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隆昌知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4分,共计64分)

  • 1.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 2.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3.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下列对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认识正确的是(    )
    A、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5. 如果给下图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 6.  探寻历史事件及其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中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历史事件

    结果

    A

    中共二大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A、A B、B C、C D、D
  • 7.  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币值折算,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此历史数据证明( )
    A、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它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C、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 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此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 )
    A、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D、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 9.  1956年底,中国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10.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体系 C、包干到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 1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一系列马列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些成果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下对其解决的问题,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④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④①②③
  • 12.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木乃伊属于哪一文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 13.  建立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示意图,其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

    17世纪封建王朝统治→1640年革命爆发→1649年成立共和国→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A、颁布《人权宣言》 B、处死查理一世 C、通过《权利法案》 D、通过1787年美国宪法
  • 14.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横线处的内容应为( )

    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____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5.  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旨在调整国际秩序,但它们都试图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达到目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华沙条约》《五国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四国条约》 C、《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D、《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 16.  1921年,列宁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由此,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实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建设 D、农业集体化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36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西周初年,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削为珪形(珪:一种玉),对弟弟开玩笑说:“拿着,我把唐国封给你。”史官听到了,马上奏请周成王择吉日举行仪式,把唐国正式封给叔虞。周成王说:“我是说着玩的。”史官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唐国正式封给叔虞。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唐国就是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

    ——摘编自《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从“桐叶封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史记・李斯列传》

    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想一想,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

    (3)、材料三 下图

    农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

    (4)、材料四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四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宣言发表于哪一年?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理论的诞生?图二政权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图一与图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的起义爆发于哪一年?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革命?这场革命带来了哪些重要成果?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元)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6年

    产值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744127.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是指哪一根据地?这表明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革命道路上进行了哪些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什么趋势?分别指出上表所示的四个发展阶段内,推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分别开创了怎样的道路?分析与探究这两条道路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