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1. 下面是李明同学撰写的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完善。
少年气是李大钊口中“青年如利刃新发于硎”的____,是鲁迅先生笔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____,是毛泽东主席诗里“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____。少年人是点点萤火,汇聚浩hàn( )星河,一灯可破千年暗,一光可照万世寒。追梦路上,如果畏首畏脚、拈轻怕重 , 只会让岁月蹉跎。我们要牢记习主席的谆谆教诲( ),汲取( )精神力量,首当其冲 , 一往无前 , 谱写更加liáo( )亮壮丽的青春之歌。
(1)、画横线处分别填写哪些词语?请选择合适的顺序。( )①朝气②锐气③志气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2)、李明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没有把握,请你告诉他。浩hàn liáo亮 谆谆教诲 汲取
(3)、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拈轻怕重 B、岁月蹉跎 C、首当其冲 D、一往无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B、近来,国内多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成了常态。对此,肿瘤专家表示,雾霾已经成为引起肺癌的第三大诱因。 C、21世纪人的竞争力在于学习力,人类获取知识80%靠阅读,而阅读效率低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3.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用词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先帝”“足下”“猥自”是敬辞,“驽钝”“愚”“垂询”是谦辞。 B、“弱冠”“而立之年”“不惑”“知天命”“期颐”,是按照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C、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台词(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D、史书往往按一定的体例编写:编年体按时间编排,如《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国别体分国编次,如《战国策》。4.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爱国,是诗文常见的主题。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抒写了自己虽年老力衰,却仍然盼望着为国效力的初心;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 , ”抒发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诸葛亮《出师表》中“ , ”回顾临危受命、效命蜀国的忠心;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则以” , ”来表达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5. 学校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知同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2)、[活动二:表期盼】下面是李明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经年此去杳无音,。同窗谊,恩师情,天涯如比邻。他年此地重相逢,。
——李明同学改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
6. 古诗词赏析
塞下曲①。其六
[唐]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②。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③ , 烟尘飞至今。
【注释】③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显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②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③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环境描写意在渲染紧张的沙场气氛,欲扬先抑,笔势凌健。 B、颔联月与心相对,为边将出场做铺垫,简练含蓄。 C、首尾两联互相照应,使得中间两联的边将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全诗遣词造句严整工稳,用字凝练、准确、形象。(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7.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⑥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①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⑧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恶治,惩戒。⑤寻绎:推求探索。⑥孙搴:人名。⑦勒:此处译为编辑。⑧庶几:或许,差不多。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 余因得近观群书 B、卒获有所闻 足敌君赢卒数万 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请分析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
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最早的甲骨文的“乐”字是用【丝】与【木】组合在一起的。木头上配上丝弦,那是什么?不就是一张“琴”吗?在樂字的头上再加个草字头,就变成了藥字,我们今天简化成“药”。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药”和“乐”同等的重要。
乐者,药也;乐者,悦也。生活中,疲惫、烦躁、悲伤、焦虑……会时常光顾,扰乱我们原本计划好的节奏。当你遭遇这些负面情绪的侵袭,但尚且没有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时,不妨听听音乐。它们或许能唤醒被你体内遗忘的能量哦!有网友分享说,自己眼干难受时,听了两首养肝音乐后,眼睛变得湿润多了;还有人说,自己肠胃不舒服时,听了《青花瓷》《菊花台》后,感觉肠胃立马开始运转了。
当下有一种受年轻人热捧的新型养生方式-“音乐疗法”。音乐治疗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它主要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心理健康。具有成本小、易获取、操作简单、易于实施、受场地限制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类人群。
【材料二】
音乐的功能众多,对多数人而言,聆听音乐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究其内部机制:
其一,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绪,而且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音乐由此辅助人们将注意力从焦虑情绪本身转移到令人愉快的事物中。
其二,焦虑情绪引发的生理不适,音乐可以有效对抗不适感传给大脑的信号,生理不适得到缓解,心理状态随之改善。
其三,音乐直接作用于主管情绪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调节。基于此,人们通常选择聆听音乐缓解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音乐还能够刺激到像前额叶皮层、运动感觉皮层等大脑区域,让我们跟着音乐进行身体律动、对音乐有情绪上的反应。
当然,并非全部音乐都能达到理想效果,音乐能否缓解焦虑情绪受多重因素影响。
【材料三】
选择何种音乐进行音乐治疗呢?这需要针对治疗对象存在的问题选择匹配的音乐。
一是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选择。音乐节奏影响生物节律,音乐旋律影响情绪起伏。譬如,具有节奏和旋律线稳定、音量变化小等特点的轻音乐可以稳定情绪,放松和缓解焦虑。
二是根据音乐的形式进行选择。不同的音乐形式给人不同的听觉体验,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譬如,独奏独唱形式的音乐贴近个人感受,易引发人心中的孤独感。而合唱、合奏、有和声的音乐,则给人陪伴感,让人产生共鸣,逐渐产生表达欲,这样的音乐能引发人心中的社会支持感,增强集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负面情绪。
三是根据音乐的力度进行选择。音乐力度的增强可引发情绪的逐渐高涨,让人从萎靡失落的情绪状态中摆脱出来。譬如,鼓声可以改变生物节律,具有振奋人心、给人力量等作用,所以人在情绪低落、需要肯定和支持时,可倾听有鼓声或者打击乐器的音乐,给自己以信心。
【材料四】
音乐治疗实施步骤图
(以上材料根据《大众心理学》相关资料改编)
(1)、下列诗句中,与音乐无关的的是( )A、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B、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2)、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音乐缓解焦虑的内部机制
①
②
直接作用于主管情绪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中枢,调节人的情绪。
③
(3)、小张同学考试前出现了焦虑情绪,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告诉他如何用“音乐治疗”来缓解焦虑情绪?9. 阅读郑玉超的《让我抱抱你》, 完成下面小题。让我抱抱你
郑玉超
①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
②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
③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
④他吃得很尽兴。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 “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
⑤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
⑥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
⑦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到城里。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
⑧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 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
⑨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
⑩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
⑪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父亲笑,说: “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他说。
⑫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
⑬父亲咧开大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⑭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
⑮他知道,父亲撒了谎。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这是一篇讲述父子深情的小说,请仔细阅读文本梳理情节。父亲(行为)
儿子(心理)
小时候
夏秋时节捉河蚌
享受大餐
心存疑问
长大后
拒吃河蚌演胖伯
小时候
感动内疚
(2)、第⑤段和⑭段父亲进行了两次模仿,“他”都笑出了眼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吗?请简要分析。(3)、请按照要求完成题目。①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美味佳肴。(详写父亲清炒河蚌、田螺的过程有何作用? )
②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从修辞角度赏析)
(4)、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请联系本文简析文题“让我抱抱你”的妙处。四、名著导读(共6分)
-
10. 根据阅读积累,下列鲁迅先生的评论与名著相对应的一项是( )
《世说新语》____ 《西游记》
《镜花缘》____ 《儒林外史》
①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②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全书什七。
③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④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额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11. 请结合《儒林外史》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分析:假如长大后的王冕从书客那里买的书中包含了以下作品,王冕可能会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①《爱莲说》(周敦颐)②《饮酒(其五)》(陶渊明)③《陈涉世家》(司马迁)
五、(5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展开着一次又一次的旅程,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发现。
请以“那次旅程,我发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