。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

    ②然而静寂中却有奇异的声响传来,使人忍不住屏息谛听。这声音来自极遥远的地方,虽然不大,却浑厚深沉,如山谷中的林涛喧腾,夹杂着风雨哗然而至。随着这奇异的声响不断变大,心中的疑惑也如云雾旋绕。被树荫隔断的远山中,分明正奔腾着万马千军,天地间回荡着马蹄声和金戈的撞击声,交织着号角的呜咽和人马的嘶喊……

    ③绿荫中白光一闪,眼帘豁然大开。河道尽头,群山壁立,瀑布自天而降,气势万千地横陈在绿色的崖壁上。那震撼天地的巨响,是高山流水的声音,是瀑布的喧哗。这就是德天瀑布,是我追寻的目标。瀑布看上去洋洋洒洒,层层叠叠,宽阔的流水从绿树丛生的山顶跌落,在腰间受阻,又分成几叠飞泻而下,从远处看,瀑布形成的过程似乎优美徐缓,流水以柔曼的姿态舒展在天地间,仿佛是一列宽银幕,正放映着一幕浪漫的流水交响曲。然而听它们的轰鸣,便可想见,那流水是怎样的一种规模和气势。

    ④沿着归春河畔的小路,迎着越来越响的轰鸣声,一步一步走近大瀑布。呈现在我眼前的德天瀑布犹如天缸倾翻,大水滔滔滚滚,轰然而下,像要淹没整个世界,流水奔泻的情状惊心动魄,不再徐缓,使我想起唐人的诗句:“涛似连山喷雪来”“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雪浪,飞溅起缕缕水雾,气势汹汹,最终却还是循规蹈矩,在阔大的水潭里盘旋片刻,又匆匆涌入河道,缓缓向下游淌去。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一亿年?一万年?还是千百年?当地的友人告知,这瀑布,古已有之,归春河流淌了多少年,这瀑布就奔泻了多少年。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⑤随友人坐上竹筏,长篙在河滩上轻轻一点,筏子便稳稳地滑到河中心。透过清澈的水波,能看到水底的岩石,水浅处筏底不时触到石滩,深处则墨绿一片,深不可测。撑竹筏的是一个肤色黝黑的小个子船工,不说话,只是盯着水面,灵巧地将手中的竹篱左右点拨,撑着筏子逆流而上,渐渐靠近瀑布。在阔大的瀑布面前,我们的筏子是漂浮于水面的一只小甲虫,游动得小心翼翼,惟恐被急流颠覆。我的周围,轰鸣的水声和飞扬的水雾笼罩了整个世界。瀑布前有一组岩石从水底崛起,色彩斑驳,形状怪诞,如一头巨大的异兽浮出水面,对着瀑布昂起脑袋,似乎在追寻那空中的水流。飞泻的瀑布劈头盖脸打来,溅起漫天飞雪,而那异兽犟头倔脑,毫不退缩。异兽,永远也无法登临山巅,而瀑布,大概也无法将它赶走。

    ⑥“看,彩虹!”

    ⑦筏子上有人惊呼。无须指点,坐在筏子上的人都看见了出现在阳光和水雾中的奇观。一座七彩虹桥,在朦胧的水雾中凌空而起,一端在水花飞溅的瀑布底部,一端升入飘忽迷蒙的空间,任凭波流翻涌,水声如雷,那光彩斑斓的虹桥却在空中浑然不动,像是在等候游人上桥登空,步入仙境。在瀑布前,只要有阳光和雾气,这彩虹就不会消失。

    ⑧瀑布下的水流汹涌激荡,筏子再也无法向前,只能原路折返,回到岸上。从瀑布北侧的小路拾级上山,来到瀑布背后的山顶。轰鸣的水声仍在耳畔回旋,眼前的景象却已经迥然不同,但见一片明澈如镜的平湖,倒映着蓝天白云,衬托着起伏逶迤的远山,湖中小岛遍布,花木葳蕤,彩色的鸟雀从平静的水面上掠过,清可见底的水中,鱼群来往穿梭。谁能想到,惊天动地的大瀑布离这世外桃源般的静水,只有几十米。

    ⑨我坐竹筏在归春河上观瀑时,河对岸也有越南人三五成群前来,两国游人隔河挥手致意,互相能看到对方脸上友好的笑意。将两国游人吸引至此的,是跨越国界的大瀑布。此刻,站在国界上,无拘无束地观赏大自然的奇妙馈赠,倾听这震撼天地的动人天籁,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默感叹:和平,是多么珍贵多么好。在和平的岁月里,自然之美,才成了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1)、文章以作者游德天瀑布的行踪为主线,描绘了游览德天瀑布时的所见所闻。通读全文,完成表格。

    立足点

    观察角度

    景物特点

    河畔小路

    远眺

    瀑布:洋洋洒洒,层层叠叠

    瀑布:滔滔滚滚,轰然而下

    平视

    岩石:色彩斑驳,形状怪诞

     

    仰望

    虹桥:④

    瀑背山顶

    俯瞰

    平湖:明澈如镜,世外桃源

    (2)、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第④段画线句分析。
    (3)、作者不仅记述了所见景象,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结合语境,说说你对“在和平的岁月里,自然之美,才成了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一句的理解。
    (4)、【链接教材】《壶口瀑布》中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写了“脚下的石”;《德天瀑布记》中作者在写了德天瀑布后,写了“越南的游客”。有人说“脚下的石”“越南的游客”在两篇文章结尾起到了相同的作用,请结合两篇文章具体分析。
    (5)、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德天瀑布,完全可以替代《德天瀑布记》这类游记作品的阅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述理由。

四、写作(共40分)

  • 11.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请结合你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行走间,我发现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若选题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⑷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