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6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nbsp;、选择题(本大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以下每个小题共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的,请你用敏锐的判断力将它找出来,并将其正确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番号内。
-
1. 王红开展研究性学习准备了下列图片,这组图片反映了她学习的主题为(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 央视《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 河道,连接了原有的天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以下与该“大动脉”有关的诗句是( )A、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3.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
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这表明科举制度( )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4. “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盛世局面是指(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 唐朝时期,拔河在宫廷和民间都大受追捧,一些妇女也喜好,参与人数规模空前,竞争气氛极其浓烈。这体现出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频繁的中外交流6. 有记载描述唐朝的生产工具时说,“如纺车,经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此处描述的是( )A、楼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7. 丝绸产品一直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唐朝时,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 平居纺织业之冠,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吴锦 B、滇锦 C、蜀锦 D、苏锦8. 右图的两位人物不畏艰险,历尽磨难,终于实现了理想。他们理想实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 B、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传播 C、开凿了丝绸之路 D、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9. 《太平广记》记载:“天宝末,禄山作难,中原鼎沸,衣冠南走”。引发“中 原鼎沸,衣冠南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陈桥驿兵变10. 《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 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这段材料说 明了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管理地方财赋 B、管理地方司法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管理地方军务11. 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提升文官地位的同时,注重发展 文教事业。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12. 《文献通考》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全国各路上供钱物共1503 万贯,南方为1284万贯,约占总数的85%,其中,江南东路和两浙路占有总数的56%。 这段材料可以说明北宋时期( )A、对外经济交流频繁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D、北方人口急剧增长13.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 散关”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中的一端( )A、北宋与西夏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辽 D、南宋与金14. 宋朝时期下列哪种货币的出现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白银 B、黄金 C、铜 钱 D、纸币15. 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高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改变这一局面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铁木真16. 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 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经过长期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上述材料说 明元朝( )A、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C、边疆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 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17.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18.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19. “黑发已知勤学早,眼前正是读书时。”对下列书籍的评述正确的有( )序号
书籍
评述
①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④
《农政全书》
是明朝末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 “往还三年,经济大海,绵邈弥茫,水天连接。 ....皆斫(用刀、斧等砍)木 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该材料所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 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 药21.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 皇帝负责。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这 反映了明清(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22. 清朝时,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 口镇,到清朝时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 “财富甲于天下”这说明( )A、清朝前期的城市规模大 B、清朝前期的水运发达 C、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 D、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冲击23.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歌谣中民众欢迎和拥护的起义军领导 者是( )A、李自成 B、汤显祖 C、吴三桂 D、罗贯中24.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到了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已经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右图《清代龙舟盛会图》反映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25. 1771年,首领渥巴锡率领族人脱离俄国,历尽艰难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乾隆皇帝封为英勇之王。渥巴锡率领的族人是( )A、蒙古族 B、女真族 C、靺鞨族 D、契丹族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0分)
-
26.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
繁荣富强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国家统一】材料一 中国经过400年的分崩动乱,终于盛运再临,而有隋唐之统一。
——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隋朝统一的意义。
(2)、【民族团结】材料二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 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 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政策,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方式。
(3)、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宋·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这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积极影响。
(4)、【巩固边疆】
材料四 读右图《元朝形势图》回答问题。
写出元朝直接统辖A 地的机构。元朝对该地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5)、材料五 读右图《清朝疆域图》回答问题。
清朝于1684年在B 处设置 隶属福建省,在图中C 处设置 管辖此地。(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的认识27. 我国古代历史中,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 献。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材料一:杰出的封建帝王
图 1 图2
图1所示人物是谁?图1人物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请 列举一个他在位期间采取将百姓放在心中的措施加以证明。写出图2所示人 物为有效管理地方建立的行政制度。
(2)、材料二:抵御外族侵犯的民族英雄图3戚继光像 图4郑成功像
材料中的两位英雄人物在反对外国侵略中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
(3)、材料三:科技文化的贡献者图5 图6 图7 图8
隋唐到明清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具有世界影响的成就。从图5-8中,任选两位人物,介绍其姓名及具体成就。
28. 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 番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根据材料说明宋朝对海外贸易的态度及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2)、材料二明永乐三年(1405),成祖朱棣命宦官郑和等通使西洋。郑和共七次下 西洋,足迹遍及南亚、西亚、东非 ……,到达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带动了海 外贸易的迅速发展。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共有船只近200艘,以宝船为首,随行人员达 27800人之多, ……展示了中国当时高度发展的航海技术与造船水平。——《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邓小平
材料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指的是清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