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 1. 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 , 君子好逑。(《关雎》)
    (2)、蒹葭采采,。(《蒹葭》)
    (3)、 ,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青树翠蔓,。(柳宗元《小石潭记》)
    (6)、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贺敬之《回延安》)
    (7)、洞庭湖波澜壮阔、烟波浩渺,看到此景,让人不由得想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两句。
    (8)、春天,万物复苏,到处是繁花芳草,让人不由得想到《桃花源记》中“”的美丽景色。
  • 2. 阅读语段,完成下题。

    大海正遭受着暴风骤雨的袭击。海浪拍打着海面,发出zhèn耳欲聋的响声。狂风呼啸着,海浪翻滚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在海面上驰chěng、咆哮。望着外面的情形,我的心如同一片在漩涡中翻腾的小舟,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大海正遭受着暴风(A.zhòu   B.zòu)雨的袭击。

    ②我的心如同一片在(A.xuán   B.xuàn)涡中翻腾的小舟。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zhèn耳欲聋 ②驰chěng

  • 3. 阅读完《经典常谈》,同学们对读经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说说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清澈的河流、翠绿的森林、碧蓝的天空、多姿多彩的生物群落,共同绘就了美丽的生态画卷。②美丽生态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座座蕴藏着无尽财富的宝藏。③我们应该挖掘美丽生态环境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④要____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依法____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⑤从陆地到海洋,从动物到植物,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场点“绿”成“金”的创新正在全国加速落地。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第④句的横线上。(填序号)
    A、开展 B、引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5. 请你参加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活动一:品诗句】请在下面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将其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活动二:编诗集】小雅正在整理一本主题诗集,她想把下列诗句分别归类在不同的主题之下,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帮助她进行主题词的拟写和诗句的选择分类。

    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②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③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④愿得此身常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主题一:送别怀人      选择诗句:(填序号)

    主题二: 。 选择诗句:①④

    (3)、【活动三:猜诗人】活动中,大家进行了“诗人竞猜”的猜谜游戏,请根据下列语句,写出对应的诗人姓名。

    ①最恨凡尘事,一生独爱菊。   

    ②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4)、【活动四:写寄语】活动的最后,同学们想写一段活动寄语,请你仿照前文,将下列语段补充完整。

    古诗世界神奇而美丽。如繁星,它们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如百合,它们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如春风,它们抚慰着读者的心灵。漫步古诗苑,你能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多姿,你能 , 你能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承接了国家对于研学旅行政策的切口,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将教育和旅游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自然景色、历史古迹、博物馆等场景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研学旅游的开展离不开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大时代下,研学旅游教育内容越来越细分,“研学+”的模式逐渐成为发展研学旅游的重要产品选择。当下研学旅行的发展模式分为六种类型:农业研学、生态研学、科技研学、工业研学、营地研学和红色研学。

    (摘编自《文旅融合时代下,研学旅游有哪些“研学+”发展模式?》)

    【材料二】作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研学游的出现被市场和家长寄予厚望:市场希望用富有教育属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望子成龙的家长;家长期待用比普通旅游更多的花费换来孩子更多的学识和人生体验。人们乐见研学游的蓬勃发展,因为理想中的研学游是一个双赢的产品,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两方需求叠加,事实上大大增加了研学游产品的设计难度。这不是一个头脑一热就可以轻易上马的项目,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前期调研、试游,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新。如果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态做研学游,无益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个共识已经基本确立:旅游是研学游的载体,教育是研学游的目的。因此,研学游的有关设计配置,都应围绕其教育目的,而非一味顺应旅游逻辑。寓教于乐,是研学游的初衷。

    (摘编自《让研学回归寓教于乐》,2023.7.22“光明网”)

    【材料三】在田野、在林下、在河边,融入自然,体验农事,品味民俗……随着研学旅游日益火热,延安市黄龙县因地制宜打造研学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内涵,吸引了一批批研学团队纷至沓来。

    近年来,白马滩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以“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为主线,坚持“研学兴村、科技兴农”,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探索“研学+民宿”“研学+乡村旅游”“研学+露营”等新兴研学旅游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暖山河畔露营基地、碾子湾白马云栖田园民宿等一批乡村研学旅游项目,形成白马滩镇研学旅游特色品牌,有效促进研学旅游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助力全镇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摘编自《陕西黄龙:“研学游”劳动“乡村热”》,2024.5.21“经济网”)

    【材料四】目前的研学游市场还不够规范。比如个别团用名师做噱头,价格虚高,有的收费存在没有列出收费明细、让家长不能明白消费等问题;研学游机构也鱼龙混杂,出现资质不全、研学项目良莠不齐等现象。研学游偏离了“教育+”的正轨,不仅可能损害学生家庭的合法权益,还可能误人子弟,违背了教育部门推进开展研学游的初衷。

    研学游不能野蛮生长,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偏离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正轨。要加强对研学游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制度。家长也要理性看待“研学热”,不要盲目跟风、盲目攀比。

    消费者的理性与市场的规范也是有正相关关系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研学游时,也要多问多想多记,做到“货比三家”,用行动剔除市场上的“劣币”。“研学热”要“热而有度”,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各方要正确认识与对待研学游,多方合作共同促进研学游走向“研学优”,让研学游回归教育本位。

    (摘编自《莫让变味研学游伤了孩子》,2024.5.13“光明网”)

    (1)、请根据【材料二】,说说在设计研学游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2)、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如何才能促进研学游健康发展。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学游将教育和旅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多种场景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B、市场和家长对研学游寄予厚望,两方需求叠加,增加了研学游产品的设计难度。 C、研学游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白马滩镇就依托“研学+”的模式,助力全镇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D、个别团用名师做噱头,价格虚高,研学游机构鱼龙混杂等问题,都说明了目前的研学游市场还不够规范。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燕子在春天的唱词

    何蔚

    ①江汉平原的燕子比炊烟飞得远,炊烟只往一个方向飞,燕子可以飞往任何方向。

    ②六岁以前,父母带着我借住在一户张姓人家里。张家是黄陂人,一家三口,有三间红瓦房。户主张爹爹是生产队里的屠户,因此他家中总是若有若无地飘荡着几丝荤腥气。老家江沿湾是个大村湾,里头还套着几个小村湾。我们借住的张家在前湾,亦称黄陂湾,整齐的红瓦房里住着清一色的黄陂移民。因此,与我童年的乡音产生碰撞最多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汉阳土话,而是“旁逸斜出”的黄陂口音。

    ③一年之中,老家至少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到燕子。它们在赭红色的屋顶上盘旋,那叫声听起来仿佛带着些许黄陂口音。隔壁刘家有个小妹,是我唯一的玩伴,她喜欢唱样板戏。刚听她用黄陂腔唱完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我就觉得那些燕子的叫声,至少被她抢走了一半,我也会扯起嗓子,用汉阳乡土调高唱“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这时我才会觉得,燕子的另一半叫声被我夺了回来。

    ④张家屋前横着一条水沟,一排枫杨树,把我童年的视野圈定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由于少有玩伴,燕子就成了最能吸引我的事物。可我不明白:它们在这家做窝,在那家做窝,为什么不在张家做窝呢?

    ⑤六岁那年,我被送到爷爷、奶奶身边寄养。他们住在离黄陂湾不远的土墩上,那里有一栋青砖青瓦的老屋,屋顶上散发着久远的乡土气息。老屋有一间正房、一间厢房和一间后房,整栋屋子仅正面墙上有一扇小窗。

    ⑥年久失修的墙面有多处裂纹,墙头和瓦缝里摇曳着几株蒿草。老屋远不如张家的红瓦房宽敞,就连炊烟也显得格外“蓬松”,有时还会倒灌进来,呛得人直流眼泪。然而,就是这样一栋破旧的屋子,其大门右侧的墙壁上居然挂着一个完整的燕子窝!尽管燕子早已飞离,可这个空空的燕子窝还是让我兴奋不已,它弥补了我在张家盼望燕子做窝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失落。

    ⑦我很快就适应了老屋里的生活,春天也很快就搭着柳条上的暖风跟了过来。春风呵出来的每一口暖气,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老屋。先是墙脚缝里的苔藓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绿意,接着是后门口的桃树,每根枝上的花蕾都鼓起了腮帮子。

    ⑧我不止一次站在板凳上隔窗眺望,幻想着借助木框去定格窗外,窥探门前的小树林里还有哪些树木正在蠢蠢欲动,而小树林呢,里头总会响起杂乱而又有趣的鸟鸣,让我的脑子一阵阵“膨胀”,好像随时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蹦出来。

    ⑨老屋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呢,它还赐予了我好几个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我和他们用汉阳话互问互答,我从黄陂湾带来的孤独感很快被一扫而空。我能感觉到,我在老屋门前奔跑的速度,比我在张家门前要快许多。

    ⑩那一年,老屋又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燕子回来了!它们是吹着口哨,突然冲进屋里的。两只燕子同时落在去年的旧巢上,衔回了春风一样的歌谣:“叽叽叽叽咕,叽叽叽叽哩……”我正听得入迷,奶奶从厨房里走出来,笑眯眯地问我:“你晓得燕子唱的是什么歌吗?唱的是——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只在你的屋里做窝……”我认真听了几遍,越听越觉得像,越听越觉得奶奶说的正是燕子唱的。

    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索性跑到屋外,在门前的苦楝树下手舞足蹈,模仿着燕子唱起来:“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只在你的屋里做窝……”那个春天,我把燕子的歌谣翻唱了不止一千遍。

    ⑫那是我在老屋度过的第一个春天,它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那以后,凡是从燕子嘴里吐出的唱词,都可以被我随口翻译。

    (1)、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燕子的活动

    “我”的活动

    六岁以前

    在赭红色的屋顶上盘旋,歌唱

    六岁那年

    与小伙伴们用汉阳话互问互答

    那一年

    跑到屋外,模仿燕子唱起来

    (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先是墙脚缝里的苔藓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绿意,接着是后门口的桃树,每根枝上的花蕾都鼓起了腮帮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索性跑到屋外,在门前的苦楝树下手舞足蹈。(“我”为什么会兴奋?)

    (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以“燕子在春天的唱词”为题目的作用。
    (4)、请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批注。

    原文内容

    批注

    那是我在老屋度过的第一个春天,它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那以后,凡是从燕子嘴里吐出的唱词,都可以被我随口翻译。

     
    (5)、在古诗文中,燕子往往象征着美好春光,有时也有感时伤怀之意。请根据本文内容,说说燕子在本文中象征着什么?本文借写燕子表达了哪些情感?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 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核舟记》)

    【乙】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象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

    (节选自《吴县志》)

    【注释】①云球:即孙云球,明末苏州人。②天平、灵岩、穹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能以寸之木()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以意造自然晷() ④万象见(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乃”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诧且喜曰 B、见渔人,大惊 C、不知有汉 D、记之而去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②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

    (4)、王叔远和孙云球都是古代能工巧匠,都以“奇巧”著称,他们的技艺高超各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诗句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均是送别友人的力作,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四、作文(50分)

  • 10. 作文。

    成年后的鲁迅念着那夜的社戏与豆香,故土已远,但天真的童年时光不能缺席,那是他温暖的港湾;黄沙弥漫的陕北高原即使贫瘠,但昂扬的生命力不能缺席,那是汉子们喷薄的渴望;纵一别后远隔千山,但知己不能缺席,那是天涯孤寂却仿若比邻的宽慰……不能缺席的可以是某种情感、某种品质,也可能是某个人、某段经历、某种风景等,它们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馈赠。

    读上面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