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 2. 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结晶 B、配制氯化钠溶液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
  • 3.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学农活动: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反应

    B

    家庭实验:纯碱与白醋混合有气泡

    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家务劳动:把水烧开再饮用

    杀菌并降低水的硬度

    D

    帮厨活动:炒菜并添加碘盐

    补碘能预防佝偻病

    A、A B、B C、C D、D
  • 4.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有如下反应发生①ZnCO3__ZnO+CO2↑、②C+ZnO__Zn+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ZnCO3中的阴离子符号为CO32 B、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①和②的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有3种
  • 5. 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备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合成气反应既能获得更多燃料又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B、制备合成气这一反应生成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适当增大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有利于减小积碳的生成 D、温度高于600℃时,消碳反应的速率比积碳反应的大
  • 6.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有关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可以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C、图3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图4测量试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7. 某同学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在编号为甲、乙、丙的烧杯中多次完成如图实验(每次对应的试剂及用量相同)。

    实验后相应烧杯中的全部物质充分混合,并记录部分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操作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溶液最终呈无色

    无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最终呈无色

    黑色固体消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后,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残余固体可能有两种 B、实验②后,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残余固体可能有三种 C、实验③后,溶液中溶质可能有三种 D、实验①和实验③后的物质再混合,若溶液呈浅绿色,则固体可能有三种
  • 8. 明矾是常用净水剂,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组成的复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aK2SO4•bAl2(SO4)3•cH2O[a、b分别是K2SO4、Al2(SO4)3的计量系数],为了测定a和b的比值,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明矾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沉淀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l(OH)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能与KOH溶液反应而溶解:AlOH3+KOH=KAlOH4 (可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a段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B、a点对应溶液中含有3种离子 C、a~b段发生反应为:K2SO4+BaOH2=BaSO4+2KOHAlOH3+KOH=KAlOH4 D、a:b=1: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 9. 燃烧法是确定物质组成元素的基本方法。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甲烷的组成元素。

    (1)、实验1的目的是证明甲烷里含(填“氢元素”或“氧元素”)。
    (2)、实验2,向外抽拉注射器,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0. 依据物质的溶解度可以进行溶液配制、物质分离和制备等,表中数据是四种物质在部分温度下的水中的溶解度(g):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NH4HCO3

    15.8

    21.0

    27.0

    ﹣﹣﹣

    ﹣﹣﹣

    ﹣﹣﹣

    NaHCO3

    8.1

    9.6

    11.1

    12.7

    14.5

    16.4

    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写算式)。
    (2)、将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Na+、Cl-、NH4+、HCO3四种离子可以组成四种物质NaCl、NH4HCO3、NH4Cl、NaHCO3。20℃时在NaCl和NH4HCO3均达饱和的混合溶液中,会析出(填化学式)晶体。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20℃时配制等质量的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水质量最小的是NaHCO3 B、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氯化铵,可先以其配制60℃氯化铵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30℃以上无法测得NH4HCO3溶解度数据,是因为此时NH4HCO3已发生分解 D、60℃的NH4Cl、NaHCO3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NaHCO3结晶效率更高
  • 11.

    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图装置通过化合反应制备氢化钙。

    已知:常温下,钙、氢化钙遇水均发生反应:CaH2+2H2O=Ca(OH)2+2H2↑,Ca+2H2O=Ca(OH)2+H2↑。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原理】

    (1)生成CaH2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装置】

    (2)按气流方向连接以上装置:gab(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实验步骤】

    i.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分别加入试剂

    ii.缓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制备氢气并排出装置中空气

    iii.点燃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制备CaH2

    ……

    (3)证明装置中空气已排尽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评价】

    (4)根据一定量的产物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分析产物的纯度。取ag以上实验制得的产物与水充分反应后,得到氢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m(H2)≤

    【拓展思考】

    (5)登山运动员选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12. 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NiO、Al2O3、FeO、Fe2O3),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采用如图1的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pH

    8.7

    4.7

    3.2

    9.0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中NaOH的两个作用分别为:①溶解Al和Al2O3;②
    (2)、“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3)、“转化”目的是利用H2O2将“滤液②”中的Fe2+转化为Fe3+。若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后“转化”,即如图2所示,则“滤液③”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

    (4)、“系列操作”中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选择“缓慢”降温可以获得大颗粒的结晶,对接下来的后续操作的好处是(写一点)。
    (5)、测定产品纯度。取mg以上所得硫酸镍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已知NiCl2易溶于水),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沉淀质量为ng。

    ①实验室中对沉淀过滤、洗涤通常在图3所示装置中进行,若改为图4装置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其优点是(写一条)。

    ②所得硫酸镍晶体的纯度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 13.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在干燥空气中容易风化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碳酸钠晶体(Na2CO3•xH2O)的组成。已知反应前天平示数为320.00g,将注射器内的稀硫酸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为317.80g。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10H2O为纯净物,其中的“H2O”(选填“是”或“不是”)以单独的水分子存在。
    (2)、计算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