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诵读诗文,如经历了一次震①____人心的旅行。我们仿佛和常建漫步山林,欣赏山光水色,参悟空寂禅意;和陶公撑船前行,漫步桃林,赏世间美景……蓦然回首,幽悄的山林,淙淙的溪流,悦耳的笛声,都使人②____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横线①上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mù 憾 B、mò 憾 C、mù 撼 D、mò 撼
    (2)、填入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彻大悟 B、戛然而止 C、叹为观止 D、周而复始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是什么?____,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能只是生活中一段稍显平常却执着坚定的守候,也可能只是危急关头一次挺身而出的果敢…这些不平凡的瞬间都赋予普通人以高光时刻,于平凡之中透出伟大之光。微光汇聚在一起可以成就熊熊燃烧的烈焰,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____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才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B、只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C、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才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D、只有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2)、在文中横线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伟大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B、伟大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C、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便是伟大 D、伟大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 3.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云拿自己的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老师您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鄙见,我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将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大家对此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接下来就由我来发表一个自己的高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湘东驿

    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注]湘东驿:古地名,即今江西省萍乡市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客行”“潇湘客”点出词人身处羁旅之途,“几时逢故人”流露出孤寂之感。 B、词中“忽到”“真是”透露出词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 C、“别后书难得”与杜甫“家书抵万金”都体现了家书难得,但两人的境遇却不同。 D、下片借“雁来稀”“春半时”突出物换星移、时光易逝,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感。
    (2)、江南风光秀丽,词人却感觉“江南如塞北”,请结合全词分析原因。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鹅。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游人虽未盛,而茗者,罍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此官也。而此地造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①髻鬟:女子的环形发髻。②罍而歌者:端着酒杯唱歌的。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浅鬣寸

    而茗者

    此官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时冰皮始解。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本文和《小石潭记》两文都是情景交融,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6. 默写。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两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②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②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③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刊载于2022.4,有删改)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③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④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刊载于2021.10,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亚洲象时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 B、材料一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C、材料一“基本”一词表示大体上,在文中说明中国境内的大象大体上已经得到了有效保护,能够摆脱被猎杀的厄运,但并非所有大象都已经完全摆脱这种厄运,意在强调保护亚洲象仍不能懈怠。 D、材料四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巨大贡献,接着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然后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所遵循的理念,最后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3)、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李定广

    ①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或唱曲子等,违令或输的人饮酒。

    ②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

    ③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就是我们所说的“唐宋诗词”的“词”,比如《调笑令》《三台令》。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曰:“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惟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酒宴上创作出这样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无疑会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④明清以来,人们常玩的“雅令”为飞花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翅《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做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一轮完成,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⑤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无论是在现实酒宴中还是在大众读物里,基本消失了踪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般回归了,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⑥首先,让飞花令大众化。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现在要让它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最重要的是降低难度门槛。如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

    ⑦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为了适应比赛,也为了一些诗词高手的需求,《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由类与类组合的飞花令,如“数字+季节”“数字+酒器”“颜色+植物”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令。“横扫千军”是选手一人以“双字飞花令”对战百人团。“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类与指定字的组合,如植物+指定字“红”;二是偶然性组合,在滚动字牌中选择。

    ⑧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参差美)以及抑扬美。

    ⑨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选自2022年《读者•读点经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飞花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飞花令是我国古代宴会用来佐饮助兴的酒令游戏之一。 B、飞花令形式多样,可以对对子、讲故事、说笑话、唱曲子等。 C、飞花令中的“飞花”一词源自韩翅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D、飞花令必须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的“雅令”催生了一大批“小令词”。有些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如王建的《调笑令》,能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B、在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而寓意美好的字,如“花”“春”“月”“红”等,成为了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C、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对旧式飞花令进行改造,降低了难度门槛,使得飞花令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D、新式飞花令,正在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之一,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搭车

    梁衡

    ①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一次长途搭车。

    ②那次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我先打听好有一辆回临河的顺车,司机是一个娃胡的四十多岁的汉子,正和他的姓氏一样,一脸大络腮胡子,助手倒是一个白净的小伙子,姓张。胡子和小张坐在前面的车楼子里,我躺在后车厢的煤堆上。

    ③车子发动起来以后,胡子突然推开车门,从车楼子里甩给我一件老羊皮袄。我平躺在煤堆上,身下垫上皮袄,如在沙发。老羊皮袄是用隔年的老羊宰后剥下的皮制作而成,毛长皮厚,一把握不透,堪比一块厚毛毯或一床棉被。当地习惯将这种老羊皮熟制后直接缝制成袄,并不需要再罩一层布面。它正穿时皮板在外,可挡风寒;反穿时长毛在外,不怕雨淋;如在野外,穿则为衣,卧则为褥,盖则为被,不怕揉搓,不避沙石。当时我把这光板老羊皮袄垫在身下如在热炕,从心里感到这位胡子大哥的热心肠。

    ④车子顺着沿山公路缓缓而行,右山左滩,好个空阔的田野。时当八月,序属仲夏,正是八百里河套小麦的收割期。我还从未见过这一马平川,八百里的麦浪,金波滚滚,浩浩荡荡。坐在行进中的敞篷车上,有一种检阅夏季的庄严感。天蓝得让你看不透它的深远,我又觉得它是一汪大海,车子就是穿行在波浪中的船。我奇怪,空气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为什么无数个透明叠加就成了蓝色,如天空,如海洋,愈深愈蓝。这么想着,突然理解了神话题材的名著:阿拉伯会飞的神毯、中国的《西游记》、屈原的《天问》、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我这哪里是搭车,是搭了一架飞机或者是一枚射向宇宙的火箭。在还没有乘过飞机之前,这是我距离白云最近的一次旅行。

    ⑤正当我这样“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作着天上的遐想时,突然车子摇晃了一下,软塌塌的,像是撞在棉花堆上,又挣扎了两下哼了一声就不动了——传动轴断了。我的脑子嗡的一下炸了。虽不懂车,但也知道车轴的重要性,有如人之脊柱,房之大梁。在这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断轴之祸,无异于灭顶之灾。小张那张白脸唰的一下更白了。

    ⑥他们两个在车底鼓捣了半天,最后抽出一根车轴。胡子毕竟是个跑车的老江湖,拄着车轴就如关云长依着一把大刀,贼亮的眼睛把周围四方扫视了一遍,用手指着北方那个隐隐约约的山口说:“估计公社在那个方向,一般公社里都会有个农机修理点,我们去碰一碰运气。”然后突然转向我温和地说:“小记者,你敢一个人在这里看车吗?”本来是我搭他的车,好像倒成了他求我。同在危船,有难共担,我这个搭车的闲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立功表现的机会,连忙大声说:“敢!”

    ⑦胡子把我安顿在车楼子里,然后他们两个背了一个水壶,扛起车轴,顺着河沟一步一弯腰地向那个远处的山口走去。我拉紧车门,顿时一股莫名的孤寂袭上心头,刚才那美丽壮阔的麦浪,霎时成了淹没我这个孤儿的大海,而蓝色的天穹也成了吸我而去的黑洞。

    ⑧一个人在车里无聊,就打开随身的小黄书包。掏出一本书翻两页,看不进去;又掏出采访本,想捋一下这两天的采访记录,也看不在心上。顿觉心随事走,人生起落在瞬间。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胡子他们扛着沉重的车轴远去的身影,一步一踩留在沙地上的脚印,总浮现在我的眼前。此去有希望吗?那个地方有个农机站吗?全靠运气了。我这样一个人胡思乱想着,不觉天色慢慢暗了下来。

    ⑨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出现了两个晃动的手电光。我兴奋地大喊一声:“胡师傅—”声音划破黑暗在寂静的原野上飘荡,倒把我自己吓了一跳,心里一阵的震颤,眼圈都发热了。他们听见了我的声音,就高举起手电在空中画了几个圆圈。他们来到车前放下沉重的车轴,胡子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原来是一包酱牛肉。他说:“临走时在公社伙房里摸见两块酱牛肉。”三个人坐在沙地上,掏出一把电工刀,把肉剁一剁,顶着满天星光,吃一口肉,举起水壶喝一口水。今天不但搭车,还搭了一顿伙。这是我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野餐。我的家乡出产一种老字号的平遥牛肉,香彻百年,闻名全国。但唯有今晚这顿野地里、星光下、卡车旁的肉香,还有田野里晚风送来的麦香,让我终生难忘。

    ⑩换好车轴已经是后半夜了。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晚风送凉,满天星斗,万籁俱静,感慨万端。我只是偶然搭了一次车,就摊上这么大一件事儿。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逆者,不顺也,有迎上、插入之意。社会就是一辆行走的快车,每个人告别父母、离开学校,都要来搭这辆车,但却不知道会搭上哪一节车厢,而且还要换多少次车。这么想着,东方渐渐泛出鱼肚白色,不一会儿就跳出一轮红日,霞光照耀八百里河套,连麦浪也被染成了粉红色。

    (摘自《北京文学》,2022年第10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____
    A、司机借给“我”老羊皮袄,沿途风光令人陶醉 B、“我”躺在老羊皮袄上看着天边的月牙,感慨万端 C、四处不着边的旷野上,车轴断裂,“我”留下看车 D、“我”到包头附近的营盘湾煤矿采访,搭顺车回临河
    (2)、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分别概括田野之景的特点。

    ①白天的田野:

    ②晚上的田野:

    ③黎明的田野:

    (3)、《社戏》结尾处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第⑨段说“这是我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野餐”“让我终生难忘”,对这几处话的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餐”在记忆中是最香的,原因是就餐环境美、人淳朴善良;那夜的“豆”好,“戏”好,原因是大家一块去“偷豆”、看戏,有乐趣。 B、“野餐”在记忆中是最香的,说明过去吃过的野餐没有特色,印象不深。而现在吃的“野餐”的确很香,因此记得清楚。“那夜”的“戏”好,是因为那戏的确热闹,不愿离开。 C、作者写“一顿野餐”,是想表达对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大方品质的赞美;写“豆”和“戏”,是想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D、“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与“一顿野餐”“让我终生难忘”一样,都是从“我”的内心感受来写,起到了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刚才还飞车高原,蓝天白云,心花怒放,这时孤身一人缩在车内,北风打门,几多凄凉。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周易》《春秋》《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把《说文解字》放在了首篇。 B、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C、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代表人物有儒家孔子和孟子,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 D、“六书”中的“指事”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上”“下”:“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日”“月”。等到汉武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便只存在书体的演变了。
    (2)、阅读下面语句,说说你对战国时期的策士的认识或看法。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

    (3)、晓芮认为,《经典常谈》中的很多经典作品,成作时代早,有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读起来意义不大。请你结合本书中的经典作品举例,向她解释读经典作品的意义。

五、写作(50分)

  • 11.  按要求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最好的“戏”与最好的“豆”,是“乐土”留给少年迅哥儿成长的印记。正当少年的你们,关于过去,关于未来,相信也有某段经历、某种感悟,让你的心灵里长出一朵“最好”的花,值得回味,值得憧憬。

    请以“最好的”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写出自己的故事。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要鲜明,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