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训:15 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1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说新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新闻要说明新闻的来源,尊重新闻本身的内容。 B、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C、向别人传达新闻,可以对新闻稍微夸大,以此吸引别人。 D、说新闻时要注意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内容。
  • 2. 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者。 B、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C、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政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名言。 D、孟浩然,名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C、琥珀是一种化石,它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D、范仲淹、杜甫、陶渊明、戴望舒都是古代的文人。
  • 4. 水为什么能灭火?(    )
    A、水的温度低 B、火怕水 C、水能隔绝空气,水不能让空气接近燃烧的物体
  • 5. 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下列解决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 B、查资料 C、凭空想象 D、请教别人
  • 6. 下列对现代诗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但对节奏和字数都没有严格的要求。 C、读着“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些温情的诗句,我体会到诗歌中充满着真挚的情感。 D、从“阳光也是绿的”“溪水在温风中晕皱”这些诗句中,我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表达很独特。
  • 7. 关于把握长文的主要内容,下列建议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给每一章节列小标题,再连起来说。 B、了解事情的三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C、阅读中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D、只能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其他的都不行。
  • 8. 关于制作书签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竖写时,应该自左向右书写。 B、字距要均匀。 C、上下字要对齐。 D、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 9. 关于诗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诗歌必须短小精悍。 C、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D、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 10. 下列不属于现代诗的特点的一项是(  )。
    A、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C、语言独特,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D、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11. 下列对“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
    A、理解长课文的内容时,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B、读童话时,我们能感受到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还能感受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C、诗歌都是诗人通过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所以文字比较科学、严谨。
  • 12.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字舍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B、《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作家米·伊林所著的科普读物。 C、陶渊明是东晋田园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他的人生写照。 D、龚自珍有两句广泛流传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赞扬了无私奉献的人。
  •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新闻是可以随意更改内容,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B、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还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解决。 D、书写时要注意字号大小、间距统一,两边留的空白要大致相等。
  •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长文章的时候可以可以用序号、小标题、空行的方式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采用的是小标题的方法,《芦花鞋》一文则采用的是空行的方法。 B、阅读的时候不可以停下来思考前面的内容,也不可以返回去看前面的内容,要一口气读完。 C、读文言文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 D、阅读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祥和。 B、阅读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请教别人来解决问题。 C、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D、《母鸡》一文中,作者是抓住“先褒后贬”的感情变化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