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历史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荷鲁斯是古埃及传说中鹰头人身的神。国王那尔迈统一上下埃及后,命人制作了巨型调色板,其反面,那尔迈举起握在右手的权标头准备敲碎一个敌人的头骨,荷鲁斯神则用一个爪子牵着拴在另外一个敌人鼻子的绳索,另一个爪子则踩在象征该敌人家乡的莎草上。正面,那尔迈与众臣视察战场,旗杆顶端站立着象征指引者的鹰。这体现了古埃及(   )
    A、等级秩序森严 B、借助神权宣扬王权 C、实行政教合一 D、集权专制统治特征
  • 2. 13世纪初期,法国国王对地方市长发出指示,规定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逮捕教士以及怎样把逮捕的教士送交教会法庭。按照规定,教士只有在当场犯下诸如凶杀、绑架或伤人罪时,才能被城市司法官员逮捕,但仍然必须马上被送交教会法庭。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
    A、天主教会权力日益扩大 B、城市自治权得到维护 C、封建制度出现瓦解趋势 D、教会仍有较高的地位
  • 3. 从公元 1000 年至公元 1533 年,库斯科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 建筑至今遗迹犹存,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王宫就集中在广场 周围,建筑物有石砌的宫殿府衙,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库斯科城见证了( )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 B、桑给巴尔的繁荣富强 C、印加文明的发展兴盛 D、玛雅文明的骤然消亡
  • 4. 1500年,航海家亚美利哥在致佛罗伦萨统治者的书信中写道:“有许多明亮而又美丽的星座展现在我眼前,这些星座在北半球是看不到的。我在那里注意到了行星运行的惊人规律及其亮度,测量了行星的直径,并用几何图形绘出它们相对的位置。”书信内容反映出该事件(   )。
    A、源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巩固了意大利的商业地位 C、促使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 5. 中世纪晚期,英国主教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在身份和职能上都具有双重性。教会经济同封建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相应地,主教在职能上呈现多元化。英国的宗教改革终止了国王和主教之间的封建关系,使二者的关系变成普通的君臣关系,主教职能趋向单一化。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 D、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 6. 以下内容为不同时期英国政府关于选民资格的规定。据此可知(   )

    17世纪末

    19世纪70年代

    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

    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A、启蒙思想否定贵族统治 B、经济发展推动政治进步 C、工业革命实现普选自由 D、工人运动引发社会革命
  • 7. 如表是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颁布的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   )

    时间

    法令

    相关内容

    1834年

    《济贫法修正案》

    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避免“鼓励懒惰”,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1844年

    《工厂法》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

    1848年

    《公共卫生法》

    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A、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B、推动了英国殖民霸权建立 C、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D、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8.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的“行家”,提出了“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的观点。对此,恩格斯撰文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恩格斯此举(   )
    A、否定了革命改造社会的方式 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C、坚持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 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 9. 1935年,法属马提尼克诗人塞泽尔在巴黎发表《种族意识与社会革命》,首次使用了黑人精神一词;他认为黑人诗人要从非洲传统生活的源泉中汲取灵感,寻找创作主题,用黑人精神这个词来展示黑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此后,黑人精神广泛传播。黑人精神的广泛传播(   )
    A、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 B、体现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C、开启了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表明了民族自决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 10. 这是一战期间某一年的局势描述:“交战国损失巨大,物质资源枯竭,劳动人民逐渐认清战争的反人民性质。这一切都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所有国家的群众革命情绪日益高涨,罢工运动如火如荼……军队中直接出现了反战运动。俄国酝酿着革命风潮,美国急欲介入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活动而参战,此后,协约国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一年应该是( )
    A、1914年 B、1915年 C、1917年 D、1918年
  • 11. 一战刚结束,扎格鲁尔就约见英国驻埃及专员,要求英国履行诺言撤回保护权。1919年初,他组织代表团赴巴黎和会请愿,遭拒绝后,开罗爆发了武装起义,随后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暴动,各地纷纷起来响应。这表明(   )
    A、埃及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B、英国殖民特权被彻底废除 C、埃及人民独立的愿望已实现 D、列强瓜分非洲狂潮的到来
  • 12. 1967年某西方学者对20世纪6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评价道:“试图从核武器中寻求影响力,与此同时却仰赖另一个国家;试图展现一流国家的力量,与此同时却只具备三流国家的军事实力;试图发挥全球影响力,与此同时却只拥有世界第七的军队。”该学者意在说明英国(   )
    A、大陆均衡政策维持困难 B、帝国心结与国家实力脱节 C、殖民体系崩溃不可避免 D、冷战策略调整是历史必然
  • 13.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从苏联实际出发,提出了苏联农业的改革措施:取消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由国家实行统一采购;取消集体农庄庄员耕种自留地的限制,改革集体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制度等。由此可知,这些改革措施( )
    A、没有考虑苏联的国情 B、实现了农轻重比例协调 C、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D、有利于苏联农业的发展
  • 14. 阿尔及利亚国歌歌词《誓言》作于1955年,内容如下:来见证!来见证!来见证!法国啊,你们 的大势已去矣;我们将你们的章节写完毕。法国啊,算账的日子已接近,就准备好响应我们的反击,我们革命不再是纸上谈兵,我们要让阿尔及利亚活下去。对此国歌解读正确的是(   )

    ①创作于日内瓦会议前    ②正值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③反对法国种族主义    ④呼吁开展武装斗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5. 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发达国家将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超过6%的IMF 份额(份额是成员国向IMF认缴的一定数额的资金,相当于在IMF 中所拥有的股份),执行董事会24个席位中拥有9个的欧洲国家将让出2个席位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表明(   )
    A、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建立 B、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C、发展中国家普遍建立市场经济 D、发达国家失去优势地位
  • 16.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民主改造论”,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铲除世界各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反美独裁政权,扶植亲美政府,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   )
    A、国际法被美国滥用 B、国际关系日趋民主化 C、霸权主义势力横行 D、恐怖主义的威胁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交换”。这可不是用一捆钞票换取一小包白色粉末的交易而已,而是新旧世界之间食物、人、观念以及传染病的交换现象,下面是两种物种交换信息:

    材料一  下为近代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时间轴。

    15世纪初,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这种治疗方法成了南美洲的“民间土方”

    17世纪30年代,欧洲人开始关注金鸡纳树的药用特性,并从秘鲁进口金鸡纳树的树皮

    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奎宁,金鸡纳树的抗疟作用在西医传统权威中树立牢固地位

    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到亚洲,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

    20世纪以后金鸡纳树在全球范围内移植

    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

    1870年,英国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其后奎宁硫磺盐的价格在十年间下跌了90%

    1918年,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组建起金鸡纳局,控制奎宁生产额和价格,推广治疗疟疾方案

    ——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摘编自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 18. 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材料三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 (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国家掌握土地,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回应党内相关质疑的依据,并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转变的原因。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百年变局的到来,与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与大国兴衰、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密切相关,与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催生的西方蜕变密切相关,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密切相关。面对世界大变局,各主要力量加紧内外战略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力争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导致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世界面临单边与多边、对抗与对话、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摘编自门洪华《中国战略十二讲》

    根据材料,结合冷战结束后相关史实,围绕“选择”,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