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4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科学家竺可桢持之以恒地写了38年零37天的日记,他在一则日记中写到:“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莫基典礼……七点回至中南海继续开会。”他参加的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A、开国大典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2. 中央人民政府在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际,通知西地方政府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以便订立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和民族平等政策的影响下,派代表来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B、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解放军进军西藏是要武力解放西藏 C、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D、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合法性
  • 3. 根据下表内容,判断发言者的主要态度是( )

    发言者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

    发言背景

    1951年5月15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审议美国的远东政策

    发言原文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统治)the world.Frankly (型白地说),in the opinion ofthe Joint Chiefs of Staf (参谋长联席会议),this strategy(策略)would involve (使……卷入)us in the wrong war,at the wrong place,at the wrongtime,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A、反对把战争扩大到中国东北 B、不主张过早地卷入朝鲜战争 C、认为美国出兵朝鲜是错误的 D、承认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失败
  • 4.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 5.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支援志愿军,保卫好光景》宣传画(高国刚绘),画中大树下也挂着一幅宣传画,上面写着:“捐了飞机和大炮,胜利更将早日到。”对该画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超额完成 B、成立合作社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C、飞机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 D、人民踊跃捐款为志愿军胜利提供了保障
  • 6. 下图是1954年初缪印堂创作的漫画《敬祝进步》。作者为画面上的两位人物设计了这样的对话: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该漫画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国家工业化建设已奠定初步基础 C、人大代表履行了当家作主的职责 D、人民群众参与工业化的建设热情
  • 7. 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此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兼并政策 C、没收政策 D、拍卖政策
  • 8. 196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明确指出:“职工人数还超过实际需要很多,城镇人口也大大超过了农业提供商品粮食和其他产品的负担能力。”这是( )
    A、为了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的举措 C、为了适应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之举
  • 9. 雷锋曾说:“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约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这体现了雷锋( )
    A、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奋斗精神 C、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 D、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 10. 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表明( )
    A、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推动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 C、不能否认“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功绩 D、“文化大革命”时期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 11.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1980—1992年),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大胆利用中央赋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到积极引进外资,创办企业,迅速启动了工业化进程。深圳在这一阶段呈现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
    A、深圳加工 B、深圳质量 C、深圳创造 D、深圳智造
  • 12. 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实行分田到户;湖北革命老区大悟县宜化店镇玄坛村包产到组的探索甚至比小岗村还要早半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自上而下开展 C、经济体制改革受民间力量的推动 D、边缘力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所示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3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计划经济模式已经完全退出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 14.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地发展 B、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原则 C、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在下降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 15. 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年来,中国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中国入世时货物进口关税为15.3%,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仅为7.4%。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这表明中国( )
    A、维护国际市场秩序 B、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C、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D、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二、选择题(2大题,共40分)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联名发表给省委、省政府的公开信(如下图)。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四:

    A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依靠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材料二所述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经理“伸手”要的是什么“权”?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4)、对比材料四中A、B两段文字,指出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并论述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

    大事一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大事二

    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如下表。

    阶段

    特征

    (一)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

    (1949—1978年)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二)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

    (1978—2012年)

    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三)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

    (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根据马敏《大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整理

    (1)、根据材料一,我国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对哪些行业进行了改造?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1978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快速发展时期分界点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功的原因基础上进行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