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热身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海南岛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 2.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 3.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下列人物中属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邓稼先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4. 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 )
    A、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经济发展起点很高 C、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 5.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6.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7.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
  • 8. 中共八大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因此,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 )
    A、继续开展阶级斗争,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制度 B、开展宪法的制定工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 9.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无情批判和揪斗,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材料旨在强调“文化大革命”(    )
    A、摧残了文化事业 B、阻碍了经济发展 C、践踏了民主法制 D、阻碍了军队建设
  • 10.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
    A、农业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手工业改造 D、轻工业改造
  • 11.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点”即(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 12. “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
    A、资本主义企业 B、公私共有企业 C、社会主义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 1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立 的思想路线是(   )

    A、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4.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 15.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A、个人的回忆录 B、庆典现场照片 C、有关历史评论 D、相关文学作品
  • 16.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开国大典
  • 17. 从2023年7月1日起,中国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中国关税总水平从加入世贸组织前的15.3%降至7.3%,远低于9.8%的入世承诺。这表明(  )
    A、世界发展推动中国进步 B、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C、世界经济依赖中国发展 D、中国入世后充满了挑战
  • 18. 如下图是1950年11月张文元创作的漫画《一臂之助,义不容辞》,该漫画反映的战争(   )

    A、导致了朝鲜半岛分裂 B、致使美国深陷经济危机 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重新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 19.

    关于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 20. 从1964年开始,我国投入巨资,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国崛起之路。某校八年级学生以“智慧之光”为题设计了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制度创新——汲取政治智慧】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任务二【道路创新——诠释建设智慧】

    材料二:1950年初,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渝铁路的计划。成渝铁路从1950年6月15日开工,到1952年7月1日全线通车,历时两年,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夙恩,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和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铁路修建过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民工70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任务三【制度创新——感悟统一智慧】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任务四【理论创新——体会领导智慧】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

    A.《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剥削制度已被彻底消灭。   ( )

    (2)、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成渝铁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这一时期其他的建设成就
    (4)、根据材料三,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5)、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 22.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重建与恢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党内,周恩来是最早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12月他便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

    ——胡长明《大智周恩来》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和年代尺信息提示,分别写出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及B处对应的时间,并简述“基础”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2)、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4)、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