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B、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依据 D、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 2. 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其中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

    A、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D、大面具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 3. 汉景帝时,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赋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并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擅用民力的官吏。这样的措施是为了(   )
    A、保障农业生产 B、加强官员管理 C、鼓励开垦土地 D、减少人口迁徙
  • 4.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元格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建的。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装,而是身着宽袍大袖袈裟。这一崖壁上的艺术最能证明北魏时期(    )

    A、统治者的地位高 B、鲜卑贵族的南迁 C、石窟艺术的高超 D、民族文化的交融
  • 5. 《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劣而无获。”由此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
    A、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 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 6. 对于科举制,郑从金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中写道:“科举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他认为该制度( )
    A、保证官吏的廉明清正 B、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和公开 C、考试内容丰富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7. 《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反映了宋朝时期( )
    A、打破了商业的时间限制 B、城市设计功能齐全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 8. 如下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了(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B、人口迁移促使北方经济的发展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发展
  • 9.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祖法儿以下诸夷,多有自古未通者’,出于对中国的敬慕,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材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 
    A、开辟了新的陆上交通线 B、促进了中外交往 C、发展了明朝的海外贸易 D、规模空前的浩大
  • 10. “对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来说,这种变态不仅表现为自视比他人优越,而且在生活中认为世上唯有他们才存在。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集体孤独症。”这里的“集体孤独症”是批判清朝(  )
    A、实行文化专制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闭关锁国 D、设置军机处
  • 11.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属于“政策筑梦”的是(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太平军攻占南京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太平天国领导人争权夺利
  • 12.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社会没有广泛支持
  • 13.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根除了国民的封建思想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4.  1916 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 年,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 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据此可得出(   )
    A、南京国民政府倡导提高女性地位 B、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巨大冲击 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北京成为中国女权运动的发源地
  • 15. 1926年,湖南、湖北适逢百年不遇的灾害,北伐军进军途中所需的粮食不可能就地补给,相当一部分靠外地民众支援。进军沿途交通困难,军需完全依靠民众自发的人力运输。由此可见(   )
    A、人民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B、国共合作出现裂痕 C、北伐战争进展颇为艰难 D、国民革命取得胜利
  • 16. 下面是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言论。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 )

    毛泽东

    “我们不是正面反蒋,而是具体指出蒋介石个人的错误,不把反蒋抗日并列。”

    周恩来

    “西安这一行动是为了抗日,而不是针对南京政府。”

    张闻天

    “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和平谈判,一致抗日
  • 17. 1956年,美国动物园提出与中国通过交换获得一对大熊猫的要求,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做罢。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接受中国赠送的大熊猫,大熊猫到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民众热烈欢迎。这一变化表明( )
    A、中美交往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 B、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消除 C、国际形势推动美国转变对华态度 D、中美两国民众价值认同趋于一致
  • 18. 如图统计信息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A、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 B、提升国有企业的实力 C、致力缩小城乡差距 D、深化城市经济改革
  • 19. 如表是1978-2022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                                                                                                                                                  

    时间

    媒介

    社会流行语

    1978-1993

    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

    万元户、女排精神、包产到户、市场经济

    1994-1998

    媒体市场化发展

    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

    1999-2022

    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涌现

    反腐、电商、工匠精神、新时代、碳中和

    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D、流行语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  )
    A、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B、对西式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C、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方案 D、为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
  • 21. 在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平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们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如《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据此,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个时期的罗马正在经历一个民主化的过程。这个“民主化的过程”(   )
    A、真正地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B、实质是维护罗马贵族的统治 C、是对罗马对外扩张的否定 D、旨在追求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23. 18世纪后半叶,一篇文献中写道:“……我们现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对这篇文献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废除了旧的制度,确立了新的制度的基本框架 B、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 C、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
  • 24. 下图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长期战争的破坏 B、农村人口的减少 C、农业生产的衰退 D、工业化持续推进
  • 25. 从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签订,日本国门被打开,到20世纪初日本废除所有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日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促使日本社会发生这种质的飞跃的原因是(   )
    A、武装倒幕,天皇掌权 B、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C、甲午战争,侵略中国 D、科技立国,重视教育
  • 26. 1871 年巴黎公社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歌曲写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萧三版译本)。后来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传唱到全世界,据此可知《国际歌》的创作与传播( )
    A、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形成 B、意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D、代表了民族解放独立的追求
  • 27.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 B、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潮流
  • 28. 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 29. 一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一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增强 B、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C、发展中国家崛起改变世界格局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 30. 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B、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贵谊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
    (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2. 邮政是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璞鼎查在香港设立皇家邮局,随后在五处通商口岸设立分局,这是列强有计划地在中国设置“客邮局”的开端,表面是为满足侨民通信需要,其实是为满足其“远东中国政策”。

    ——摘编自刘波《清末“客邮”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邮政基本是按照英美邮政体系建立起来的新的邮递系统,尽管诞生时间晚,成立于1896年,然而由于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到1912年,短短16年时间,邮政网点发展到6816处,邮路里程达39.9万华里,到1934年,邮政网点扩展到46567处,邮政里程达100万华里左右。

    ——摘编自熊文玉、张莹《近代中国邮政与国家符号生产》

    材料三: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1)、根据材料一说说“客邮局”设立的背景与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邮政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一邮票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而发行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行这两张纪念邮票的理由的分别是什么。
    (4)、回顾近现代中国邮政发展的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 33. 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雅典伯里克利改革,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公元前73年

    罗马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

    8世纪前期

    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封形式,实行封君封臣制度

    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1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上述事件中,哪个事件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