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九)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9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全球化始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据此判断,全球化开始于( )
    A、欧洲的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开始
  • 2. 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山来已久的依赖。“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
    A、手工工场时期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 3. 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手工工场 B、男耕女织 C、租地农场 D、现代工厂
  • 4. 18 世纪 80 年代,美国制造商想以全国统一的税收取代各州形式不一的税收;商人希望能以单一的国有 商业政策代替 13 个州形式不同却无效的商业政策。基于这种需求,美国( )
    A、颁布《独立宣言》 B、展开资产阶级革命 C、废除各州的法律 D、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5. 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 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 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是指(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1791 年法国宪法 C、1787 年美国宪法 D、法国的《拿破仑法典》
  • 6. 它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是美国最高法。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将法国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对理性政治的追求变为现实。“它”是指(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7. 2024年是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指的是在列宁领导下(   )
    A、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B、俄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法国建立了巴黎公社 D、古巴挫败入侵势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8.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许可之下,对伊拉克宣战。这充分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和平与发展不可兼得
  • 9. 某班举行辩论会,下面为双方辨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该辨论会的主题是(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农业集体化的利弊 C、自由放任政策的利弊 D、苏联模式的利弊
  • 10. 某历史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收集到以下信息,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政治

    废藩置县;颁布《宅地法》

    经济

    推行殖产兴业;废除农奴制

    思想文化

    文明开化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11.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
  • 12.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
    A、都向西方学习 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都接受“三民主义”
  • 13. 1948年12月5日密云解放,12月6日怀柔解放……12月15日大兴解放……为了战争的胜利,北京郊区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解放军一事为难”。子弟兵一到,老百姓主动热情地问寒问暖、烧水做饭、缝缝洗洗,胜似亲人。材料体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 C、国民党统治不得民心 D、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 14.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 “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C、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大屠杀 D、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15. 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报告文学《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写道: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这段描写反映了(    )
    A、  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B、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C、毛主席与农民心连心 D、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金和资源的严重匮乏。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了基础保障 B、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逐渐改变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使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 1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8. 下图是小明同学历史学习的专题总结,请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该标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 19. 从总体上看,如图示意图主要揭示了(   )

    A、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20. 对图中”甲”线及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工业;变化原因是实行工业化建设 B、甲线是工业;变化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C、甲线是农业;变化原因是实行农业集体化 D、甲线是农业;变化原因是实行了自由贸易
  • 21. 日军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评价武汉会战说:“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战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由此可知武汉会战( ) 
    A、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个胜利 B、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战略彻底破灭 C、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D、使日本在战场上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 22. 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3. 李鸿章创办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后,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C、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极大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 24. 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小王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小张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小李说:“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小孙说:“我在准备科举考试。”他们四人中最可能在说谎的是( )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孙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1921年7月

    1922年7月

    地点

    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上海

    内容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发动、组织工人开展罢工运动。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毅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去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正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探索总结出了一条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刘试、邓娇娇《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材料三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使得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遵义会议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指引每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革命对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革命新道路”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解决自己内部问题的措施。
  •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令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最大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将广阔国土划分行政区”。与前朝相比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存在的政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27. 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白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1)、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3)、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 28.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一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一[地图呈现--查寻战后变化]

    项目二[材料研读--见证初期世界]

    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飞机制造、汽车、化工、电力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制定了新宪法…1934年7月拉萨罗·卡德纳斯当选总统,依照新宪法原则实行改革。他实施废除封建大地产法令,使近100万农民无偿得到4500万英亩土地。

     

     

    项目三[以史为鉴--阐述战后格局]

    (1)、观察以上地图,指出欧洲格局发生的两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概括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简述在关注“民生”方面,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4)、根据材料以“格局、和平、祸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