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30 类型:复习试卷
一、默写
-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读经典诗文,能让我们领略丰富的内涵。读《天净沙·秋思》,我们从“夕阳西下,”中感受到马致远漂泊他乡的羁旅之苦;读《江南李龟年》,我们从“正是江南好风景,”中领会到杜甫久别重逢的心情。诵读经典诗文,能让我们怀有高雅的情怀。与韩愈漫步于晚春时节,他看到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而吟诵“草树知春不久归,”(《晚春》),让我们珍惜春光;与杜牧夜泊秦淮,看朦胧水色夜景,“ , 夜泊秦淮近酒家”,感受凄清气氛;和郭茂倩探讨乐府诗,“”(《木兰诗》)一句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
二、综合性学习
-
2. 2023年5月31日,北京科技周圆满落幕。在科技周期间,系列科普活动备受同学们关注。为了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班级准备开展“致敬科技追梦者”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一聆听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他们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科学巨擘钱学森,他们是“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天下粮仓守望者袁隆平,他们是“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用医药造福世界的屠呦呦,他们是“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们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呵护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成长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放眼未来,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精神也应薪火相传。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追询先辈足迹,抵力奋进,定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①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锲”应读为“qiè”
B“瞩”应读为“shǔ”
C“追询”应写为“追寻”
D“抵力”应写为“砥砺”
②“薪火”一词取自成语“薪火相传”,原意是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薪火”在这里的意思是。
③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① 勇创科学奇迹
下联:赴汤蹈火共谋民族 ②
A.①忠心耿耿 ②兴旺 B.①呕心沥血 ②复兴C.①呕心沥血 ②兴旺 D.①忠心耿耿 ②复兴(2)、活动二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甲】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中国科技馆在奥林匹克公园发展壮大,在安华桥畔萌芽成长 , 秉持“体验科学、启迪创新”的理念,保持“至臻至谨、同创同心”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科普魅力【乙】在这里,可以感受科学原理的美妙,惊叹技术应用的巨变;探秘精巧机器的神奇,体会世间生命的多彩;领略前哲探究的历程,放飞科技创新的梦想……
①【甲】【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②根据语境,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为:
(3)、活动三感悟科学家精神在以“感悟榜样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思享会”上,同学们争相发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下面四位同学发言时所用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一辈科学家以身作则,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B、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暴风雨”常常如约而至,唯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创造奇迹。 C、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心中有国家,眼里有使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斩关夺隘,成就辉煌。 D、面对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静心笃志,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从而不断取得重大成就。3. 综合性学习。班上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1)、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代号填在括号里①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 )
②死者长已矣 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 死尤不死
生而为何乎 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 生亦徒生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 )
④海枯石烂同心结 地阔天高比翼飞 (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
(2)、邻居把春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贴在进大门的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不超过50字)三、现代文阅读
-
4. 小文分享了下面的文章,认为文章中的孔阳先生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你阅读文章并完成下面小题。
也来说说孔阳先生
王振复
宅心仁厚
①孔阳先生是美学大家,也是一位时时奖掖后学、宅心仁厚的师长。
②1991年,拙著付梓前,编辑要我请蒋孔阳先生写一个序,说是可为“大作增色”。我深感为难,说“孔阳先生倒是很熟悉的,但是先生那么忙,我真的不敢啊”。第二天,我怯生生地将一大叠校样送到先生府上。
③岂料先生一口应允,亲切又温和地问我:“你什么时候要?”我赶紧说:“不急不急!”看我局促不安的样子,先生安慰我,说“不要紧的,我会抓紧的”。先生的这一态度,让我深受感动。这好像不是学生去麻烦老师,倒是他这个“学生”,会按时完成这一份额外的“作业”似的。
④不到一个星期后的周五下午,蒋先生将手写在稿纸上的一篇序文给了我,还说了一句“请多批评”的话。回家我一字一句拜读先生的这篇大序,感到心脏怦怦乱跳,手心微微出汗。先生说我的这本小书“资料翔实,论证深刻”,让我汗颜。我相信,以孔阳先生慧眼,不可能不发现这本小书的某些缺失,但是先生总是严于律己而待人宽。我把先生的称赞,真诚地看作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知道,先生一生中,为学生、同事甚而许多素不相识的作者,撰写过100多篇序文,请想想,这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先生总是有求必应,奖掖后学,宅心仁厚。
⑤我1964年秋考入复旦中文系读一年级时,我们的写作课老师,便是敬爱的孔阳先生。当时先生41岁,戴一副棕色镜框的眼镜,一身灰白中山装,显得素朴、从容而儒雅。
⑥先生要我们每位同学写一篇作文,题材、体裁和主题不论。我交上去的,是一篇所谓的“小小说”《坝》。这篇东西,无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构思与书写,都是十分幼稚的。不料第二周上写作课前,先生已经亲自打印了这一篇习作,上课时,发给每位学生一份,组织大家分组讨论这一习作的优长和缺失究竟在哪里,最后由先生总结。我这一学习写作的起步,根本不值一提。可是,先生是一位善于播种美的种子的真正的园丁,哪怕土地贫瘠、不宜开垦,也会满腔热忱、不辞辛劳地加以耕耘、浇灌和呵护。
理智的谦逊
⑦孔阳先生有三句格言,都是他一生认真实践了的。除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为学不争一人胜,著述但求百家鸣”两句外,最值得深思的,为“不是我占有真理,而是真理占有我”。我最初听到这句话,还是在近60年前先生的写作课上,深感震撼,当时难以领会其思想的真谛。
⑧先生曾经在《且说说我自己》一文中说过,“读书的目的,是要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活跃思想,探索真理”。又说,须知“真理不是一个人独占或包办得了的。我们应当像庭前的阳光和绿草一样多作贡献,把生命和美奉献给人间”。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孔阳先生的为人,总是如此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原来在先生的人格中,始终有一种“理智的谦逊”。
⑨一个人的谦逊,在长辈面前可以做到,在晚辈、在所有人甚而在动物、草木面前,也能持有谦逊、谦卑的态度,就很难了,而孔阳先生能够自觉地做到。这就不难理解,当弟子在大为肯定先生的《德国古典美学》而同时提出些商榷性意见时,先生为什么能够立刻感佩其“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学习”了。
⑩先生原名述亮,后改名“孔阳”,取《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我朱孔阳”语。这里“孔阳”的“孔”,有“大”的意思,“孔阳”便是“大阳”的意思,是一个“很阳光”的好名字,其喻义,正如先生所说,“人是应该更上升一点,更光明一点”。“大阳”,寄托着先生一生的人格理想,它不张扬、不外露,而是内敛、深蕴而谦和的。
(刊载于2023年9月11日,有删改)
(1)、“宅心仁厚”“理智的谦逊”两个小标题是对孔阳先生形象特点的高度凝练概括,请你阅读选文第②~⑥段,简要概括体现孔阳先生“宅心仁厚”的具体事件。(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揣摩下面的句子。①这好像不是学生去麻烦老师,倒是他这个“学生”,会按时完成这一份额外的“作业”似的。(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先生是一位善于播种美的种子的真正的园丁,哪怕土地贫瘠、不宜开垦,也会满腔热忱、不辞辛劳地加以耕耘、浇灌和呵护。(从修辞角度赏析)
(3)、本文引用了许多孔阳先生的话和他的著作中的内容,请你分析其作用。(4)、文中“孔阳先生有三句格言,都是他一生认真实践了的”,同学们对这几句格言的含义展开讨论,请你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②为学不争一人胜,著述但求百家鸣。
③不是我占有真理,而是真理占有我。
5. 材料一:自有印板,文明之化, 乃日以广。汉、唐写本① ,犹用卷轴。抽阅卷舒,甚为烦重;收集整比② ,弥费辛勤。雕本联合篇卷,装为册子, 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③。上溯④周、秦, 下视六代,其巧拙为何如哉?
(选自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
【注释】 ①写本:手抄的书籍。 ②整比:整理排整齐。 ③具:齐备、完备。④上溯:往上回想。
材料二:
活 板
〔宋〕 沈括
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 有布衣毕昇, 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坚。先设一铁板,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 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 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 一板印刷, 一板已自布 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 如“之”“也” 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木格贮 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 木理有疏密,沾水 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以手拂之, 其印自落, 殊不沾污。
昇死,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材料三: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史上起着绝无仅有的作用。而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可谓莲开并蒂,从效率而言,活字印刷更胜一筹,但是从精美的角度来看,雕版印刷的高古韵味,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依然无法超越。而且这项技术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形态。
活字印刷, 每个活字都是单独刻制、临时组合在一起。而雕版印刷的版面整体写就、 一气呵成, 具有流动的书法神韵。高品质的版刻书皆由书法名家写样上板, 再雇请技艺高 超的刻工雕版, 所印之书既有书法的韵味,又有雕版的锐利劲挺, 令人赏心悦目。而且雕版印刷的印版可以长期保存,以备随时刷印。
再加上用纸精良,装帧精美,可谓一件件高雅精致、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现存宋元版书籍, 用欧、颜、柳、赵等经典书法字体上板,雕刻一丝不苟, 而为后世藏书家珍若拱璧。如今世界上现存的宋版图书不足三千册,单页纸张的价格一两黄金以上, 任何一本宋版图书都是稀世奇珍。
从版式而言, 设计自由让雕版印刷的版式更加丰富多彩, 以儒家典籍《十三经》来说,历朝历代的学者对儒家经典的各种注释、疏解名目繁多, 为了清楚地区分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字, 《十三经》正文用大字刊刻, 注文、疏文则用小字刊刻; 注文和疏文则用一个反白(即阴文) 的“疏”字加以区隔。在韵书、类书等工具书中,用加圈、加框、
阴文来醒目地标示出条目,版面层次清晰而丰富。
明代以后书籍评点盛行, 在字里行间用实心和空心的顿点、
圆圈等不同的符号向读者提示出重要的内容和精彩的语句,并在天头印出批点文字,引导 读者阅读。 雕版还可以将内容分栏, 形成所谓 “两节版”“三节版”, 把不同性质的文字 区分开来。
晚明书坊雄飞馆把两种畅销小说刻在一起, 上栏刻《水浒传》, 下栏刻《三国演义》, 合称为《英雄谱》发行于世。晚明的杂志型休闲书籍《绣谷春容》《 燕居笔记》也分上下 两层, 上层刻传奇、 小说,下层刻典故、诗文等文字。此外为了活跃版面, 增加读者的阅 读兴趣,书商还在书中置入插图,与文字混排,以收图文并茂之效。 而活字印刷版画无法 实现, 插图依然要用雕版来补充。
(选自“金陵书局”微信公众号, 略有改动)
(1)、请推测材料一中加点字 “乃”的意思, 参照示例写出推测过程。示例: “弥费辛勤”中的“弥”是“更加”的意思, 可以从“欲盖弥彰”推知;从前一 句的“甚为烦重”, 可推知“弥”解释为“更加”符合语境。
(2)、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与材料二中 “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相印证的内容。(3)、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的原因。(4)、活板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作答。6. 阅读《乐在苦中》,回答问题。乐在苦中
常书鸿
①仲夏的敦煌,白杨成荫,流水淙淙,景色宜人。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的工作也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
②为了整理洞窟,首先必须清除常年堆积在窟前甬道中的流沙,单这些积沙,就有10万立方米之多。清除积沙的工作是一件繁重的劳动。大家打着赤脚,用自制的“拉沙排”,一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推,还喊着号子,互相比赛。我们把积沙一排排推到水渠边,然后提闸放水,把沙冲走。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修补那些颓圮不堪的甬道、栈桥等。
③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看到围墙挡住了牲畜的啃咬和破坏,里面的幼林生长得郁郁葱葱,工作人员及参观游览的人能在安全稳固的栈道上来来往往时,心里真是充满了喜悦。从大后方陆续来了好几位我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到来使我大喜过望。有这些年轻人在身边,我的胆气也壮了好多。
④但困难也接踵而来。
⑤要临摹壁画,这纸、笔、颜料就难以为继。纸,当时最好的要算四川的平江竹浆纸,但由于交通阻塞买不到了。我们只好就地取材,用窗户皮纸自己来裱褙;笔,画秃了,自己来修理,一用再用。颜料的需要量很大,单靠带来买来的一些颜料,简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怎么办?我们想来想去,想到古代民间艺人用的颜料,就自己动手做试验。把红泥用水漂净加胶做红色颜料,黄泥做黄色颜料,其他也一一找代用品。这一着棋果然就走活了。这种天然颜料,不仅资源无限丰富,而且还不易褪色。这样,我们一早一晚每人手里一个碗一根小棍,边聊天边碾起颜料来。
⑥临摹壁画,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洞壁上的画还好说,可以一块一块分片包围。洞顶上的画就要命了,画上几笔,早已手臂酸麻,描绘无力了。加上洞中幽暗,工作中时常要点一支土蜡烛,烛光摇曳,时明时暗,更容易疲倦。看看古代画工的笔法,是这样错落有致,遒劲奔放,许多地方简直是一气呵成。我心里不禁掀起崇敬之情。历代画坛评论,往往只谈士大夫的画,对画工的画,不屑一顾,这种偏见很可笑。看看这儿吧,画工中有多少丹青的高手!我自己用土颜料临摹的几幅北魏壁画,论气势的恢宏,论线条的粗犷,法国野兽派画家乔治·鲁奥的作品,又何尝能超出哩!
⑦就是较为简单的调查工作,也自有一番甘苦。
⑧有一回,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就经历了一场虚惊。当时我们没有长梯子,只靠一根长的杨树椽子,每隔30厘米钉上一个短木棍制成的“蜈蚣梯”,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登。9层楼高44米,其南侧编号为196的窟半悬在30余米高的岩壁上,窟口有前人题字“此洞系从山顶下”,留下了进洞的方法。但我们是从下层架蜈蚣梯上去的。调查结束后,正准备下来时,不慎将梯头移位,梯子倒了。我们被困在洞中,上不着顶下不着地。还是老窦有经验,他瞧了瞧四周的情况说:“如今只有从崖头爬陡坡上山顶,险是险些,好在路不长,只有一二十米。我先爬给你们看看……”他说完,果然弯腰躬身,十分敏捷地爬了上去。一个艺专学生,自恃年轻,也奋勇往上爬,谁知刚爬到一小半,连声大喊“不行,不行!”站住了。我也不示弱,试着跨了几步。原以为坡上的沙石是软的,用大力一蹬会踩出一个窟窿,没想到下面砾岩很硬,弹力特大,反而站立不稳,差一点摔下去。惊慌之中,我手中拿的一个调查记录本,飘飘荡荡落到了崖下。老窦看我们这样狼狈,知道不好,忙高喊:“你们都原地站住,不能再动了,我这就下山去拿绳子。”隔了好一阵,他拿回了绳子,从山顶吊下来,才一个一个把我们都拉到了山顶。他又想法去捡回这个调查记录本。
⑨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困难,是远离社会的孤独和寂寞。在这个周围40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洲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职工们没有社会活动,没有文体娱乐,没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形影相吊的孤独,使职工们常常为等待一个远方熟人的到来,望眼欲穿;为盼望一封来自亲友的书信,长夜不眠。一旦见到熟人或者接到书信,欢喜若狂,而别人也往往更易勾起思乡的忧愁。特别是有点病痛的时候,这种孤寂之感,更显得可怕了。记得有一回,一位姓陈的同事,偶受暑热,发高烧,当我们备了所里唯一的牛车要拉他进城时,他含着眼泪对我说:“所长,我看来不行了,我死了以后,可别把我扔在沙堆中,请你把我埋在泥土里呀!”类似的情况,对大家心理影响很大,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病魔会找到自己的头上。的确,如果碰上急性传染病,靠这辆老牛车是很难急救的,那就难逃葬尸沙丘的命运了。在这种险恶境况下,大家都有一种“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心情。但对于我这个已下定破釜沉舟之心的“敦煌迷”来说,这些并没有使我动摇。
⑩记得画家张大千在1943年初离开莫高窟时,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们先走了,而你却要在这里无穷无尽地研究保管下去。书鸿,这可是一个长期的无期徒刑呀!”张大千的话给我一阵苦恼和忧愁,但我的决心已定,笑着对他说,如果认为在敦煌工作是犹如“徒刑”的话,那么即使是“无期”我也在所不辞。因为这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工作和理想,也正是这种理想使我能够在多种困难和打击面前不懈地坚持下来。
(节选自《愿为敦煌燃此生》,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题目“乐在苦中”的“乐”体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在文中第⑨段写陈姓同事生病的事有何用意。(3)、文中结尾段的画线句意味深长,你如何理解“无期徒刑”的意思?四、写作题
-
7. 写作
题目(一)遇见你是我一生之幸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很久以前,有一个被称为“千镜屋”的地方。一只快乐的小狗听说了这个地方,于是决定前去参观。当它来到房门口时,它高高地竖起耳朵,欢快的摇着尾巴,从门口往里张望。使它大为惊讶的是,它发现有1000只快乐的小狗在像它一样快速地摇着尾巴。它灿烂的微笑着,回报它的是一1000张热情、友好的灿烂笑脸。离开房屋时它想∶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经常来参观。另一只小狗,它也想参观千镜屋。它可远不及第一只小狗那么快活,所以,它慢吞吞地爬上阶梯,然后耷拉着脑袋往里看,一看到有1000只小狗不友好地盯着它,它便冲它们狂吠,这把它给吓坏了。离开时它想这真是个恐怖的地方,以后我再也不会来了。
要求∶如选择题目二,题目自拟,然后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