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古雅典的市政公共建筑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市政广场成为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古罗马的市政建筑追求整体和谐和规模壮观,强调中轴线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这些信息反映了( )
    A、罗马继承了雅典建筑风格 B、经济发展决定市政建设规模 C、城市规划服务于政治统治 D、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产生
  • 2. 下图为近代长三角地区铁路、水路人口流动量变化表(宁为南京、甬为宁波。沪宁、沪杭甬是铁路)。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长三角水路运输趋于消亡 B、上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 C、铁路带动了沿线的城市化 D、政治局势影响人口流动
  • 3. 某医药学著作的序中写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下列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B、体例完备且重视真伪辨析 C、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D、受此启发的研究问鼎诺奖
  • 4. 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81家省级三甲医院与204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三级医院共向县级医院派出737人开展驻点帮扶,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卫生技术297项,涵盖县级医院所有学科领域。省级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
    A、体现科技进步助力远程医疗 B、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 C、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D、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5. 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的理论。“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认为入世后“明德”被掩,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具体说,就是做到“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这一理论(     )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结合 B、过分强调礼的自觉性 C、体现出道德修养与政治的融合 D、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
  • 6.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逐渐传入中国。在同时期的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海外传教士的书简、札记、日记中的有关材料,编写成《中华帝国全志》一书,此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这说明该时期(     )
    A、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 B、基督教在华传播效果增强 C、文化活动依托于国家开辟的商业路线 D、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性
  • 7. 早期的拜占庭建筑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数量多、教堂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奢华;7世纪后,建筑数量减少,规模也不如从前,教堂建筑呈现占地少、向空中发展的特点,取消了圣索菲亚大教堂那样的中央大穹窿,代之以若干小穹窿。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拜占庭国力的损耗 B、古罗马文化的衰落 C、基督教会势力削弱 D、拜占庭文化的创新
  • 8.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说:“唐朝三百年间,学生、僧生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日本对中国的优点进行整理提炼,咀嚼吸收,形成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日本社会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 B、中华文化促进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C、日本文化水平超越了中华文化 D、留学唐朝开启了日本文明发展的进程
  • 9. 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 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 10. 探戈是19世纪末在阿根廷诞生并流传世界的一种舞蹈形式。关于探戈的起源,阿根廷国内则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探戈”一词源于拉丁语,该舞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舞蹈与土著文化的结合;有人指出“探戈”一词源于班图语,该舞是非洲米隆加舞与土著文化的结合,其音乐灵感则来自非裔古巴人。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种族思想加剧社会文化的割裂 B、阿根廷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口迁移推动文化交融和发展 D、殖民文化的传播呈现本土化趋势
  • 11. 唐代,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特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来研究陶瓷的生产工艺。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而外国的特产,如香料、象牙、琉璃等也来到了中国。这些可用于印证(     )
    A、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 B、欧亚大陆之间商贸交流频繁 C、中国传统手工业占据优势地位 D、唐朝政府积极调整商业政策
  • 12. 17世纪初,茶叶作为“馈赠宫廷高官的礼品”在英国上层社会逐渐流行,并形成一套繁杂、攀比的“下午茶”礼仪。18~19世纪时,“我把茶壶坐上吧,你一定得喝一杯茶”成为英国家庭接待客人的常用语;此外,小说中也大量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非正式的英国茶会”。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B、表明物种交流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 C、折射出政治民主化影响社会生活 D、根源于殖民扩张提高民众消费能力
  • 13.  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 14. 萨尔曼·鲁西迪,英国著名“魔幻写实主义”作家,被称为后毛姆时代最伟大的殖民文学教父。由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使他具有独特的视角,在世界文学、艺术等发展历史上,诞生过许多关于殖民主义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下关于殖民主义(体系)描述正确的是(     )
    A、1919年,第一次泛非会议的召开,体现了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强烈愿望 B、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发展了新的文化 C、二战后,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斗争,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签署协议,承认其独立 D、殖民体系的瓦解直接促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15.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 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 16. 1954年,美国、苏联、英国等50个国家在荷兰海牙签署《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承诺尊重缔约各方领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艺术品或历史上有价值的纪念物等文化财产,不对其实施任何报复行为。这一公约(       )
    A、目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C、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D、发展了国际的司法制度

二、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西亚和埃及两千多年文明演进的深厚根基之上的。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西亚地中海世界出现了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活跃的局面。希腊文明迎来“东方化革命”时期。东方商人、工匠的活动,不仅带来了东方的技术、科学,带来了东方的诗歌、神话,也带来了东方的字母和书写理念。希腊雕塑模仿埃及雕塑,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西亚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第一批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全都来自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城邦。公元前6世纪后,希腊文明迎来爆发性繁荣。伴随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征服埃及,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迅速扩展,加土统治者的主动推行,希腊文化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广泛传播,形成所谓希腊化世界。

    ——摘编自【德】伯克特《东方化革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华文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由来已久。公元前4世纪,中国与朝鲜地区在经济上已有联系,此后,中原与周边各国交流更加频繁,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册封体制形成。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越南,最终形成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化革命”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文化圈与“希腊化世界”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中华文化圈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 18. 20世纪初,近代知识阶层改变了传统的“家一国一天下”空间观念,以全新的空间观念来编纂乡土史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存亡,要以能群不能群为断,而欲成大群,又必集合小群以相联结。故各省团体不固,不独无以联情谊,抑亦何以立自治之本,以战胜于生存竞争之域。

    ——《江苏》第1期,1903年4月27日

    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

    材料二   省籍联会斐然暴述,提倡本省风气,固然可敬……但省界甚严,此省不能参与他省……同是中国人,同有亡国之忧,乌可严限界线(省界),自相孤折,以召侮亡。

    ——据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

    广东地区族群冲突不断,尤其是纷争百年的“土客之争”,双方积怨甚久。客家人的乡土史志,突出自己是“中原衣冠旧族”的汉种;广府人的乡土史志则把客家视为“外米诸种”,或称为“匪”。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广东省教育主管机关在1910年明令各地停止乡土史志书写。

    ——据《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知识阶层形成的“新空间观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空间观念”下的乡土史志编写对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起义的浪潮,很多失败者被迫流亡。1845年,枯萎病使欧洲的土豆绝收。第二年,南欧地区的庄稼死于干旱而北欧地区则遭受了洪涝灾害。800万爱尔兰人中有100万死于饥饿。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劳动力大量过剩,他们当中既有工人也有农民,一些手工业者和服务性行业人员也面临着失业的困境。

    在阿根廷精英的努力下,鼓励欧洲人移民阿根廷成为一项基本国策。1853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鼓励欧洲移民”,政府“不得限制、妨碍那些以耕种田地、发展工业、引进并传授科学技术为目的而来的外国人进入阿根廷领土,更不得向他们课以任何捐税”。1876年10月,政府通过了关于移民入境和垦殖的法律,其中规定移民可以得到一笔前往工作地点的旅费。

    材料二   表1   1876-1897年阿根廷各移民群体的职业构成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职业

    意大利人

    西班牙人

    法国人

    英国人

    德国人

    农场主

    66.76

    41.33

    53.02

    27.28

    50.01

    石匠

    1.57

    3.25

    1.57

    3.42

    1.17

    铁匠

    2.75

    3.51

    7.64

    5.26

    4.60

    艺术家

    1.21

    2.18

    2.20

    3.90

    2.23

    佃户

    3.67

    8.04

    6.19

    6.67

    8.04

    商人

    1.07

    1.48

    3.21

    7.68

    5.13

    园丁

    0.32

    0.44

    0.66

    0.35

    0.47

    雇工

    11.08

    15.98

    7.19

    7.08

    6.97

    其他职业

    2.65

    8.35

    7.82

    19.61

    10.84

    无职业者

    8.92

    15.44

    10.50

    18.75

    10.54

    总数

    100

    100

    100

    100

    100

    人数

    845217人

    247727人

    122770人

    22.488人

    22062人

    表2   1875-1914年阿根廷主要出口品(1910-1914年价格的年均百万金比索)

    时间

    1875-1879年

    1880-1884年

    1890-1894年

    1900-1901年

    1910-1914年

    羊毛

    34.1

    41.3

    52.7

    66.7

    51.9

    腌肉

    24.6

    22.5

    35.6

    35.6

    44.0

    冷冻羊肉

    0

    0

    3.5

    9.7

    8.9

    冷冻牛肉

    0

    0

    0.1

    10.6

    54.0

    肉罐头

    0

    0

    0.6

    0.5

    3.0

    小麦

    0.2

    1.2

    28.1

    55.1

    78.1

    玉米

    0.3

    1.3

    6.0

    34.4

    72.4

    蓖麻

    0

    1.2

    3.6

    32.2

    41.0

    燕麦、大麦、黑麦

    0

    0

    0

    0.5

    14.6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杰珍《试析1820年至1930年阿根廷的欧洲移民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阿根廷的欧洲移民运动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中表1的信息能否作为解释表2现象的证据?说明你的理由。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变局与严复思想

    材料:严复(1854-1921)是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其思想跟随时代几经变化。以下为严复在不同时期的思想主张。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谓不讲富强,而中国自可以安;谓不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谓用西洋之术,无俟于通达时务之真人才,皆非狂易丧心之人不为此。

    ——《论世变之亟》(1895)

    ◆(民国肇建以来)他事未效,徒见四维弛,三纲隳,吏之作奸,如蝟毛起,民方狼顾,有朝不及夕之忧。……亲见七年之民国(的乱象)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西方)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书五经…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与熊纯如书》(1918)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时代变局与严复思想”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