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政权分立 ②政权更替频繁 ③北方相对安定 ④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朝时期基本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政权并立 B、节俭盛行 C、民族交融 D、短暂而繁荣3. 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4.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恰当的是( )公元626年
公元630年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5. 以下诗句分别出自杜甫诗《忆昔》和《无家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两诗描绘的景象显著不同,主要由于(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6. 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原始时期的骨耜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汉代楼车图 唐代曲辕犁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耕作工具的进步7. 唐朝文化博大精深、全面繁荣、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但是唐朝终究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下列不属于唐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A、唐朝后期宦官专权 B、黄巢起义 C、少数民族入侵 D、藩镇割据严重8. “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这一变化(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使门第高的人由此参政 C、源自于殿试制度的创立 D、是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三也。”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 )A、西周、隋唐、两宋 B、秦汉、东汉、隋唐 C、秦汉、隋唐、北宋 D、西周、秦汉、北宋10.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与回族朋友在长安合作经商、②看到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在长安抄录李白的诗
④阅读《资治通鉴》 ⑤因安史之乱而举家南迁 ⑥参加殿试被钦点状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④⑤⑥1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建筑中可以对此观点加以佐证的是( )A、 B、 C、 D、12. 某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中外交流
两位高僧:玄奘、鉴真
两种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
两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
三种原因: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 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曲辕犁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4.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15. 有人作对联“开明君主吸亡训,贞观之治创唐荣;陈桥兵变成君主,____是国策”( )A、重文轻武 B、分封诸侯 C、武将跋扈 D、安史之乱16. 如图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7. “靖康年(1127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以上摘自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写怀)》的白话译文,这里的“靖康年的奇耻”指的是( )A、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阿骨打击溃辽军主力 D、金军攻破开封使北宋灭亡18.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分别是( )唐诗
宋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19. 辽、金、西夏都铸造自己的钱币,并且铸造的是中华传统样式的圆形方孔钱,钱文大都以汉字书写,这反映了( )辽“天赞通宝”货币 金“正隆元宝”货币
A、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B、各民族政权间交流互鉴 C、城市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各民族政权间力量消长20. 下图是元丰元年(1078年),南北方各项数据统计对比情况,据此表分析可知( )元丰元年(1078年)各项数据对比图表
A、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B、北方经济发展迅速 C、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1. 宋初,南方地区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现象反映出宋朝( )A、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B、商业贸易繁荣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D、经济重心南移22. 广绣最早由史料记载见于唐人笔记,据唐人苏鄂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气卷,字之大小,不逾栗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 而这位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的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便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这是目前对广府地区刺绣最早期的文字记载。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广绣的发展与广东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 B、广统在汉代已成为宫廷贡品 C、广绣在唐代已有文献记载,且唐代时期广东地区的桑蚕业和丝织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D、粤绣包括广绣与潮绣”23. 唐代城市道路功能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要。到了宋代,城市道路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农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B、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 C、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D、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24. 如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这反映出(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A、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25. 综合下列信息可说明,宋代 ( )两宋时期南北财政收入比较(赋税:万贯)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间谚语
浙江哥窑裂纹瓷器
A、海外贸易兴盛 B、民族政权分立 C、制瓷技术高超 D、南方经济繁荣二、综合题(3题,共40分: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8分)
-
26. 阅读地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 (填序号)既是唐朝都城,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文成公主和亲是前往。(填序号)。(2)、图中④这个国家派到唐朝学习的使者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唐朝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简析唐朝中外交流得到较好发展的因素。(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当前的对外交往的启示。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来,官员的选拔主要采用推举的方法。在汉代,推举的对象多是公卿或郡县的属吏,或者是儒生和有德行的人士。魏晋以后,选举之权更是逐渐被地方上的士族门阀所把持,庶族子弟多受排挤。
材料二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时期与隋唐时期的官员选拔方式的不同。(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开始于哪一朝代?完善于哪一朝代?(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8. 丝绸之路浓缩了亚欧大陆漫长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演进,见证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与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摘编自穆海《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四 宋代是一场“商业革命”——(美)斯诺夫里阿诺斯
(1)、请逐条归纳材料一中的历史信息。(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丝绸之路的变迁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以上所学知识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