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历史史实所反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 2.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几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C、戚继光抗倭 D、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 3.  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所率领的船队,每到一地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并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船队的交往活动( )
    A、增进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 B、开辟了欧、亚之间的航路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4.  在历史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要为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 5.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赶走了英国殖民者 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D、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发展
  • 6.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C、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D、打败了沙俄侵略者
  • 7. 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 )
    A、明朝国力的衰退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八股取士的影响
  • 8. 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 9.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居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当地官员,得到允许,在( )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
    A、台湾 B、澳门 C、香港 D、厦门
  • 10.  请将下列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史实不符的选项找出来( )
    A、郑和率船队于1405-1433年七下“西洋” B、“岳家军”抗金“戚家军”抗倭性质相同 C、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11.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文中描绘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玄奘西行
  • 12. 在印度尼西亚流传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七下西洋 D、鉴真东渡
  • 13. 以下最能体现明朝“和为贵”外交理念的史实是(   )
    A、朱元璋称帝 B、李自成起义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 14. 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城 B、宋辽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 15. 下列不符合“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 16. “号令明分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
  • 17. 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鉴真        ②玄奘        ③郑和        ④马可·波罗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 18.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文天祥抗元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二、综合题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哄儿谣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很重要。……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他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5工程的名称。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著名商港一个。
    (3)、请指出材料三描述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其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