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14 类型:高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 3. 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
    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 4. 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

    书名

    基本内容

    成书时间

    《宋史》

    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

    元朝后期

    《三朝北盟汇编》

    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

    南宋中期

    《建炎以来系年要

    录》

    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而成的

    南宋后期

    《宋史纪事本末》

    汇编《宋史》等书,以事在为中心

    明朝后期

    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
  • 5. 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 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 6. 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
    部别          类别

    国内学生

    留学生

    士人

    行伍

    总计

    第九镇(驻江宁)

    340

    15

    272

    87

    714

    第八镇(驻湖北)

    154

    12

    497

    23

    686

    第二十一协(驻湖北)

    53

    4

    73

    3

    133

    总计

    547

    31

    842

    113

    1533

    A、抵制了列强入侵 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 C、引发了军阀混战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
  • 7. 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 8. 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 )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
  • 9. 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 10. 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 )
    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 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 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 11. 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D、标志著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
  • 12.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    

    ——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

        锦州撤防辽西尽陷;蒋汪昨晚在杭晤谈;溥仪竟作傀儡;日本大批军批昨日到沪;蒋汪均决长住首都: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烬;日军自昨晨猛烈总攻,我军沉勇坚守击退之;十九路军奉令开闽;蒋介石又做鄂豫皖“剿赤”总司令;全国红军继续大获全胜;国民党军阀大调白军布置进攻苏区;日军果进犯热河;湘鄂赣红军二次大胜利;国民党进攻苏区;愧儡组织近状;全线出击,红军捷报频传。

    ——摘编自陈益民、江沛主编《老新闻1931-1939》

    (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