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数学八(下)微素养核心突破21图形变换(2):动点问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0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BCADA=90° , 点P从点A出发,沿ABCD运动到点D.图②是点P运动时,PA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关系图象,则a的值为(  )

    A、72 B、4 C、5 D、6
  • 2. 如图,ABCD中,AB=22cm,BC=82cm,∠A=45°,动点E从A出发, 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动点F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CD向D运动,当点E到达点B时,两个点同时停止.则EF的长为10cm时点E的运动时间是( )

    A、6s B、6s或10s C、8s D、8s或12s
  • 3. 如图(1),在ABCD中,AB>BCABC=150° , 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A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当ABP点共线时,不妨设y=0),y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中a的值为( )

     

    A、16 B、15 C、14 D、13
  • 4.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边BC上的一点且CE=3,连结DE,动点M从点A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ABM和△DCE全等时,t的值为( )

    A、3.5 B、4.5 C、3.5或5.5 D、3.5或6.5
  • 5.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cm,∠ADC=120°,点E,F同时从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 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s)△DEF是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 )

    A、34 B、43 C、32 D、53
  • 6. 对于题目,“在长为7的线段AE上取一点B , 使AB=3 , 以AB为边向上作矩形ABCD , 且AD=2 , 点N从点D出发,沿射线DC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点M从点E出发,先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到达点B后,再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沿射线BE方向运动,已知MN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s) , 若以EMC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t的值”,甲答:1 , 乙答,3.( )

    A、只有甲答的对 B、只有乙答的对 C、甲、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甲、乙答案合在一起也不完整
  • 7. 如图1,点F从四条边都相等的ABCD的顶点A出发,沿ADB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 图2是点F运动时,FBC的面积y(cm2)随时间x(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的值为( )

    A、5 B、2 C、52 D、25
  • 8.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CD上,且DM=2NAC上的一个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

      

    A、6 B、8 C、10 D、82
  • 9. 如图,在矩形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ABD=60°,动点E在线段OB上,动点F在线段OD上,点E,F同时从点O出发,分别向终点B,D运动,且始终保持OE=OF.点E关于AD ,AB的对称点为E1 , E2;点F关于BC,CD的对称点为F1 , F2在整个过程中,四边形E1E2F1F2形状的变化依次是( )

    A、菱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B、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C、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D、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二、填空题

  • 10.  如图,已知OA=4OC=8 , 点P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长方形OABC移动一周(即:沿着OABCO的路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移动的时间为秒,点P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5.

  • 11.  如图,在等边ABC中,AB=5cm , 射线AGBC , 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1cm/s速度运动,点F从点C出发沿射线CB2cm/s的速度运动.如果点EF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 则当t=s时,以AEF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12.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P为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PE⊥OA于点E,PF⊥OB于点F,若AB=8,∠BAD=60°,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 13.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 , 射线AG//BC , 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1cm/s的速度运动,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2cm/s的速度运动.如果点E,F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当t=时,以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14.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DAB=60° , 点E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为

  • 15. 如图,矩形ABCD中,AB=8cmBC=12cm ,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DA运动,速度是2cm/秒;点Q从点C出发沿CBADC运动,速度是4cm/秒,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1时,连接PQPQ=cm
    (2)、若PQ两点第一次相遇时,t=秒;第n次相遇时,t=秒.
  • 1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12 cm,BC=15 cm,点P自点A向D以1 cm/s的速度运动,到点D即停止点Q自点C向B以2cm/s的速度运动,到点B即停止,直线PQ截原四边形为两个新四边形.则当P,Q同时出发s时其中一个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17. 如图,在RtABC中,B=90°AB=6BC=8 , 点D在线段BC上一动点,以A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ADCE中,则DE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

  • 18.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90°AB=18cmBC=13cmCD=23cm , 动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BCD向终点D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式子表示PB
    (2)、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部分,且其中的一部分是平行四边形?
    (3)、只改变点Q的运动速度,使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四边形PBCQ为菱形,则点Q的运动速度应为多少?
  • 19. 如图,□ABCD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O,AB⊥AC,BC=5,点 P从点A 出发,沿 AD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 D 运动.连结PO并延长,交 BC 于点Q.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秒.

    (1)、求 BQ的长(用含 t的代数式表示).
    (2)、当四边形 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
  • 2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 , ∠B=90°,AD=24cmAB=8cmBC=26cm , 动点PA点开始沿AD边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C点开始沿CB边以3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3)、问:四边形PQCD是否能成菱形?若能,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BC=CD=DA=4A=B=C=D=90° . 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山发,沿线段BC方向运动,动点Q同时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正方形的边ADDCCB运动,当点P与点Q相遇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运动时间为秒时,点P与点Q相遇;
    (2)、求t为何值时,ABQ是等腰三角形?
    (3)、用含t的式子表示AQP的面积S , 并写出相应t的取值范围;
    (4)、连接PA , 当以点Q及正方形的某两个顶点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和PAB全等时,直接写出t的值(点P与点Q重合时除外).
  • 22.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m,AD=2cm,点P以2cm/s的速度从顶点A出发沿折线A→B→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1cm/s的速度从顶点C出发沿边CD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末端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当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面积的49时,求出两动点的运动时间t.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5cm?若存在,则求出运动所需的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 23.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11P是线段AD边上的一动点(不含端点AD) , 连结PCEAB上一点.

    (1)、已知BE=2 , 是否存在点P , 使EPC=90°?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BE=a , 若存在点P使EPC=90° , 求a的取值范围.
  • 24.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8cmBC=12cm , 有动点PA点出发,在线段AD上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有动点Q同时从C点出发,在线段CB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 若运动时间是t秒.

    (1)、求当四边形ABQP和四边形PQCD其中一个是平行四边形时,t的取值;
    (2)、如图(2),取AB中点ECD中点F , 连接PEQF , 请求出使PEQF的时间t
    (3)、在(2)中,继续连接EF , 与PQ相交与点O , 如图(3)当PEQF时,请写出一个与EF有关的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
  • 25. 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8,AD=4.点P从点A出发,沿A→D→C→D 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出发,点Q运动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结PQ、AC、CP、CQ.

    (1)、点P运动到点C时,t=秒;当点Q运动到终点时,PC的长度为.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D的长.
    (3)、当三角形CPQ的面积为9时,求t的值.
  • 26. 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 , O为AC中点,AC平分EAF , E、F分别在边ADBC上,连结AFCEEF , 且EF经过点O.

    (1)、如图1,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长;
    (2)、如图2,动点P、O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

    ①已知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 , 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 , 运动时间为t秒,当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

    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b(单位:cmab0),已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

  • 27.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m,BC=8cm , 动点E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C的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F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若EF两点同时出发,其中一点运动到终点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连结DE、DF.

    (1)、当t=1时,四边形DEBF的面积等于cm2.
    (2)、当t为何值时,线段EF长为65cm?
    (3)、当t为何值时,DEF的面积为9cm2?
  • 28. 在某探究课《矩形的折叠》中,每个小组分到了相同大小的矩形纸张ABCDAB=10cmBC=30cm , 各小组通过对该纸张的折叠探究了各种不同的折叠问题.

    小组

    探究内容

    图形

    第一小组

    ABC沿AC折叠,与ACD重叠部分记为ACM

    第二小组

    步骤:1: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得ABDC重合,点E,F分别为ADBC上的点.

    步骤2:P为边BC上动点(与点B,C不重合),APB沿AP折叠得到APB'

    第三小组

    步骤1:把矩形ABCD沿GH折叠,使得ADBC重合,点G,H分别为ABDC上的点.

    步骤2:P为边BC上动点(与点B,C不重合),

             PB沿过点P的一条折痕折叠得到PB'

    根据以上各小组探究内容,求解下列问题.

    (1)、根据第一小组探究内容,求证:ACM是等腰三角形.
    (2)、根据第二小组探究内容,当P,B' , 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BP的长度.
    (3)、根据第三小组探究内容,过点P的折痕使B'落在线段GH上,请直接写出折痕条数与BP长度取值范围的关系.

五、实践探究题

  • 29. 综合与实践

    (1)、【教材情境】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AEEP , EP与正方形的外角DCG的平分线交于P点.试猜想AE与EP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同学们发现,取AB的中点F,连接EF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请在图1中补全图形,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实践探究】

    “希望小组”受此问题启发,逆向思考这个题目,并提出新的问题: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边上一动点(点E,B不重合),△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P=90° , 连接CP,可以求出DCP的大小,请你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

    (3)、【拓展迁移】

    “突击小组”深入研究“希望小组”提出的这个问题,发现并提出新的探究点: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边上一动点(点E,B不重合),△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P=90° , 连接DP.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时,可以求出△ADP周长的最小值.当AB=4时,△ADP周长的最小值为 . (直接写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