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新趋势3 真实情境(1)——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期末复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2 类型:复习试卷

一、整数的乘除

  • 1. 甲型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08m , 将0.00000008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
    A、0.8×108 B、0.8×107 C、8×108 D、8×107
  • 2. 蓝山县某中学在课堂探究中,数学老师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同学们可以验证等式( )

    A、(a+b)2=a2+2ab+b2 B、(ab)2=a22ab+b2 C、a2b2=(a+b)(ab) D、(a+2b)(a2b)=a2ab2b2
  • 3. 夏夏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有一道题的部分内容被墨水侵染了, ×23ab=2a2b3+13a3b2 ,那么这部分内容可能是(  )
    A、(3ab2+2a2b) B、(3a2b+12ab2) C、(3ab2+12a2b) D、(13a2b2+12a2b)
  • 4.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放学回到家,小明拿出课堂笔记本复习,发现一道题:-3xy(4y-2x-1)=-12xy2+6x2y+□,□的地方被墨水弄污了,你认为□处应填写.
  • 5.  一个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如果来1个孩子,老人就给孩子1块糖果;来2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2块糖果;如果来3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3块糖果;……,.有一天,x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第二天,有y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第三天(x+y)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那么,第三天老人给出去的糖果比前两天给出去的糖果多块.
  • 6.  如图,用一段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长方形菜园ABCD , 设与墙平行的篱笆AB 的长为xm , 菜园的面积为ym2 . 试写出yx之间的关系式

  • 7. 如图,正方形纸板A的边长为a , 正方形纸板B的边长为b , 用一块纸板A、一块纸板B和两块长方形纸板C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图2大正方形的边长为;由图1到图2,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b的等式,直接写出这个等式:
    (2)、利用这个等式解决如下问题:长方形纸板C的周长为12,正方形A和正方形B的面积之和为26,求长方形纸板C的面积.
  • 8.  小聪在做题目 “当 x=12024 时, 求代数式 2x(x1)(x+1)(2x4) 的值”时, 发现: 无论 x 取何值, 此代数式的值都等于 4 , 你认为小聪的发现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 9. 阅读下列素材,完成相应的任务.


    平衡多项式

    素材一:

    定义:对于一组多项式:x+ax+bx+c(abc都是非零常数),当其中一个多项式的平方与另外两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差是一个常数m时,称这样的三个多项式是一组平衡多项式,m的值是这组平衡多项式的平衡因子.

    素材二:

    例如:对于多项式x+1x+2x+3

    因为(x+2)2(x+1)(x+3)=x2+4x+4(x2+4x+3)=1

    所以多项式x+1x+2x+3是一组平衡多项式,其平衡因子为1.

    任务一:

    小明发现多项式x+3x+5x+7是一组平衡多项式,在求其平衡因子时,列式如下:(x+5)2(x+3)(x+7) , 根据他的思路求该组平衡多项式的平衡因子.

    任务二:

    判断多项式x2x+1x+4是否为一组平衡多项式,若是,求出其平衡因子;若不是,说明理由.

    任务三:

    若多项式x2x+2x+p(p为非零常数)是一组平衡多项式,求p的值.

  • 10. 【阅读材料】我们知道,图形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语言,它直观形象,能有效地表现一些代数中的数量关系,而运用代数思想也能巧妙地解决些图形问题.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准备了若干张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纸片,其中甲种纸片是边长为x的正方形,乙种纸片是边长为y的正方形,丙种纸片是长为y , 宽为x的长方形.并用甲种纸片一张,乙种纸片一张,丙种纸片两张拼成了如图2所示的一个大正方形.

    (1)、【理解应用】

    观察图2,用两种不同方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得到一个等式,请你直接写出这个等式.

    (2)、【拓展升华】

    利用(1)中的等式解决下列问题.

    ①已知a2+b2=10a+b=6 , 求ab的值;

    ②已知(2021c)(c2019)=2020 , 求(2021c)2+(c2019)2的值.

二、相交线与平行线

  • 11. 泰勒斯被誉为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据说“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就是泰勒斯首次发现并论证的.论证“对顶角相等”使用的依据是(  )
    A、等角的补角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等角的余角相等 D、同角的补角相等
  • 12. 如图,已知1=90° , 为保证两条铁轨平行,添加的下列条件中,正确的是( )

    A、2=90° B、3=90° C、4=90° D、5=90°
  • 13. 如图,一把长方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E=125°,则∠DBC的度数为(  )

    A、55° B、65° C、75° D、125°
  • 14. 如图,现要从村庄P修建一条连接公路AB的最短小路,过点P作PCAB于点C,沿PC修建公路就能满足小路最短,这样做的依据是

  • 15. 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
    (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H中,怎样开渠最短并说明根据.
  • 16. 【探究学习】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拼”角、“折”角,观察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现在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就可以证明此结论的正确性了.

    (1)、如图1,过ABC的顶点ABC的平行线ED , 请你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解题反思】平行线具有“等角转化”的功能.

    (2)、【迁移应用】健康骑行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喜欢,自行车的示意图如图2,其中ABCD

    ①若EAB=60°ECD=40° , 则AEC的度数为_▲_;

    ②若AEBDAEC=80° , 求ABDECD的度数.

    (3)、如图3,若ABCD , 点PABCD外部,请直接写出BDBPD之间的关系.

三、变量之间的关系

  • 17. 如图,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9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B、从第3分钟到第6分钟,汽车停止 C、从第9分钟到第12分钟,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D、第12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
  • 18. 一种手持烟花,这种烟花每隔0.5秒发射一发花弹,每一发花弹的飞行路径,爆炸时的高度均相同.皮皮小朋友发射出的第一发花弹的飞行高度h(米)随飞行时间t(秒)变化的规律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t/秒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h/米

    1.8

    7.3

    11.8

    15.3

    17.8

    19.3

    19.8

    19.3

    17.8

    15.3

    A、飞行时间t每增加0.5秒,飞行高度h就增加5.5米 B、飞行时间t每增加0.5秒,飞行高度h就减少5.5米 C、估计飞行时间t为5秒时,飞行高度h为11.8米 D、从0秒到2秒花弹飞行的高度是15米
  • 19. 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冰的厚度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化过程,在该变化过程中因变量是
  • 20. 王勇买了一张30元的租书卡,每租一本书后卡中剩余金额y(元)与租书本数x(本)之间的关系式为.

    租书数/

    卡中余额/

    1

    300.8

    2

    301.6

    3

    302.4

    ……

    ……

  • 21. 某商店为了减少某种商品的积压,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某商品原价为520元/件,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每降价10元,日销量增加5件.该商品降价x(元)与日销量y(件)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降价x/元

    0

    10

    20

    30

    40

    50

    60

    日销量y/件

    150

    155

    160

    165

    b

    175

    180

    (1)、上表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求表中b的值;
    (3)、若该商品的售价为440元,求该商品的日销量为多少件?
  • 22.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对一个新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分钟)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x≤30)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2 

     

     5 

     

     7 

     

     10 

     

     12 

     

     13 

     

     14 

     

     17 

     

     20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47.8 

     

     53.5 

     

     56.3 

     

     59 

     

     59.8 

     

     59.9 

     

     59.8 

     

     58.3 

     

     55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多少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3)、学生对一个新概念的接受能力在什么时间段内逐渐增强?在什么时间段内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