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初中教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学校设置“趣味学习角”开展学习活动,小雨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朗读社团的社员们正在交流活动心得,请选出下面朗读有误的一项(   )
    A、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为了表现写作者重返延安时的激动和喜悦心情,下面词句应该这样处理节奏: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手抓黄土/我不放,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C、小文读到“牢记使命” “青山绿水” “红色经典” “青春不老”这些短语时,认为它们分别是动宾、并列、偏正和主谓结构。 D、朗读时发音要准确。田间草际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ǎi)途的寒冬。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miáo)准它们的猎枪。
    (2)、小雨写了个“青”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人世故 B.平心气 C.殚竭虑 D.自命

    (3)、小雨搜集了一副有关“低碳生活”的对联进行宣传,但在整理时把“万物春 ”和“千秋美 ”两组词弄混了,请你把它还原到句子中。

    上联:绿化祖国山清水秀 

    下联:平衡生态人杰地灵 

    (4)、小文在趣味学习时发现下列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忙改正。

    ①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咸宁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③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5)、班级针对学校学生霸凌现象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偶尔被同学欺负是小事,不需要说出来,自己解决就行;也有同学认为,被同学霸凌应及时报告老师,寻求帮助。对此,你认同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6)、八年级我们学了很多优秀的古诗文,小雨和小文从学过的古诗词中,抽选一些喜欢的句子,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式微》中“ , 胡为乎中露。”道出了人民遭受了统治阶级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干活,苦不堪言;《子衿》“一日不见,。”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技巧,造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风烟望五津。”气势恢宏,叙将别离之时,已寓不必伤别之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以钓鱼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关雎》“ , 君子好逑。”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桃花源记》中“ , 并怡然自乐。”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蒹葭》“蒹葭萋萋,。”道出了随着时间地推移,主人公依然执着追求伊人的画面;《黄鹤楼》“?烟波江上使人愁。”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二、阅读与鉴赏。

  • 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勾连】化用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他人作品中的相关语句分解、重组到自己作品中的一种方法。前两句化用了《诗经》中的“”。
    (2)、【对比】同是送别诗,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后两句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A)。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B),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C),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选自《柳宗元传》)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潭中鱼百许头

    一词多义

    其境过清

    常见虚词用法

    宗元所亲

    课内迁移法:权吕蒙

    禹锡终连州

    查阅词典法:①更替;②交换;③容易;④轻视(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请将“者”“乐”“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B C

    (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

    (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中点睛之笔写心情的句子是。【乙】文中跟随柳宗元学习,最终获得的成就是。(均用原文的句子来回答)
    (6)、【乙】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人民办了哪件实事?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
  •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看清”大脑神经活动

    ①韩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上,非侵入性地跟踪大脑信号的传播。这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有望给了解大脑带来革命性突破。

    ②依赖血氧水平的功能磁共振成像(IMRI)用于获取活人的大脑图像。这项技术并不是直接观察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一项指标追踪大脑中血流的变化,即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在实践中,通常在几秒钟内,依赖血氧水平的FMRI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多幅图像。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没有用到任何全新的仪器设备,而只是修改了磁共振脑部扫描的方式。

    ③这项新技术名为神经元活动直接成像(DIANA),其工作原理是对传统的MRI机器进行改造,以更快的速度,在毫秒级别生成一系列局部图像。这一速度相当于思维的速度,神经信号传递在毫秒级别,整个认知、决策等活动只需要0.1秒。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局部图像拼接在一起,以获得每个时间点的大脑横截面的完整视图。

    ④为了看看他们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识别大脑活动的任何信号,研究人员将麻醉的老鼠放入MRI扫描仪中,然后用电流轻轻敲击其面部的胡须垫。他们发现,在电击后25毫秒左右 , 他们的技术产生的图像在体感皮层(感知胡须刺激的小鼠大脑部分)中记录了某种信号。

    ⑤进一步探索发现,DIANA信号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动。它在敲击胡须垫后大约10毫秒出现在称为丘脑的大脑区域,在大约25毫秒时移动到体感皮层的一个部分,然后在几毫秒后在体感皮层的另一部分出现。

    ⑥通过使用电生理学和光遗传学等侵入性技术对同一大脑区域进行测量,研究小组表明,DIANA信号实际上是在追踪神经元活动对胡须刺激的反应。

    ⑦到目前为止,这项新技术只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但研究人员已经将其称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这表明它可能会改变科学家研究大脑的方式,并可能导致对大脑工作原理的新理解。

    (选自《科技日报》2022年10月20日)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但并没有用到任何全新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靠着改进软件,将MRI的检测时间分辨率提升至毫秒级别。 B、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左右”,说明电流轻轻敲击小鼠面部的胡须垫产生的图像在体感皮层中记录信号时间25毫秒是一个大概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已经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将改变科学家研究大脑的方式,对医学界来讲又是一大幸事。 D、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2)、 第五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3)、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神经元活动直接像技术的工作原理。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门缝里看戏

    卞毓方

    ①闲来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五柳先生的想象力使我豁然开朗,我没有跟他“舍船,从口入”,而是折回头,走进另一条时间隧道。

    ②那年头,我五岁半。祖父带我看过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③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

    ④很想再看一次。那是另一个世界,灯光灿亮,景色辉煌,人物相貌齐楚,气宇轩昂,一动一静,一言一语都像是在天国,绝不是我们所在的人间——正因此,要看就得付费;正因此,票再贵也有人争着买。平日瞅那些看过戏的,逢人就得意扬扬地炫耀,似乎打剧场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台人物。

    ⑤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⑥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

    ⑦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不清楚。

    ⑧要钱这天,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洋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平日里最疼我的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等洗完衣服,却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⑨断念,知道这戏票是买不成了。

    ⑩午后,我到底不死心,又一个人跑去剧场。

    ⑪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

    ⑫瞅着眼热,但学不来。

    ⑬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

    ⑭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排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

    ⑮剧场南边临河,我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

    ⑯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

    ⑰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

    ⑱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

    ⑲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

    ⑳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

    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

    ㉒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

    ㉓好无奈。

    ㉔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岭,垫着正好。

    ㉕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

    ㉖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现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眼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们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窥探蓝天。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视角,你要是没经历过,就很难理解什么叫山阻水隔的世外桃源,什么叫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

    ㉗干扰也有,中途有一位观众,大概是后排的,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㉘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㉙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㉚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换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

    ㉛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像武陵人重访桃花源 , 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我大喜过望,向陪同的朋友提出想看一场淮戏。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朋友积极安排,钱嘛,自然不用我掏。我掏的是热泪——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

    (光明日报:(2023年02月24日15版有删减)

    (1)、文中作者记叙了看戏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件

    心理状态

    五岁半

    懵懂糊涂

    门缝里看《秦香莲》

    半个世纪后

    喜悦怀念

    (2)、第⑧段没有直接写看戏的场景,而是写了母亲的行为表现,请合理推测“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时的心理活动。
    (3)、关注加点字,赏析语言。

    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好砖头,上去,勉强够到。上左眼。右眼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

    (4)、文中有两个“我”——儿时和现时。同样是看戏,两个“我”的视角一样吗?简述你的理解。
    (5)、陶渊明借《桃花源记》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联系全文,简述本文首尾两次写到“桃花源”的作用。
  • 6.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五是“转注”,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做那个意义用,如“令”,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

    (节选自《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

    选段二

    ①孔子教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那时要养成一个人才,必需学习这些。

    (节选自《<三礼>第五》)

    ②(孔子)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

    (节选自《<春秋>三传第六》)

    ③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节选自《<诸子>第十》)

    ④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

    (节选自《<诸子>第十》)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经典常谈》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选择性阅读

    的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对话,与同学们一起完成经典探索之旅。

    小语:我们要结合《经典常谈》探究杜甫的诗风,那么应该选择《经典常谈》中的哪一篇目进行阅读呢?

    小文:⑴应该阅读

    小明:我们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我应该选择哪一个篇目?

    小文:⑵应该阅读

    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

    C.《诗》第十二D.辞赋第十一

    (2)、小语阅读《<诗经>第四》时,做了批注,请你帮忙回答他批注的问题。

    语段

    批注

    ……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作兴。《毛传》只在有兴的地方标出,不标赋、比;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毛传》标出的兴诗,共一百十六篇,《国风》中最多,《小雅》第二;按现在说,这两部分搜集的歌谣多,所以譬喻的句子也便多了。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兴”的手法在《蒹葭》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的呢?

    (3)、小文对汉字的造字和用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结合语段一,观察分析下面表格甲骨文、今字及释义,帮他完成表格。

    甲骨文

    今字

    造字法

    释义

    象形

    马是马的形状,象马头毛尾四足之形。

    指事

    “木”是树木形,“本”就是在“木”字下面加一画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树木的根。

    (4)、在《经典常谈》中,作者多次提到了“孔子”,选段二摘抄了几处书中关于孔子的内容,请你阅读并简要说明孔子的育人方法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启示。

三、表达与写作

  • 7.  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良好的沟通方式、恰当的交流言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班级组织同学们分享沟通交流的技巧,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当我们想表达一个观点时,如何能让人信服呢?老师给出了下面的方法提示,并邀请你给同学们进行示范。请你寻找材料,结合方法提示论证“做事需专一,不可三心二意”的观点。(80字左右)

    任务二:请根据下图向同学们说明倾听的注意事项,以提高交流的效率。(80字左右)

  • 8.  写作

    ⑴与人沟通,总有收获。与持不同意见者沟通,可以改变认知;与博学者沟通,可以增进知识;与善思者沟通,可以转变观念;与圣洁者沟通,可以洗涤灵魂……

    请以“生活因沟通而多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⑵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对话山水,我们品悟自然,陶冶性情;对话他人,我们体会生活,学会成长;对话经典,我们浸润文化,启迪心灵……

    请将“一次对话”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⑶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有效沟通似乎成了难题。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