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热身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这被认为是“熊猫外交”史上最著名的事件。这一“熊猫外交”的政治背景是( )
    A、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提出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2.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 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 4.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此,中央人民政府(   )
    A、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5.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 6. 2023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实事求是 B、忧国忧民 C、无私奉献 D、执政为民
  • 7. 以下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时间顺序是(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    ③科学发展观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 8.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两个历史事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完成了拨乱反正 C、为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D、深化了体制改革
  • 9.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了( )
    A、中美建交后国际环境改善 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 C、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D、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
  • 11.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下列属于“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2.  1956年底,中国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13. 屠呦呦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针对近几年来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2019年,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等方面最终获新突破……这体现了屠呦呦(  )
    A、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 B、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C、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D、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
  • 14. “一五计划”“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大跃进”“四人帮”“大庆油田”等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15.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引领者。从”铁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B、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C、忧国忧民,不畏牺牲 D、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 16. 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该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 17.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倡议 D、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 18. 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这直接佐证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
    A、加快了亚太一体化进程 B、推动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D、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 19.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下列哪一项体现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持久战》 D、《反分裂国家法》
  • 20.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C、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D、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22.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

    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元颢回洛阳,在宴会上陈庆之大言不惭:“魏 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是当他护送元颢到达洛阳,回到梁朝后 对人谈起“正朔”时,观点大变:“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 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 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 增加……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

    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材料三: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

    材料四: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 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 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 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 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物”。谭嗣同在戊成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后从容就义 。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陈庆之“正朔”观大变的重大改革名称,并列举两例其让中原“礼仪富盛”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近代化的角度,指出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所采用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