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县学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1)、寒冬là yuè, 他依然在tōng xiāo达旦地工作。(2)、人们将金黄的稻穗摆在他的墓前,以jì tuō无尽的āi sī。长期的研究中,袁爷爷遭受世界权威的jiān ruì讽刺,承受权威学者的质疑嘲讽,忍受田间地头的jì mò劳碌,mái tóu苦干,潜心于令他情牵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2. 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眨眼 草丛 沸腾 B、染缸 徘徊 防御 C、筷子 困境 法庭 D、责任 匪徒 恐具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菱角(léng) 机杼(zhù) B、潸潸(shān) 侦探(zhēng) C、简陋(lòu) 消逝(sì) D、坚劲(jìng) 鸿毛(hóng)4.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妈妈劝他不要垂头丧气 , 要振奋精神去迎接新的挑战。 B、登上山顶,放眼望去,景色优美。和煦的春风带着花香迎面扑来令人心平气和。 C、革命先烈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死得其所 , 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缅怀。 D、冰城哈尔滨,冬日里的童话世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石家庄的春天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C、昨天下午,他们整整开了一天会。 D、市里相关部门将全面排查并整治各种交通乱象,避免不出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6.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画卷。 B、《汤姆·索亚历险记》用平实的笔触塑造了一个遵规守纪的少年——汤姆。 C、《那个星期天》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来表现“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D、《十六年前的回忆》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为了信仰从容赴死的伟大形象。7. 句子练习(1)、董存瑞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改为转述句)(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仿写一个设问句)(3)、尼尔斯爬到鹅背上。(扩句)8. 口语交际。
今天你要去参加“金话筒小记者”招聘会的面试,面试官给出了如下信息:
城市
天气
气温
石家庄
晴
28℃~33℃
合肥
中雨
16℃~22℃
请你根据上面的天气预报,以小导游的身份,对从石家庄到合肥的游客进行提醒。这就需要即兴发言了,请快速组织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9. 日积月累。(1)、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2)、《马诗》的作者是。这首诗中描写茫茫沙漠之景的诗句是“ , 燕山月似钩”(3)、时间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人心:“路遥知马力,。”时间如一位智者,催人奋进:“ , 老大徒伤悲!”时间记录了寒食节改火的风俗:“日暮汉官传蜡烛,。”时间见证了于谦不俱死亡、持身清白的高尚情操:“ , 。”在时间的考验中,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乐园。
当你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是否会在展厅内看到右侧的标志?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的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博物馆中多处设有如图所示的明显标志,但是仍然有不少游客不遵守此项规定。
(1)、这个标志的意思是( )A、禁止拍照 B、禁止使用闪光灯 C、禁止录像(2)、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劝说不遵守规定的游客呢?11. 阅读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从画横线句子中的“没有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这些词句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运用了描写和描写,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见,“平静而慈祥”说明了。(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意思转折 C、声音的延长(3)、“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眼神告诉了“我”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12. 阅读理解。话说重阳
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效称之为“重阳”,也引作“重九”。
②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登高节”,相传始干东汉。
③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④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植物,(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⑤至干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昼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用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⑥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古人大概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作“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舍义。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⑦“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短文主要介绍了传统节日 , 是从这一节日的 , 及习俗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来介绍的。(2)、在解释习俗时,详写的原因,略写的原因。(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哪些因素让这一流传千年的节日在当今社会获得了新的生命。(4)、“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回忆一下自己是怎么度过这一传统节日的。三、习作芳草地。
-
13. 习作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使人思维活跃,充满智慧;读书,使人的目光变得远大,能够志存高远;读书,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梦想得以放飞。相信你一定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你或许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一本给你留下了板为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写一篇故事梗概,注意做到故事完整、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表达连贯。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