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初三(1)班承办了“大美中华”经典诗文书法比赛活动。

  • 1.  阅读以下宣传文案,根据提示完成任务。

    坐下来,写一页字吧!只需要一支坚定的笔、一张方正的纸、一颗向美之心。横为勒马之缰,____;竖是弓弩之挺,____;撇为梳齿掠过发梢,____;捺是耕牛之犁,____远古的气韵在等待虔敬之心的zào fǎng,千年的文脉在等待青春的臂腕zhào huàn,不朽的风骨在等待弘毅之士赓续。坐下来,写一页字吧!只需要清明的眼眸、稳健的手指、赤子的胸怀。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zào fǎng

    zhào huàn

    (2)、将以下四句话填入宣传文案划线句空白处,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勇者必当仁不让 ②君子须有所不为 ③智者多顺势而为 ④强者笃信天道酬勤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 2.  关于“大美中华”经典诗文书法比赛活动宣传文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下来,写一页字吧!”以祈使的语气呼吁大家参与活动。 B、“一支坚定的笔”“稳健的手指”“虔敬之心”“写一页字”都是偏正短语。 C、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气势。 D、“方正”一词不仅描绘纸张的形状,还隐含着对书写者正直品格的呼唤。
  • 3.  请你在以下图案元素中选择两项加入“大美中华”经典诗文书法比赛活动海报,并阐述理由。

    图案元素:

    ①笔墨 ②飞鸟 ③孤舟 ④松竹 ⑤远山 ⑥长城

  • 4.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中认为“大概正书不免于 , 草书不免于 , 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请你以此为依据判断以下三幅作品哪一幅是行书,并结合你的观察来谈谈对“拘”和“放”的理解。

  • 5.  同学们对书法作品进行了分类,请根据提示补充内容。

    珍视情谊

    ①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坚守信念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心怀家国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阅读

  • 6. 古诗文阅读;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①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 , 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渍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②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幸。

    (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节选))

    【注】①倾折回直:形容河道曲折蜿蜒。②充内府、供京师:充实国库、提供给朝廷(的货物)。③羡余:剩余。

    (1)、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任务

    方法

    参考内容

    释义

    ①不顾视

    旧知回顾

    悲守穷庐,将复何!(诸葛亮《诫子书》)

    及:

    ②皆

    同类迁移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陆: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

    (3)、根据提示完成任务。

    ①美的风景: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与乙文中的“倾折回直,捍怒斗激”分别体现出山水怎样的特点?

    ②美的情怀:甲文的“哀”与乙文的“喜”,分别带给你怎样的触动?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原因。

    ③美的意境:“晴初霜旦”平添了三峡之秋的凄婉;“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点染了黎明的征途;“。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凝结了月下的乡愁;“蒹葭萋萋,”,(《诗经·秦风·蒹葭》)渲染了空灵缥缈的气氛。

  • 7. 课内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杜甫的《春望》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合诗词内容说说“望”的不同心境。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 射天狼。

  • 8.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穿着马面裙去参加毕业典礼,带上唢呐去蹦迪,“00后”对国风的界定,就是没有界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刘京晶说,自己的学生大部分是“00后”,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研究者,她经常与学生们交流。他们发现,国风这股风已经不是一阵吹过无痕的短暂流行风潮,而成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众审美。

    (《中国青年报》2023年10月10日08版《国风为何成为“00后”的“大众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9月23日晚,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盛大开幕。本次亚运会开幕式分为上篇《国风雅韵》、中篇《钱塘潮涌》和下篇《携手同行》三个篇章。北京服装学院教师、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楚艳教授带领王子怡副教授和研究生团队承担了《国风雅韵》篇的服装设计工作。精美的服饰将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展现。《国风雅韵》篇以“中国色”为主要元素,将宋韵文化融入当代审美之中。开篇领舞演员的服装“水天碧”是《国风雅韵》篇的点睛之笔,是宋韵色彩美学和江南钟灵毓秀的人文意象的集中表达。该服装以渐变的晕染形成温润如玉、青绿交辉的色彩,配以大地黄色。裙体庞大,长长的拖尾顺势逶迤而下,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恰似潮水的波浪和层峦叠嶂的起伏。上衣采取交领右衽的结构,收腰、束身、开领,在展现中式内敛韵味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传递出体态的优雅柔美。在裙体的山水纹样中还点缀有3D复合工艺制作的亭台楼阁和树木纹样,形成层叠立体的宋韵山水绝美意象。

    (北京服装学院官网新闻2023年9月26日《国风雅韵,愿景与共》,有删改)

    【材料三】

    2023年“国风大典”举办期间,林小曦的摊位前挤满了年轻人,精美华丽的国风饰品和刺绣灯笼吸引着来往游客的目光。林小曦对国风的热爱始于高中。当时,社团老师带领同学们参加了国际动漫节“国漫盛典”活动,林小曦被分在道具组,负责所有的服装、化妆、道具,这让她对制作国风饰品产生了兴趣。在那之后,林小曦跟着师傅学习制作绒花、花丝镶嵌等非遗工艺,还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美丽的东西没有人会不喜欢,因为喜欢,我才一直做。”林小曦也已经将爱好发展成了事业。

    2020年,林小曦开了第一家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实体店,但出现了亏损。后来,她学习互联网营销,在杭州几家直播公司的带领下,做非遗的文化传播项目。在大凉山宣传当地的描银技艺时,林小曦发现,山里的匠人掌握精美绝伦的技艺,却无法跟上时代脚步,缺少销售渠道。“与其自己去做一个非遗匠人,不如去做一家集合店,把产品带到外面市场上去卖,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2年底,林小曦转变思路,与民间非遗传承人合作,由他们生产制作,林小曦去负责销售,同时反馈市场数据,帮助师傅研发新品,从而形成良好的运转机制。林小曦介绍,她现在已经开了4家实体店,“这是我们能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才能让非遗的传承人更好地活下去,让非遗更好地活下去。”林小曦希望,所有传统文化中美的东西,都能够以独有的姿态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不是消散于历史的长河。“其实我们赚的钱并不多。”林小曦笑着说,“尽力分出利润给到真正的非遗传承人,改善他们的生活,帮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人,我觉得这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中国青年报》2023年10月10日08版《00后“国风新青年”:让热爱照进生活》,有删改)

    【材料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绘制)

    (1)、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国风”具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亚运会开幕式领舞演员的服装“水天碧”展现了中华之美,请从中国色、中国形、中国纹三个角度进行鉴赏。
    (3)、材料三中,林小曦的哪些行为满足了材料四的三个高层次需求?请你补充相应的事件。

    认知需求:① 

    审美需求:②

    自我实现需求:改善民间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4)、为了传播非遗文化,同学们想举办一个介绍和推广绒花工艺的展览,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展览的版块设计。

    序号

    小标题

    内容

    版块一

    介绍绒花的历史渊源

    版块二

    讲解绒花的美好寓意

    版块三

    版块四

    介绍民间绒花工艺传承人

    版块五

  • 9.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蕨草一直在我家门前目送恐龙

    李汉荣

    ①六千万年前的一个黄昏,恐龙集体失踪。

    地球浑然不觉,海水依旧傻乎乎地蓝,群山依旧肃立,保持着白垩纪的身姿和风骨。

    上苍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只有蕨草知道出事了。往日,往年,往世纪,蕨草一直是某类精英、某种著名成功人士——后来被命名为恐龙的特供食物。

    ④蕨草养活了这庞然大物,也目睹了这庞然大物是如何遭了灭顶之灾,彻底完蛋的。

    ⑤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两亿多年前,蕨类和其他众多植物,把地球打扮得葱茏如茵,如碧毯、如绿海,恐龙、飞龙、鱼龙、始祖鸟和它们的众兄弟粉墨登场,奔跑着、追逐着、吼叫着、欢呼着。原始的大地上,生命,上演着粗犷的合唱。

    ⑥忽然,灾难自天而降,山崩地裂,生灵哭泣,沧海凝固成山岳,高陵下陷为深谷,英雄们还没来得及转身,就已纷纷倒下,连背影也没留下。

    ⑦被英雄们反复践踏、蹂躏、蚕食和伤害的植物们,覆盖了英雄们的尸骸和坟墓。

    ⑧它们一如既往地担当起复活大地、绿化荒原的天职。

    ⑨它们仍然像最初那样,柔弱而谦卑地,匍匐于地母胸前,扎根于群山之间,在阴湿卑微之地,默默地续写大地的葱茏史诗。

    ⑩就这样,从两亿多年前,它们一路啊,走啊,目睹了无数次地质变迁和物种们轮番上演的喜剧和悲剧,它们锯齿形的书签,一直夹在地质史和生命史最为晦涩费解的段落,向懵懂的时间反复提示着悲怆的含义。

    ⑪从两亿多年前,它们一直锯啊锯啊,走啊走啊,它们葱翠的脚步覆盖了无数英雄的骸骨和坟墓,覆盖了我们有限的智力和想象力,无法理解和想象的无穷往事和无边荒原,覆盖了那只有经过充分覆盖才能最终被猜想的一切。

    它们葱茏的步履,走啊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我老家的门前

    ⑬今天早晨,在我家乡李家营,我轻轻推开老屋的木门,在门外小路,我低下头,就看见父亲的菜园旁,路边石缝里,从汉朝以及从更久远的源头流来的溪水边,长满了柴胡、灯芯草、麦冬、鱼腥草,还有那深蓝色、锯齿形的蕨草。此时,它正向我招手,是诚恳谦卑的手势。

    ⑭我忽然想到:亿万年前,恐龙们也曾看见这样的手势。

    ⑮——这就是蕨的简史。

    ⑯中午,我吃着母亲做的好吃的蕨粉,我想着一个不太好想的问题。无疑,人类是现今地球的霸主、精英和成功人士,也即现代恐龙。

    ⑰那么,蕨,这古老的植物,这时间的见证者,沧海桑田的目击者,你究竟能陪我们多久呢?或者,我们究竟能陪你多久呢?

    ⑱此时,正午的阳光照在老屋前的菜园,闪烁着三亿年前的那种炫目光斑。

    ⑲父亲正在菜园锄草、培土、浇水,白菜、芹菜、葱、菠菜、莴笋们长势良好。

    ⑳母亲在菜园旁边长满蕨草的小路上,拄着拐杖看着菜园,慢慢地来回踱步。

    ㉑看着母亲的身影和一明一暗的蕨草,我心里有一种暂且的安稳

    ㉒我且安于这有母亲、有父亲的日子。

    ㉓我且安于这一碗蕨粉、一盘素食、一身布衣的日子。

    ㉔门外,那蕨草,从我家老屋门前的小路旁、菜园边、溪流畔,一直向远处葱茏着,汹涌着,蔓延着,漫向大野,漫向远山,漫向苍穹,漫向时间尽头……

    (2021年第6期《意林》)

    (1)、根据提示,为蕨草“简史”填写相关内容。

    时间

    状态

    身份

    两亿多年前

    地球的美化者

    被恐龙食用

    食物的提供者

    六千万年前

    见证恐龙灭亡

    灾难之后的修复者

    今天早晨

    长在菜园旁、石缝里

    无人问津的沉默者

    (2)、同学们对本文展开了讨论,以下见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我觉得恐龙在文中是极富戏剧性的角色,“奔跑着、追逐着、吼叫着、欢呼着”的高调出场与“连背影也没留下”的落寞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B、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深深吸引了我,“六千万年前的一个黄昏,恐龙集体失踪”,把恐龙灭绝的大事件浓缩到“一个黄昏”,消除了读者与远古时代的隔膜。 C、我认为文中的植物比动物具有更加强韧的生命力,比如菜园里“长势良好”的“白菜、芹菜、葱、菠菜、莴笋们”。 D、我发现,文中的“地球”“海水”“群山”“上苍”都被赋予了人的个性,在它们的映衬之下,蕨草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了。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子。

    它们葱茏的步履,走啊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我老家的门前。

    (4)、文章第㉑段,作者感受到“一种暂且的安稳”,其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请你从“小、大”、“刚、柔”、“强、弱”、“瞬间、永恒”、“回顾、展望”“远古、当下与未来”中任选一组,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它的思考。
  • 10.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色古香的庭园

    冬不受寒

    夏不受热

    用紫檀和红木的架子

    更显示它们地位的突出

    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

    早已失了自己的本色

    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

    受尽了压制和委屈

    生长的每个过程

    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

    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

    一部分发育,一部分萎缩

    以不平衡为标准

    残缺不全的典型

    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

    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

    ——艾青《盆景》(节选)

    (1)、比较上文中的“盆景”与郦道元《三峡》中的“怪柏”,并谈谈你对美的认识。
    (2)、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人物的精神之美。

    A.《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B.《水浒传》:鲁智深 C.《简·爱》:简·爱

三、写作与书写

  • 11.  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现在,你一定对美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美,是南国的小桥流水,也是北疆的千里冰封;是《西游记》的勇往直前,也是《红楼梦》的深情缱绻;是《兰亭集序》的行云流水,也是《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恢弘;是孤灯下的执着坚守,也是风雨中的日夜兼程……当你凝神静气,蕴藉涵养,执着追求,你就能感知美,认识美,创造美。

    任务A:请以“ , 让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B:请以“美,是的果实”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③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信息(人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用××代替;

    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