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8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基础知识
-
1. 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1)、品先贤之志向。于谦咏石灰,“ ,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郑燮咏竹石,“ ,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2)、小学毕业后,你将踏上新的征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愿你多读书、多实践;“莫道君行早,”愿你勤奋进取。(3)、论发展与创新。“ ,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大胆改革,勇于创新。2.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纵观大千世界,藏有许多奥秘。父亲的表盖里为什么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花圃中的紫罗兰溅上盐酸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如果你也能jiàn wēi zhī zhù____,从这些sī kōng jiàn guàn____的现象中提出疑问,并挈而不舍地去研究,就有可能会发现真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语段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奥秘 B、花圃 C、挈而不舍3. 用一个字概括每组词语所包含的共同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目远眺 屏息凝视 察言观色 (看) B、安然无恙 安居乐业 忐忑不安 (安) C、喜出望外 兴高采烈 笑逐颜开 (喜)4. 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 B、任尔(你)东西南北风 C、人固有一死,或(或者)重于泰山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B、“嫦娥五号”搭载的40克太空稻种,在今年三月份离开温室,移栽田间了。 C、“红领巾寻访百年路”活动后,要好好学习,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6. 关于阅读和习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名著时,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B、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增强文章感染力;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我们每次完成习作后都要认真读几遍,看语句是否通顺,有什么问题,再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7. 同学们把六年的语文学习收获整理为成长纪念册,有“发展足迹”“多彩生活”“班级之最”等栏目。下列资料入选“班级之最”最适合的一项是( )A、“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照片 B、“读书的乐趣”文化节演讲稿 C、“班级最有特点的人”习作集8.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明明在电视上见证了这一幕,深感中国科技发展之快,于是他想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上一幅书法作品以示庆贺。下面书法作品中最合适的一幅是( )A、重器飞天圆好梦,神舟振翅探长空。 B、铮铮铁骨铸忠魂,碧血丹心染沙场。 C、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9. 对下面的语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疑似有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毫不迟疑,一口吞服下。数日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A、屠呦呦一口吞服下药物。 B、屠呦呦以身试药,证实药物安全。 C、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二、阅读。
-
10.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锄馎①
凡②治地生物③ , 用锄、馎之属④ , 熟铁锻成,熔化生铁淋口⑤ , 入水淬健⑥ , 即成刚劲。每锹、锄重一斤者,淋生铁三钱⑦为率⑧ , 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
(节选自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释】:①锄、馎(bó):都是古代农具,形状、用途有所不同。②凡:通常,一般。③治地生物:治理土地,种植作物。④之属:之类的。⑤淋口:将熔化的铁水倒入模具的口部。⑥入水淬健:将锻造后的铁件放入水中进行淬火,以增强其硬度和韧性。⑦钱:古代重量单位,一钱约等于现在的3.75克。⑧率:标准。
(1)、“淋生铁三钱为率”的“率”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lǜ B、shuài(2)、下列对“每锹、锄重一斤者,淋生铁三钱为率,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了在制作铁器时,材料的配比要恰到好处,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B、文中对铁器制作过程具体描述,体现了古代工匠对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和对工艺的精细控制。 C、文中记录比例比较粗略,说明古人铁器制作的工艺水平不高,在铁器制作过程中经常失败。
(3)、请你根据短文内容,为文章选一幅合适的插图。( )A、B、
C、
11. 阅读《武汉航天:创新与成就》,完成练习。【材料一】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湖北省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我国除上海、西安之外的第三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随着汉产卫星、汉产火箭陆续投产,一座航天新城在长江北岸悄然崛起,武汉迈向“中国航天第三极”的步伐铿锵有力。
【材料二】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于2024年4月24日在武汉拉开帷幕,其中“航天科普系列展览”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分为科普展区和航天产业成就展区两个展区。其中,科普展区在B6馆,由序厅、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航天公益等五个板块组成,将以月球样品、返回舱、国旗实物为亮点,同时设置了一批互动体验设备,辅以大量模型及精彩图片,依托重点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等,展示出航天事业全景及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航天产业成就展区集中在B5馆,主要展示航天产业实现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国际合作的成果,展现中国航天企业在加快新质生产力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北京时间2024年5月21日12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武汉一号卫星、超低轨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武汉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也预示着未来更多精彩篇章的开启。
(1)、结合材料一,下面城市中不属于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的一项是( )A、武汉 B、西安 C、广州(2)、结合材料二、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科普系列展览”分为科普展区和航天产业成就展区两个展区。 B、科普展区由空间转换、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航天公益等五个板块组成。 C、武汉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一大里程碑。(3)、综合三段材料,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武汉在航天领域的创新与成就的一项是( )A、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于2024年4月24日在武汉拉开帷幕,其中“航天科普系列展览”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B、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培杂泰丰、华航香银针等,在产量、品质、抗性上表现突出。 C、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武汉一号卫星、超低轨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4)、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上,武汉人民不遗余力地为武汉航天事业做宣传,我们作为小学生也要尽一份力。请你为武汉航天事业写一两句宣传语。12.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追忆人民军医吴孟超:肝胆相照济苍生
柳刚 高立英 陈国全 王泽锋
①2021年5月22日,99岁的吴孟超院士走了,走得悄无声息。人们的哀思,穿过淅淅沥沥的细雨,回荡在黄浦江畔。
②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走了,留下一串数字:他主刀16000多例手术,救治20000多名患者。在医学界,他是一个几乎难以复制的奇迹——97岁,他还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手术。
一双神奇的手
③这是一双白皙柔软的手,长约14厘米,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那是外科医生常年握止血钳,手指发生变形的结果。正是这双手,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把万千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
④2019年春日,吴孟超像往常一样换上手术衣,站上手术台。这双令他引以为傲的手,依旧灵活有力。无影灯下,一位身材瘦小的白眉医生,埋在一群高大的助手们中间。他脚下纹丝不动,微微抬头向上望着,一双神奇的手探入患者腹中,游刃于肝胆之间。40分钟后,肿瘤被顺利摘除。日本同行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神奇的手为啥像长了眼睛一样。
⑤这是一双温暖的手。每次查房,吴孟超都会将自己的双手搓热,再替病人检查身体,还会顺手将病人床下的鞋子摆好。这又是一双凌厉的手。如果学生和助手在病房和手术室犯了错,这双手就在桌子上狠狠地叩击,那连续不断的声音让学生和助手心惊肉跳……
一双仁爱的眼
⑥那年,吴孟超在门诊笑眯眯地迎来一个两岁的孩子。孩子也笑了。一旁,那位年轻的妈妈却哭了。原来,一年多来她四处求医,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孩子的眼睛不会说假话,他看到的到底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⑦这双眼睛很“温柔”。吴老常说,不管病人多么啰嗦,医生一定要眼睛盯着病人。每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病人渴求希望的眼神,他不敢辜负,更不忍辜负。这双眼睛很“锐利”。看医嘱记录单,吴老从不一目十行,“他都是用右手的食指,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指,一行一行逐字逐句地看,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盯着。”弟子严以群说,“几乎没有人能在他面前打那么一点点马虎眼。”
一颗纯粹的心
⑧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⑨清晨,车停到医院楼下。一下车,吴孟超就在军装外面套上白大褂,径直走进门诊大厅。此时,吴老会刻意加快脚步,一是不想让病人等,二是为了给病人提振信心:“你们看,我90多岁了还很健康,还能服务好病人!”
⑩这颗心,装不下名利却填满大爱。“用最好的技术、最科学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械、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治好病人的病。”这是吴孟超心目中“有本事医生”的标准。
⑪吴孟超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其实作为三个女儿的父亲,他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并不多。妻子说他是个“一门心思只知道治病救人的大脑简单的人”。
⑫2021年5月22日,吴老走了,留下了一颗星星供人们仰望——在璀璨的星河上,有颗编号为17606的小行星,就叫“吴孟超星”。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语言积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悄无声息:
心惊肉跳:
(2)、信息提取:根据短文内容,找出关键词,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① 眼睛 心 大脑 变形、温暖、凌厉 ② ③ ④ (3)、内容探究:①文中用了以一详一略两个事例来说明吴孟超院士有“一双神奇的手”,详写的事例是 , 略写的事例是。写手的“神奇”其实是在称赞。
②对文中“病人渴求希望的眼神,他不敢辜负,更不忍辜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吴老不忍心辜负病人对他的信任,对生命的渴望。
B.吴老不愿意辜负自己的职业操守,医者仁心。
C.吴老不忍心辜负自己多年来获得的良好社会声誉。
(4)、语言品味:①他都是用右手的食指,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指,一行一行逐字逐句地看,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盯着。(提示: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2021年5月22日,吴老走了,留下了一颗星星供人们仰望——在璀璨
星河上,有颗编号为17606的小行星,就叫“吴孟超星”。(提示:供人们仰望的“星星”指的是什么?以这句话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语言表达:吴孟超院士曾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请您结合短文内容,仿照“最美妈妈”的颁奖词为吴院士写一段颁奖词。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获奖人物】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获奖人物】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吴孟超
【颁奖词】
三、习作心声坊。
-
13. 习作。(任选一题)(1)、题目:科技让生活更
提示:武汉江滩边绚丽的灯光秀,让城市的夜景魅力四射;城市半空中“穿梭飞行”的光谷空轨列车,改变了武汉人的出行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悄然发生着变化。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分享科技的进步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的感受。
要求:请你将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用具体事例展开叙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所学知识,提出观点,举出事例,表达感想,写写漫画带来的启示;还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能明白漫画的含义。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把重点部分写详细。(注意:任选一题写作时,请不要在文章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用“×学校”“×老师”“×同学”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