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期末仿真模拟卷2(广东省统考专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9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50kg B、一个口罩受到的重力大约为3N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D、一本八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1000g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划船前进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D、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3. 下列四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 C、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变弯曲 D、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4. 如图所示的各种事例中,跟大气压无关的是( )A、
水杯倒置水没流出 B、
用滴管吸取药液 C、
用吸盘挂钩挂物品 D、
乳牛自动喂水器
5. 下列关于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中,有助于减小摩擦力的措施是(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C、
在车轴上加润滑油 D、
脚蹬做得凹凸不平6. “舞狮”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如图为舞狮时“狮子乙”站在水平地面上,“狮子甲”站在“狮子乙”身上静止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乙”抬起一只脚后对地面的压力变大了 B、“狮子甲”对“狮子乙”的压力和“狮子乙”对“狮子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狮子甲”受到的重力与“狮子乙”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狮子甲”竖直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力平衡7. 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惯性的作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8. 如图所示为一种压蒜器。只要轻轻用力握一下手柄,蒜就会被压成碎块掉落盘中。蒜被压成碎块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蒜的碎块在 的作用下加速落到盘中;压蒜器的手柄上有花纹,这是为了增大手柄与手之间的 力,防止压蒜器脱落。9. 如题图甲所示,在左、右盘分别放入10g、15g砝码后,小木块静止不动,此时小木块(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另一个同学改用乙图进行实验,你认为图的实验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减小力对实验的影响。10. 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如图甲所示,建筑工人利用重垂线可以判断砌好的墙是否符合标准,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知识。如图乙所示,门把手一般装在距离门轴较远的位置,便于打开门,这是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11. 一块质量为30g的长方体橡皮,侧放于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 , 如图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是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橡皮的密度(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12.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滑轮组提升重为300N的重物,该滑轮组提升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n=。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30N,则拉力F=N时,可以将重物匀速提升。若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9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13.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其测量原理是:在测量范围内,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选填“长”或“短”),在使用前应先进行。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14. 小明同学用15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为100N的超市购物车。购物车自静止开始在10s内沿水平方向前进了10m。在整个过程中推力做功为J,推力做功的功率为W,重力做功为J。
三、作图题:本题7分
-
15.(1)、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2)、如图是一根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请你作出小球摆动到右边最高点时,小球所受绳子拉力F与重力G的示意图。(3)、如图甲所示,小红开暖壶盖的过程相当于使用杠杆。题15-3图乙为这个杠杆简化的示意图,图中O点为支点,F2为杠杆所受阻力。请在题15-3图乙中画出手指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
16. 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境。(g取10N/kg)
(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N;
(2)通过b、c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的关系;
(3)通过c、e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的关系;
(4)实验中的物体的体积为 , 物体的密度是;
(5)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选填“偏大”或“偏小”);
(6)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所示的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17. 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这种实验方法叫;
(3)通过比较图(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比较甲和丙,(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原因是。
18.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图甲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5)、小明同学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你认为(选填“能”或“不能”)用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9小题7分, 第20小题6分, 共13分
-
19. 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当它一半的体积浸入到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 , 求:(1)、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总体积;(3)、物体的密度;(4)、物体完全浸没且不接触容器时测力计的示数。20. 如图所示的平底容器质量为0.3kg ,底面积为3x10-3m²,内装0.6kg的水后、则:(ρ=1.0x103kg/m',g取10N/kg)(1)、水的体积为多少?(2)、水和容器的总重力为多少?(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
21. 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cm/s;(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2. 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离开大气层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上升和调整姿态三个阶段。卫星在工作轨道运行时,离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1)、如图甲,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该推力的施力物体是。此时卫星相对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此时火箭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火箭将处于状态(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s内火箭的平均速度为m/s。(3)、当发射到预定轨道后,卫星脱离火箭,由于具有 , 能够继续飞行。(4)、如图丙,卫星沿椭圆形轨道运行时,卫星受(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2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海翼”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完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海翼”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使用碳纤维材料做成。由于配备有油囊装置,需要上浮时,油囊会鼓起来,其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水下滑翔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可以大范围地观测和获取海水的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含氧量及洋流变化等信息,对开发海洋资源、预防灾害等都有重要作用。
2017年12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成功入选。2018年7月28日,“海翼”号水下滑翔机首次应用于中国北极科考。2019年5月16日,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展示“海翼”号水下滑翔机。
(1)、如图“海翼”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阻力;(2)、在其外表穿上碳纤维材料特制的“衣服”可以重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这是因为碳纤维材料密度比较(选填“大”或“小”);(3)、“海翼”配备油囊装置,需要上浮时,油囊会鼓起来,从而使得排开水的体积(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4)、“海翼”号实现浮沉原理与传统潜水艇浮沉的原理。(选填“相同”或“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