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康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如图为古巴比伦时期的一段楔形文字内容释读。这表明当时(   )

    一个来自于苏巴尔图的朱塔德尼城的女奴的名字是阿卜米塔比特。阿达德旮勒朱之子瑞板伊里从辛穆沙林手中买了她,并称出她的全部身价64“锱”的银子。瑞板伊里(买主)提供了1“锱”附加银子。女奴的背景调查期是3天,还有一个月的健康考查期。(卖主)辛穆沙林要根据国王的敕令来承担女奴所引发的诉讼要求。(证人略)

    (日期)阿米迪塔那第4年(年名略)“置神座台月”(1月)20日

    A、已出现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专业奴隶市场已初步形成 C、城市国家规范商业立法行为 D、契约当事人双方权责明确
  • 2. 中世纪晚期,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威尼斯银行家和商人的行为(   )
    A、确保了欧亚商贸通道的畅通 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到来 C、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 D、服务于殖民者之间利益争夺
  • 3. 阅读下列表格,有关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影响的描述,表述正确的是(   )


    区域

    新航路开辟对其影响

    A

    亚洲

    中断了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带来种族灭绝的灾难

    B

    非洲

    大量精壮劳动力被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人口剧减

    C

    美洲

    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出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D

    欧洲

    造成原居民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成为族群混合很高地区

    A、A B、B C、C D、D
  • 4. 18世纪下半期,英国旅行家约翰·贝尔说道:“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这反映出玉米的传入(   )
    A、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各地饮食结构的趋同 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 5. 林肯在奴隶制问题上,起初只反对奴隶制扩张到西部领土去,并不要求消灭奴隶制;后来主张逐步释放奴隶,并对奴隶主做经济上的补偿(特别是对边界蓄奴州);再后来逐渐看清,只有解放奴隶,才能战胜南部实现联邦统一。林肯对于奴隶制问题的态度变化表明(   )
    A、北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要求 B、美国国家制度的阶级本质 C、南方种植园主的软弱性妥协性 D、黑奴的解放斗争逐渐高涨
  • 6. 伊莱·惠特尼(1765-1825)是实行军械标准化生产的创始者,传统的方法是一个技术工人生产一支完整的步枪,各部分自成一体。惠特尼设计的机器则可以让工人生产能够适用于任何同一型号步枪标准化的零件。这一技术革新(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B、壮大了垄断组织规模 C、实现了科学理论的突破 D、加剧了欧洲军备竞赛
  • 7. 柏林会议后,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授意的西欧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纷纷进入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去获取协议,只要有协议,无论非洲人接不接受,这些力量均可以去践行其在非洲的牟利行动。材料意在说明,柏林会议(    )
    A、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B、加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进程 C、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冲突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 8. 据统计,1824~1848年,墨西哥曾发生约250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玻利维亚在独立后的70年中发生了60次暴动或政变,其中有6个总统被杀;秘鲁在1829年至1845年的16年间就更换了12个总统;委内瑞拉在1830~1900年发生了50次暴动,其中有12次推翻了原有的政权。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启蒙思想的传播 B、不同种族的矛盾 C、考迪罗独裁统治 D、美国的门罗主义
  • 9. 下面分别为英、法、美、德、俄五国一战前部分工业数据及殖民地面积统计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国家

    钢(万吨)

    778

    468

    3180

    1760

    491

    煤(亿吨)

    2.92

    0.4

    5.3

    2.772

    3.6

    制造业全球份额(%)

    13.6

    6.1

    32

    14.8

    8.2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3350

    1060

    30

    290

    1740

    A、美国已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传统国际秩序的难以为继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转型
  • 10. 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D、标志著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
  • 11. 下面是埃及近代两个民族独立运动的简介。造成这两个运动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运动

    简介

    阿拉比运动

    1881年,爱国军官阿拉比在军方支持下向埃及政府提交请愿书,要求改组政府、召开议会等,以求独立;1882年,英国诉诸武力,对其进行镇压,大量民族主义者遭到逮捕

    华夫脱党独立运动

    1920年,华夫脱党领导人扎格鲁尔赴伦敦谈判,因拒绝英国的驻军及干涉司法等要求而被捕;随后埃及掀起学生、工人、农民游行运动;开罗工人也逐渐从罢工转为武装起义,并向全国蔓延。1922年,英国政府宣布埃及独立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动 C、宗主国势力日益衰落 D、革命领导阶级的差异
  • 12.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英三国私下签订了《关于日本的协定》,规定:对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予以维持;维护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联的优先利益。该协定(   )
    A、违背了世界人民寻求和平的愿望 B、是两大阵营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C、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 13. 1965年9月,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要使科学研究、知识信息应用于我们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交通运输、保护水质,控制噪音、减少污染,人体健康等问题,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采取措施,拓展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关注环保事业发展 B、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社会矛盾得到化解 D、注重科技服务社会需要
  • 14. 有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时说:“这一时期,苏共领导人对苏联的改革设计既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又缺乏总体上的判断与把握⋯⋯他的统治集团已基本上丧失了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丧失了其应有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沦为一个老朽腐败的特权集团。”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是(   )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C、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 15.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此人所讽喻的现状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美、欧、俄、中、日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C、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尚处于发展过程中 D、众多巨人出现,标志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 16. 2024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主题为“打破僵局:重塑两极分化世界中的合作”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023—2024年全球不均衡的发展正在让最贫困的群体进一步掉队,这种现象必须通过集体行动加以解决,“去全球化”既不可行也不现实。该报告旨在(   )
    A、强调重塑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主张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 C、加强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正式对西域展开军事行动是贞观十四年,《唐会要》记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国,下其郡三,县五,城二十二,户八千四十六,口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马四千三百匹。……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上不从,以其地为西州。以交河城为交河县,始昌城为天山县,田山城为柳中县,东镇城为蒲昌县,高昌城为高昌县,并为都护府,留军以镇之。”贞观十四年九月,西州宣布建立的同一个月,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就见到了当月的《西州高昌县李石柱等牒上当户手实》,最后一行文字是“贞观十四年九月日户主李石住牒”。《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高昌旧官人并首望等,有景行淳直,及为乡闾所服者,使人宜共守安西都护,量拟骑都尉以下官奏闻。……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其自首以应募,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

    ——摘编自孟宪实《北庭与唐朝的丝绸之路管理》

    材料二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基本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实行行省管理体制。但对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大体上采取实用的尊重态度。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宣布给予希腊人自由,到埃及后,他成了阿蒙神的儿子,到波斯后,他采用波斯礼仪,变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继承人。到他去世时,尽管努力采取措施巩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框架,但亚历山大帝国作为一个拼盘的基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此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随着共主的失去,也立刻瓦解。

    ——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统治和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法国共和国政府颁布法令,决定把7月14日作为国庆日。1889年,法国政府制定了纪念大革命100周年的计划,其中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有20余项之多。5月5日,法国政府在凡尔赛举行纪念三级会议100年的仪式。全国各地都有游行、演说、栽种自由树以及散发《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活动。法国各地教育督察还发布通告,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述大革命的意义,并且向他们所居住地点的成年人描述革命所带来的好处。到7月14日,庆祝活动更为盛大、持久。仅以巴黎为例,便有盛大的游行和规模巨大的音乐会,整个巴黎到处都是欢庆活动。

    ——摘编自顾杭《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材料二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提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10月10日,延安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纪念活动。“到会者有延安大学等80余单位,共3万余人,四邻民众也扶老携幼,赶来参加”。朱德等人发表了热烈演说,“强调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并追忆孙中山缔造民国之丰功伟业”。延安四大礼堂分别举行晚会,演出话剧、平剧。《新华日报》发表了《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纪念文章,号召建立“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争取民主共和斗争的胜利。延安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又一中心。

    ——摘编自朱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相比,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活动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说,产业革命“使一种和机器生产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而“大工业工人的不断过剧”大大促进了国外移民并且把外国变成殖民地,使之成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

    ——摘编自王苏颖《从殖民地概念的发展看当代殖民体系》

    材料二

    殖民主义是非洲绝大多数地区、南亚与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在1870—1945年所经历的并具有过渡性的发展状况。从历史上看,欧洲的海外扩张和帝国主义的蔓延、渗透将产生三种直接的结果。这就是由白人垦殖者所推行的殖民化,某些不同类型的无形控制以及殖民主义。在殖民体系状况下,一个附属国完全被殖民帝国家所控制。它的政府为宗主国派遣的会员掌握:它的社会、法律、教育、文化甚至宗教生活、均为外国统治者所操纵,其经济结构也是为了服务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而存在的。

    ——摘编自高岱《“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考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意志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圣经》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 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 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 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