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发现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在埃及三角洲的史前文化考古层中,发现了类以两河流域装饰神庙门脸的泥钉和抛光的圆锥体。这些考古成就,可用于说明( )A、长途贸易的发展 B、古代文明的交流 C、手工业分工细密 D、古代帝国的扩张2.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具有( )A、趋同性 B、多元性 C、包容性 D、继承性3. 亚历山大在占领了波斯帝国辽阔的疆土后,发现了波斯高度发展的文明,于是要求人们以东方人的方式向他行匍匐礼,对他敬若神明。亚历山大去世之前,在西亚、中亚等地建立了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式城市,并动员大量希腊人来这些城市定居,与当地人通婚联姻。亚历山大的上述做法( )A、削弱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 B、不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C、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激化了与被征服地区人民的矛盾4. 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 )A、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 B、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 C、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D、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5. 10—11世纪,西欧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售协议;随后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说明( )A、封臣与封君只有经济联系 B、庄园主拥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 C、西欧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D、土地是维系西欧封建制的纽带6.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7. 电影《加勒比海盗》主要讲述了17世纪的海盗杰克•斯帕罗充满危险的加勒比冒险之旅的故事。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财富 C、英国坚决打击海盗犯罪 D、加勒比地区争取自由独立8.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将“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最高解释原则。十九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解释( )A、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性 B、自由平等思想的普世性 C、世界联系加强的必然性 D、欧洲对外扩张的合法性9. 1787年华盛顿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共和体制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 C、废除种族歧视政策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10. “对德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与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群众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卖国行为的不满,工人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朦胧向往——这一切便是推动巴黎人民举行革命的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11.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由于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从而不得不依靠暴力方式来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利;也正是由于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承受着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们具备了革命的需求。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者( )A、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B、提出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C、认为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D、倡导实现无产阶级的国家联合12. 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 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世界各国 联系的加强( )A、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促进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13.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一言论描述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C、苏俄新经济政策 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4. 历史学家皮特·恩格伦在著作《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中,选择将焦点放在“一 战”中普通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探究他们的“感受、印象、体验与情感”。他广泛搜集了战争 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并精心重组,期望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来展现“一战”的复杂面貌。这位学者的研究方法旨在( )A、强调通过多方面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 B、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 C、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读更加客观和真实 D、以个体的亲身经历揭示战争的残酷性15. 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A、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B、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16.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其理念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是当代中国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 )A、内外有别,远交近攻 B、天下一家,家国情怀
C、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D、求同存异,各取所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 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正象(像)农业革命以部落取代狩猎社会那样,现 在部落社会又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达欧亚的边缘地区时,欧亚中心地区的部 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 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文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早期文明地城分布所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明是如何对外传播的,概括指出古代文明 传播的基本方式。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图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19. 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它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同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 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 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摘编自文档之家“工业革命为何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狄更斯《双城记》
材料三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我们的……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列宁全集》 (第四十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所具备的条件。根据材料二论述“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具体表现。(2)、材料三体现了苏俄推行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及该政策的重心?结合所学指出苏俄在两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在农业方面的变化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市场”,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思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领域的变化。(3)、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