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 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六朝对江南的开发 B、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C、长安和洛阳的衰败 D、隋朝大运河的开凿3. 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4. “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5. 读下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6. 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 )A、隋朝经济繁荣 B、唐朝社会开放 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D、明清对外交往7.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唐代的这种做法( )A、推动了经济繁荣 B、有利于尚武风气的形成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8. 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的长安城相比,“安史之乱”后(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逐渐失去对长安城的有效管理9. 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 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l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10. 《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柄,三衙管诸军,率臣兵柄,各有分富士康,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 )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 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 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肿胀 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11. 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12. 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13. 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14. 下图所示为政权并立的示意简图。偏安江南的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多有和战。据此判断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A、宋夏发生澶州之战 B、宋金分界线是长江 C、宋向金朝皇帝称臣 D、辽宋对峙局面形成15. 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16. 下表为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据表可知,唐代( )
现象一
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
现象二
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
现象三
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
现象四
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 B、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C、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D、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17.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18.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19. 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0. 忽必烈在1271年发布《建国是诏》,取《易经》“大哉干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据此推知,他(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建立蒙古政权 C、学习中原先进文化 D、开创行省制度21.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岳飞抗金》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22.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有谚语道:“苏湖熟,天下足”。这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沉重 B、苏州和湖州是全国性的经济重心 C、江南地区已是全国经济重心 D、苏州和湖州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23. 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24.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25. 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26.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27. 下面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时间
项目
动用劳动力
大业元年(605年)
开通济渠
百余万
大业四年(608年)
筑长城
百余万
大业八年(612年)
伐高丽
发四海兵
A、实行暴政 B、自然灾害 C、宦官专权 D、外敌入侵28.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巢起义 D、玄奘西行29.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下列符合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①从分裂走向统一②南北经济均衡发展③多民族交融加强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3分,第32小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
30. 唐朝是我国古代盛世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延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既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三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代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进步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元朝“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2)、材料二中图1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所学知识举两个唐朝民族关系友好的例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
材料三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1)、材料一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南海一号”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历史的什么内容?(3)、材料三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举两个例子并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