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3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基础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从南朝墓葬出土的猪俑到现今( )的寿山石雕作品,雕刻工艺的进展构成寿山石文化xuàn① 烂多彩的一页。众多雕刻工匠各擅胜场,清末福州地区已经出现东、西两大门派。“从最初南朝所使用的汉八刀技法发展至今已经日渐齐全精② ,归结起来共有十种,分别是圆雕、钮雕、薄意、浮雕、篆刻、镂雕、链雕、透雕、镶嵌和微雕。”( ),每一种雕刻工艺的探索无不( )着雕刻工匠的大量心血。一些文人雅士或者名门世家邀请雕刻工匠居住府上雕刻作品,这些雕刻工匠称为“秀工”。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  

    ②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不可理喻    归结 B、美不胜收    不可理喻    凝结 C、美轮美奂    不言而喻      凝结 D、美不胜收    不言而喻    归结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 B、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 C、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使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 D、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而开阔审美视野 

    ②“秀工制”有助于他们接触主人收藏的书画作品或者古董雅器 

    ③甚至直接赋予创作灵感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 2. 下面是一幅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版,请向你的同学介绍“乡村振兴”主要战略及意义。

    要求:①主要信息完整、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说明顺序合理;③不超过120个字。

  •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2)、 ,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杜甫《石壕吏》)
    (3)、托物言志、借物寓意是古人诗文中常用的笔法。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句,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句,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屡遭排斥,也不趋炎附势,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4)、同学小文因爸妈工作之故,即将转学回老家读书,面对离别,作为好朋友的你请用两句祝福的诗句来表达你们的友谊: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夏,诗人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 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 B、《江村》中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使诗人惬心快意。 C、两首诗中”风怒号”和”抱村流”均用夸张修辞,前者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后者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D、两首诗都写出诗人彼时的愿望,前一首期盼广厦庇护天下寒士,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后一首但求故人供禄米,表现难得的安定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二、阅读

  • 5. 文言文阅读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麻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民其上     ②石而往有石泓

    ③北小谭      ④石底以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                      胡不已乎 B、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许寡人 C、然卒入渴                      兴复汉室,还旧都 D、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长可十许步。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

    【乙】文:

  • 6.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竹类植物简称竹,俗称竹子,全世界有70多属1200多种。严格意义-上竹类不属树木范畴,竹似木非木,似草非草,介于草木之间。竹类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材只需两个月,4-6年即可采伐利用,是可再生资源,有”第二森林”美称。

    ——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材料二]

    竹子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先秦时期,人们用竹子来狩猎,将竹子当作书写的载体,____。查阅历史文献,发现事实并不仅限如此。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早已有将竹子拟人化及将竹子比喻成君子的记载。比如《国风·卫风·淇奥》一诗,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

    到了汉代,____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祀器》中记载:”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意思是说,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是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这一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也奠定了”岁寒三友”的文化基础。

    魏晋时期,____,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神来之笔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胜景。戴凯更是爱竹至深,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竹子,写了中国第一部画竹专论《竹谱》。

    在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咏竹之风更盛。许多有才华的大诗人留下了很多咏竹名句,灿若星辰。有人统计过,在《全唐诗》中,与竹有关的诗篇达1000多首。竹林、竹风、竹影,表达文人隐居竹林的清逸;竹中空有节,表现了虚心、正直的品质;竹子凌霜傲雪,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又上了一个台阶。

    宋代,在”两竹”领域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在宋代诸多画作名家中,苏东坡的好友文同(字与可)颇有成就。苏东坡曾在《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一文中写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盛赞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胸有成竹”这一成语也出自此篇。

    ——摘自《封面新闻》

    [材料三]

    竹笋壳制作的一次性餐具,在餐饮外卖市场供不应求:竹缠绕管廊等竹缠绕产品,在一些市政工程中推广应用;竹制集装箱底板防水且不易断裂,逐渐成为行业新宠……在共谋绿色发展的当下,竹子这一古老物种,正因科技赋能而创造更多替代塑料的可能。

    近日,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从科研成果到企业实践,再到国家行动、全球倡议,中国提出这一好”竹”意,将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专家表示,”以竹代塑” 倡议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务实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竹类严格意义上不属树木范畴,介于草木之间。其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有”第二森林”美称。 B、汉代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奠定了” 岁寒三友”的文化基础。 C、”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于苏东坡好友文同的《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一文。 D、”以竹代塑”的倡议,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担当与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2)、请将下列三句话对应的序号填写到[材料二]中合适的位置。

    A.竹子进一步赋予人的品格

    B.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得更加直接

    C.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物用”

  • 7. 现代文阅读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哈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搬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2)、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分析。
    (3)、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画线的词语进行品析。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4)、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5)、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 8. 名著阅读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以上语段的作者是A , 语段中的”他”是B(人名)
    (2)、从他想”朝心口打一枪”到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这样的行为是否有损他的形象?结合故事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三、作文

  • 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自感怀才不遇,工作散漫,业绩一般的公司员工,找了很多条理由去请求老板加薪,老板对他说:“很抱歉,我们这里的工资就这么多。”

    一个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平时总是抽出时间去进行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并且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微笑着回答说:“只要是真的喜欢,就总会有时间的。平时,人家吃饭要一小时,我只用十分钟;人家晚上九点睡觉,我十一点才睡。我挤出时间进行音乐创作,仅此而已。”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成功者总能找到成功的理由,失败者总能找到失败的借口。很多时候,当你开始为自己找借口时,就已经注定了事情的结局。

    请以“成功不需要理由”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