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黄瓜一般是春季种植,夏季收获。现在人们利用塑料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黄瓜,从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角度看,塑料大棚主要起到的作用是( )。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 2.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阳光→草→羊→狼 B、蛇→青蛙→青虫→水稻 C、草→昆虫→青蛙→蛇→鹰
  • 3.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与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生态平衡
  • 4. 小科在寒假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发现有水组和无水组种子都没有发芽,他接下来的做法不合适的是( )。
    A、修改记录表中的数据 B、向父母或老师求助 C、重新设计实验
  • 5. 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为了适应四季变化而做出的行为改变的是( )。
    A、大闸蟹洄游 B、猫头鹰昼伏夜出 C、丹顶鹤迁徙
  • 6. 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瓶中生物数量较少,肯定不能形成食物链 B、一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 C、越接近食物链末端的生物越高级,所以食物链越长越好
  • 7. 下列船的设计中,不能减小船在水中行进时受到的阻力的是( )。
    A、船身做成鱼形 B、船首微微翘起 C、船底宽大
  • 8. 右图是小科制作的小船,它是靠( )前进的。

    A、电力驱动 B、蒸汽驱动 C、持续提供动力
  • 9.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士兵大多数来自北方,不习水性。于是,他们将许多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做主要是想通过( )来增加船的稳定性。
    A、增加船的重量 B、增大船面的宽度 C、增加船的体积
  • 10. 设计我们的小船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设计图要标注各部分使用的材料 B、设计图要考虑合理性和可行性 C、为了节省时间,设计图只需要画个大概,自己看得懂就行
  • 11. 用橡皮泥这种沉的材料造船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成空心的就一定能浮 B、增大它的容积,可以增加载重量 C、做成船型能浮,是因为增大了浮力
  • 12. 想要使电动螺旋桨小船行驶得更快,我们可以( )。
    A、换上电力充足的新电池 B、在船上放更多重物 C、更换更重的船体材料
  • 13.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方式,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油车 B、植树造林 C、外出用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 14. (   )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回收再利用 C、选择精美包装的物品
  • 15. 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有( )。

    ①地面出现大量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引力明显减小 ③昼夜温差变大 ④生命全部消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 16. 医生给病人化验后用过的棉签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医疗垃圾 C、厨余垃圾
  • 17. 全国各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从环保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 )。
    A、大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水污染
  • 18. 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开展围海造陆活动,扩展陆地面积 B、根据海洋生物习性,制订合理的休渔期,保证海洋生物的繁殖 C、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
  • 19. 在寒冷的冬天,穿上毛衣和羽绒服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这是因为( )。
    A、衣服可以产生热量 B、衣服可以传递热量 C、衣服可以阻止身体热量散失
  • 20. 炒菜用的锅一般用金属材料制成,这是因为( )。
    A、金属的导热性好 B、金属的导热性差 C、金属的导热性一般
  • 21. 如图是正在加热的一根金属条,三个点中温度最低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 22. 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导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是( )。
    A、钻木取火 B、晒太阳 C、使用热水袋取暖
  • 23. 为了更快地喝到凉白开,可以将放有热水的杯子浸在冷水中,热水温度下降的速度( )。
    A、均匀下降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 24. 关于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递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 C、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都是一样的

二、探究题。

  • 25. 做“蚯蚓适合怎样的环境”实验时,小科用 了一个特殊的盒子(如图),左侧上方透明,右侧上方不透明。

    (1)、实验研究的环境条件是(填“水分”“温度”或“光照程度”)。
    (2)、这个实验开始时,蚯蚓应该放在(填“明亮一端”“盒子中间”或“黑暗一端”)。从实验设置来看,这是一个 (填“模拟”或“对比”)实验。
    (3)、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待在(填“明亮一端”“盒子中间”或“黑暗一端”)的蚯蚓较多,实验现象说明°
    (4)、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蚯蚓还适合生活在(填“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
  • 26. 为了研究“小船载重量与什么有关?”,小科用四张边长都为12厘米的相同正方形铝箔纸制作了四艘铝箔船(设计图如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同样的铝箔纸制作不同体积的船,是为了在比较载重量时保证每艘小船的( )。
    A、船身重量相同 B、船身形状不变 C、船身体积不变
    (2)、在测试前,小科认为“船舷越高,小船的载重量越大”,这属于探究过程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实验验证
    (3)、小科通过放置一定量的垫圈或弹珠模拟货物,发现弹珠会滚动,导致小船容易侧翻。下列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
    A、换成更小的弹珠 B、增加船的底面积 C、先把船舱分格,再均匀放入弹珠
    (4)、通过测试,小科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请补充完整。

    小船编号

    船舷高度/cm

    1

    2

    3

    4

    船底面积/cm2

    100

    64

    36

     

    船的体积/cm3

    100

    128

    108

    64

    最大承载垫圈数量/个

    9

    14

    11

    7

    (5)、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号船的载重量最大,说明船的载重量与有关。
  • 27. 下图是我国水资源概况,请根据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很(填“充足”或“紧缺”)。我国水资源还分布不均,根据地理位置,在北方分布较 , 在南方分布较
    (2)、如右图是自贡地区利用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 mm毛细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你认为这种滴灌方法是否能有效节水?为什么?

    (3)、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后,小明决定要节约用水,下列选项中是合理的节水方法的是

     ①用洗衣机洗少量的衣服 ②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

     ③洗菜水用来浇花 ④用大量水洗车

     ⑤用冲水量大的马桶 ⑥平时少喝水

  • 28. 学习了《热》单元后,小明对热水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很多的探究与思考。

    (1)、分析热水瓶的结构,其中镀银内壁的作用是( )。
    A、减少热对流 B、减少热传导 C、减少热辐射
    (2)、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软木这种材料制作热水瓶塞子,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3)、往热水瓶中倒入半瓶开水,塞上塞子,过了一会儿,塞子突然自动“跳”了出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塞子受热膨胀,把自己“挤”出去了 B、内胆受热膨胀,把塞子“挤”出去了 C、热水瓶中上半部分空气受热膨胀,把塞子“挤”出去了
    (4)、关于热水瓶的保温,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若在热水瓶里装冰块,也可以减慢冰块融化的速度 B、热水瓶的真空结构可以减缓热量散失 C、热水瓶可以使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95 ℃以上
    (5)、下列结构特点与热水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无关的是( )。
    A、用坚硬的材料做热水瓶外壳 B、玻璃层间真空 C、塞子选用软木材料
    (6)、研究完热水瓶后,小明想制作一个保温杯,过程如下:①结构设计 ②测试调整 ③产品制作 ④评估改进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7)、小明为了快速检测自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以将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放在( )。
    A、70℃热水中 B、冰箱冷藏室中 C、阴凉的室内

三、附加题。

  • 29. 请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传入我国。虽然水葫芦为绿化水面、提供猪饲料做过贡献,但它的生长速度极快,短时间就形成单一群落,堵塞河道,影响鱼类生长,成为“生态癌症”。

    (1)、湖里原本长有荷花,如果水葫芦“入侵”了这个湖,荷花的数量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2)、为了治理水葫芦,科研机构开展了“剿灭”水葫芦的研究,从水葫芦的老家引入了它的天敌——象甲虫,你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