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发电机--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5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列对电与磁的相关科学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 )A、科学知识是固定不变 B、科学发展的背后隐含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C、电与磁统一性的证实,揭示了电磁现象的本质 D、问题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人们研究的需要提出的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一螺线管,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有一轻质小车,车上放一条形磁铁,车可以在水平面左右运动,开关闭合,在小车靠近或远离螺线管的过程中( )A、小车只有朝右运动螺线管才有电流 B、小车左右运动螺线管都有电流 C、小车运动越快电流表指针偏转越小 D、小车运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变3. 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 B、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C、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4. 如图所示,两根绝缘细线悬挂着的导体ab,放在U形磁铁中央,ab两端连接着导线。在虚线框中接入某种实验器材可进行相应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入电流表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与发电机原理相同 B、接入电流表可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发电机原理相同 C、接入电源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电动机原理相同 D、接入电源可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发电机原理相同5. 如图所示是电磁现象的四幅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动圈式扬声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声 B、图乙装置,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丙装置研究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图丁装置是发电机的结构原理图6. 如图所示的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关于直流发电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E,F称为换向器,它的作用是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B、直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直流电,供给外部电路的也是直流电 C、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工作的 D、直流发电机线圈内产生的是交流电,供给外部电路的是直流电7. 小科以塑料管为连接轴将两个玩具电机的转轴连接起来,并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电机转动 B、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 C、乙电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D、甲、乙电机都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8. 如图所示是手摇发电机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发电时,线圈在磁场中始终在切割磁感线 B、它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发电的 C、灯泡发光的亮暗与手摇转盘转动方向有关 D、在一个周期,线圈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二、填空题
-
9. 为提高能量利用率,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采用能量回收刹车系统为汽车充电(其简化原理如图所示)。刹车时,充电开关接通,车轮带动线圈转动,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同时通电的线圈受到磁场产生阻力,从而减缓车轮转动。该过程能量的回收率最高可以达40%以上。(1)、线圈中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2)、图中导体ab产生箭头方向的电流,受到阻力方向向后,此时导体cd所受到的阻力方向是(3)、利用能量回收系统刹车时,能量的回收率最高可以达40%以上,回收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 , 从而实现电池能量的储存。10. 如图所示为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其中图(填“甲”或“乙”)为电动机模型,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工作时,能够使线圈平稳、连续不停地转动下去是靠实现的。11. 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微型吊扇研究“电磁转换”的实验。(1)、小明将微型电扇的插头接入家庭电路,电扇旋转,如图甲所示、使微型电扇转动的工作原理是 , 工作过程中,电扇主要将能转化为能;(2)、小明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入一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如图乙所示,此时微型电扇如同一台(填“电动机”或”发机”),其工作原理是。12. 如图是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简化图。当充电器线圈接通电源之后,该线圈就会产生一个磁场,当手机放在充电器上的时候,手机中的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1)、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现象。(2)、当充电器线圈中某一时刻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图中B点的磁场方向是(选填“向上”或“向下”)。(3)、与传统方式相比,请你对这种充电方式进行评价:。(写出一条即可)13. 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水平向左运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实验装置中甲部分的科学原理是 , 乙部分产生的现象与的工作原理相似。14.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的上方有一静止的小磁针,螺线管轴线上右边的圆圈表示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的横截面,则通电螺线管的d端为极,导线的a端应接电源的极,闭合电路的这部分导体分别向“1”“2”“3”“4”四个方向运动时,沿方向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15. 如图所示,磁感线的方向是从(选填“A到B”或“B到A”)。导体a(垂直于纸面)在(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运动时,a中能产生感应电流,则导体a一定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三、实验探究题
-
16. 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中,用导线将金属棒、开关、灵敏电流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若不论如何移动金属棒都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那 么你认为首先应该关注的器材是。(2)、在实验中,小金发现电流计指针摆动的角度有时会不同。于是,他想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猜想2: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3:与磁场的强弱有关。
① 如图,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金使金属棒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假 定运动区域的磁场强弱相同),读出电流计的示数为6mA 。然后,将磁体上下颠倒,使金 属棒仍以3.0c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发现电流计的示数仍为6mA。这说明猜想1
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② 在验证猜想2时,在同一磁体中使金属棒以不同的速度大小水平匀速向右运动,读出电 流计测出的数值,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速度v/cms1
1.0
1.5
3.0
3.5
4.0
感应电流I/mA
2
3
6
7
8.
由表格能得到的结论是。
17. 小阳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图产生磁场,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相关知识的小阳提出质疑,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他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1)、由上述内容可知,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是。(2)、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并没有发生偏转。小阳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电流过小,于是他将滑片向左移,他的这一操作是基于什么猜想?。(3)、滑片左移后,仍未观察到指针偏转,但在断开开关、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在图丙实验中若导体ab上下运动时,则闭合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4)、小阳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他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表所示。小浩认为小阳的猜测并不正确,请判断小浩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合理选择表格中的两次实验说明理由。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
向右
3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18.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控制磁场方向相同,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1)、步骤一:导体水平向右运动,如图甲所示,电流计指针(填“发生”或“不发生”)偏转,这是因为;(2)、步骤二:导体竖直向下运动,如图乙所示,电流计指针(填“发生”或“不发生”)偏转,这是因为;(3)、步骤三:导体水平向左运动,如图丙所示,电流计指针偏转,电路中有电流产生。综合上面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19. 如图甲所示,ab是一根导体,通过导线、开关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某同学想利用该装置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与切割导体的数量有关。
②可能与切割速度有关。
③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导体长度有关。
(1)、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依据是。(2)、请你再提出一个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有关。(3)、该同学在实验中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测出每次实验时电流计偏转示数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速度
1
2
3
4
5
6
电流
2.0
4.0
5.9
8.1
10.2
11.8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产生新的疑问:电流计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拆开电流计后,发现其结构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理是。四、解答题
-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与R。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____。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 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信息转化为电信息。(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填“大”或“小”)得多。(5)、如图丙所示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的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图中的____.A、 B、 C、 D、21. 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甲所示。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三: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材料四: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巨磁电阻(GMR)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需要放置一根导线。为了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该导线放置的方向应该是(选填“东西”或“南北”)。
(2)、科拉顿的实验中,(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的科学猜想。(4)、如图乙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在闭合开关S1、S2且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磁铁磁性(选填“增强”或“减弱”)。此时指示灯明显变暗,这说明巨磁电阻的阻值和磁场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