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期末)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很广,彼此间地域差异显著。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与以河南为中心的龙山文化分别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基础分别是( )
    A、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 C、仰韶文化、良渚文化 D、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 2. “汉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统一在郡国设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在京师设官,负责总管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价”。上述材料论述的政策是( )
    A、郡国并行 B、轻徭薄赋 C、盐铁官营 D、均输平准
  • 3. 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终其一代,一直是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执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该朝代是(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 4. 下图为选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铸鼎》的“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对该图片的解读有误的是( )

    A、宋朝土地买卖要符合法律程序 B、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视契约关系 C、政府允许民间进行土地的买卖 D、宋朝农民已完全摆脱人身束缚
  • 5. 各省咨议局的设立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清政府引进西方议会制度的尝试,咨议局成立之后即成为立宪派与士绅参政议政的合法场所。1910年,湖南巡抚因履职不力受到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与16名士绅的联名弹劾。这说明( )
    A、新政强化了清政府的权威 B、咨议局架空了巡抚的职权 C、清政府全面引进议会制度 D、士绅阶层有较强参政意识
  • 6. 1912年至1914年间,因生产力得到解放,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持续高涨的局面,兴办实业的呼声响彻全国。国内新厂纷纷建立,国外华侨也纷纷回国投资建厂,正如长沙英领事的报告:“自从辛亥革命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这一历史现象( )
    A、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促进了中国产业工人力量的壮大 C、归因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
  • 7. 早期先民进入农耕时代后,由于定居生活方式和农业灌溉的需要,首选的居住地便是水源丰沛地区,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洪水灾害以及人们治理水灾的种种斗争。能够反映早期先民与洪水斗争的史诗或传说有( )

    ①《摩诃婆罗多》 ②《罗摩衍那》 ③大禹治水 ④《吉尔伽美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 严复在其译著《原富》中论及中古西欧“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一国之地.分几拂特,分各有主,齐民受理其中而耕其地,则于主人有应尽之职役,而莫大于出甲兵,应调发之一事。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其中涉及的中古西欧的特征有( )

    ①封君封臣制 ②庄园制度 

    ③基督教会的地位举足轻重 ④王权得到强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 8世纪中期,日本土地私有成为趋势,贵族乘机广占土地,建立庄园。中小地主和农民纷纷求庇于大封建主。到10世纪,庄园普遍发展起来,武家政治代之而起。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B、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C、日本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D、日本以锁国抵御外来影响
  • 10. 1760年以前,英国人“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终于在大小城市,特别是在大工业所在地的城市中选定了住所”。事实上,对于这些成千累万的丧失了全部或一部分惯常收入的劳动者来说,工业就是唯一可能的出路。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田地拒绝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器大工厂的吸引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现代农业的需求
  • 11. 1831年和1832年,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起义,但都遭到镇压。在这两次起义中,工人先后喊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和“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最能说明( )
    A、工业革命导致失业率增加 B、第一国际领导工人运动 C、无产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 D、工人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 12. 某部著作的部分目录如图所示,划线处的内容第12章革命和秩序重建1848—1870年最有可能是( )

    A、与丹麦的战争 B、普奥战争 C、威廉一世加冕 D、普法战争
  • 13. 这是一战期间某一年的局势描述:“交战国损失巨大,物质资源枯竭,劳动人民逐渐认清战争的反人民性质。这一切都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所有国家的群众革命情绪日益高涨,罢工运动如火如荼……军队中直接出现了反战运动。俄国酝酿着革命风潮,美国急欲介入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活动而参战,此后,协约国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一年应该是( )
    A、1914年 B、1915年 C、1917年 D、1918年
  • 14. 在1945年4月13日的讲演稿中,罗斯福写道:“强大的力量要承担重大的责任……我们作为美国人并不打算拒绝接受我们的责任。”这表明( )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C、雅尔塔体系形成 D、美国意图领导世界
  • 15. 下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根据图表可知这一时期(    )

    苏联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

    美国

    苏联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6834

    9778

    10568

    11641

    12973

    13987

    15057

    16781

    3290

    5160

    5620

    5960

    6750

    7750

    8660

    9370

    A、美国社会运动进入高潮 B、美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 C、苏联体制的弊端开始暴露 D、美苏之间的经济实力存在差距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6. “拓殖西域的伟大事业,激起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旋风,中国首度突破了地理的障碍,由孤立进入了世界文化圈,中国文化有力冲击了西方世界。同样,中国传统的文化,也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的震荡,而丰富其素材,推广其领域。”下列属于“首度突破”的直接成果是( )
    A、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B、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C、胡旋舞在隋唐宫廷流行 D、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 17. 元初设立行御史台对行省进行监察,但由于制度的不规范,行御史台官员因纠劾行省官员而反遭诬陷和迫害的现象频繁出现,甚至有行省官员“建议行(御史)台隶行省”。至元二十年,元世祖正式下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从法令上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行御史台官员反遭行省迫害的情况也逐渐减少。这说明元代( )
    A、行省事务最终由中央决定 B、地方的监督体制逐渐规范 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到解决 D、行省的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 18.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引起了中外反动势力的恐惧和进一步仇视。英国人和北京政府、一些地方军阀纷纷支持陈炯明,使陈炯明势力死灰复燃。为彻底肃清广东境内军阀势力,国民政府再次东征,全歼陈炯明部一万多人。同时,国民政府又进行南征,讨伐并歼灭粤南军阀邓本殷残部”。国民政府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 )
    A、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为日后的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D、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 19.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该起义爆发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 )

    A、 B、 C、 D、
  • 20. “到1962年快结束的时候,粮食总量达到3200亿斤,比上一年增产250亿斤;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62%,结束了三年连续下降的状况;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结束了连续四年的财政赤字的状况;市场商品供应有所缓和,全国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城乡人民生活有一定提高;农轻重及工业内部比例失调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
  • 21. “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规律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是它们的一个象征。在引力定律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何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这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这样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由此(     )
    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C、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D、宗教改革拉开序幕
  • 22.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运用新的史料在细节上为二月革命作了重要的补充,特别提出“天气原因”是其重要的环节。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以往被忽略的细节,历史过程就会不完整,而不完整的过程叙事难以构成合乎逻辑的因果链条,这就势必大大削弱历史叙事的可信度,甚至出现逻辑悖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过程中的历史细节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B、历史细节的补充可以增加历史叙事的可信度 C、只有找出所有的历史细节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D、只有完整的历史细节才能构成合乎逻辑的因果链条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20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2分,共49分)

  • 23. 人口迁移促进了区域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末年,移民比较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地区逐渐开发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南方人也成为了蛮化的汉人与汉化的蛮人的结合。安史之乱促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达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展开,原来流传于北方的音乐舞蹈、绘画技术、宗教思想、天文知识等也随之南传。靖康元年。金人南侵,随之形成了第三次移民南迁高潮。总之。宋朝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分布方面已占显著优势,元朝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已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如何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成为元朝统治者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整理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自魏晋至宋元。中国移民的主流方向是北人南下。在明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既有许多边疆地区的人口迁移至内地,也有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及其家属从内地向各边疆地区迁移,还有不少移民从平原地区向山区进军,加速了丘陵山地的开垦。与以前的自发性移民相比。明朝对移民数量、分布区域以及迁徙路线等均有严格的规定。明代移民人数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7%。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在前代都是不曾出现的。

    ——整理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

    材料三

    这是帝国时代最恢宏的一个盛世。历康、雍、乾三朝.持续100多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各个方面都远迈汉唐.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尤其是经济上“内外度支,有盈无绌,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世界首位,“御纂诸书”也得以完成。然而,这又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从乾隆中叶开始,盛世已渐渐暮气四起了,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盛世中的君主却“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

    ——整理自周武《论康乾盛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民南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移民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区能够接纳大量移民的农业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康乾盛世。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改变葡萄牙垄断政策引起的旧商路贸易衰退的局面,奥斯曼帝国采取了一系列振兴旧商路贸易的政策。它同葡萄牙人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等几个地区进行长期战争,虽多次失利,但遏制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称霸的野心。为了使波斯湾商路畅通,1546年奥斯曼帝国同葡萄牙进行谈判,并达成两个港口间自由交易货物的协定。奥斯曼帝国于1525年颁布新税法,取消埃及以前的香料配额和价格垄断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的税收制度。帝国还欢迎基督徒商人来本国从事贸易活动。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材料二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之后,数以千计的油井被开挖出来,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于是,洛克菲勒和合伙人转向石油提炼投资。美国南北战争后,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商机,1866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成立,洛克菲勒成为世界上最大炼油商。1870年,他创立标准石油公司,重金聘请科学家,通过兼并、购买,建立标准石油托拉斯。他合并了40多家厂商,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的垄断时代,成为美国第一位10亿美元富翁与全球首富。他一生俭朴自持,年轻时便身居全球首富,并热心于慈善事业,是美国近代史上最具褒贬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摘编自罗恩·切尔诺《洛克菲勒》

    材料三

    1956年

    美国人麦克莱恩将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集装箱运输时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后

    集装箱船逐渐取代传统海运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

    1965年后

    全球几乎所有的主要轮船公司都在使用标准化的集装箱

    20世纪70年代

    集装箱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标准化物流系统

    “9·11”事件后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被提上了日程

    到2005年

    大约5000家国际企业把新加坡这一集装箱岛国作为仓储和配送中心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振兴旧商路的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葡萄牙开辟的促成其垄断东方贸易的新航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结合所学,指出民众“贬”洛克菲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集装箱运输时代到来的历史背景,并为该表格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 2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曾多次地面对道路选择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井冈山会师》(油画) 

    图2:中共八大开幕式 

    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参考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一图,写一篇以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