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班级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序曲

  • 1. 【拟写开场白】

    【开场白】

    在这春暖花开、草长yīng□飞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追根源,古人发明甲骨文字后,就出现了书籍的芽;沧海桑田,而今已从纸质书籍发展到了电子阅读。书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伴侣,xié□带一本好书走遍天涯海角,可以使我们品味tián□静岁月,感怀美丽人生!

    同学们,我们在世界读书日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广泛阅读 , 激发我们的阅读热情。愿阅读成为你我的终身信仰,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

    (1)、根据拼音,在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草长yīng飞 ②xié带 ③tián静岁月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追根(A.sù    B.shuò)

    (A.míng    B.méng)

    (3)、画线句存在结构不完整的语病,请你加以修改。
    (4)、同学们收集了多幅读书活动的海报,将选择一幅用以张贴。请你完成这一任务,并陈述理由。

    提示:简介画面,陈述理由。

    A. B. C.

    我选择 , 理由:

    (5)、下面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班级组建多个读书小组,分享读书心得。小文性格内向,成绩一般,不想参与小组内的读书分享活动。作为组长,你想劝他积极参与其中,你应该对他说:____。

    A、“小组读书分享活动人人都要参与,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 B、“小组读书分享活动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参与。” C、“你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肯参与活动,难道想拖我们小组后腿吗?” D、“你真是沉默是金,是想把机会让给小组内其他同学吧,确实是高风亮节哪!”
  • 2. 活动一  读音律之书;完成下面小题。
    (1)、诗文有声有色有情味,具有音律之美。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 “音律之美”的表格,请你补充完整。

    音律之美

    诗句

    心境

    有声

    阡陌交通,①。(《桃花源记》)

    愉悦

    隔篁竹,闻水声,② , 心乐之。(《小石潭记》)

    有色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宁静

    有形

    ,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壮阔

    有情

    海内存知己,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豁达

    《诗经》节选

    ◆《关雎》关关雎鸠,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⑥ , 在水一方。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子衿》⑦ , ⑧。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2)、音律之美还体现在合乐歌唱上。有人说:“古者三百篇之诗皆可歌”。请你从上表“《诗经》节选”中任选一首,选择选项中合适的音乐,并结合诗歌简述理由。

    备选音乐: A.如泣如诉的音乐 B.轻松明快的音乐 C.激荡昂扬的音乐

    我为《》选择的配乐是 , 因为

  • 3. 活动二  读大家之书;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如何读《经典常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推荐选择性阅读法,有的推荐循序渐进式阅读法。请你结合本书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推荐阅读方法。
    (2)、有人评价《经典常谈》“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结合内容谈谈。

二、阅读理解

  • 4. 活动三  读人生之书

    读书小组制作了关于柳宗元的阅读资料卡,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阅读资料卡

    人物简介

    行迹

    柳宗元诗文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21岁进士及第。

    长安

    永州


    长安

    柳州

    805年,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

    805年8月永贞革新失败,11月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815年1月,柳宗元奉召回京,但未受重用。

    【甲】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①上

    〔唐〕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②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注释】①灞亭:长安东郊。②阳和:暖和的春天。

    815年3月14日,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819年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丙】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 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比柳州更偏远荒凉。③绝域:____。④偕:____。⑤易:____。⑥质:抵押。⑦没:没收。⑧营护:料理,护送。⑨义:____。

    (1)、根据人物简介,说说甲诗中“十一年前南渡客”指的是哪件事?
    (2)、甲、乙两诗都写到二月的春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加以分析。
    (3)、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补充《柳宗元传》的注释。

    文言字词

    方法

    注释

    西南绝域

    课内迁移法: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如何与母

    成语推断法:白头偕老

    禹锡终连州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

    时人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5)、 柳宗元为文、为友、为官、为师等方面皆有值得称道之处。请借助柳宗元的阅读资料卡和下面链接材料,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对柳宗元的认识。

    链接材料

    柳宗元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柳侯祠》余秋雨

  • 5. 活动四  读生命之书;读书小组打算拍“跳火节”的小视频,请阅读文章参与筹划过程。

    迎春之跳

    崔子美

    ①梁峁奔涌的陕北大地,祖辈延续着独特的跳火节,方言里称之为“燎干”。此时,春神刚刚从元宵节的锣鼓声中苏醒,呈现了水走冰上、河柳生色的朗润之象。

    ②民谣说“正月二十三,荞面油搅团”。【甲】跳火节这天的吃食是有讲究的,而且吃法如筵席般排场,满桌子摞上了葱花花、油碗碗、蒜泥泥、香沫沫、酱汤汤、碎菜菜、以及嫩香韭、青芫荽、赤辣椒、萝卜块、白蔓菁、豆角条等等,色泽诱眼,气味挠心,仿佛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绽放。

    ③下午,各家各户忙着“炒干”,一阵又一阵的哔哔啵啵,锅灶上炒燕麦和炒芝麻的焦香味儿就一团一团地漾出来。【乙】铲半碗炒熟的燕麦芝麻,掺上稀米汤,撒几撮盐面面,浇几道黄芥油,用筷子搅搅,忽溜溜地往嘴里吃,那个味美,直能把肠子香遍、头发梢梢香软;那快颐的咬嚼之声,仿佛雨点子打在干燥的黄土上,往心里洇开一层层的甘霖。

    ④傍晚之前,长者已经从山里砍回了一些枯枝朽木,或是在阳坡上搂回几抱干蒿。大门外放一堆,供神跳;院子里放一堆,给人跳;当幽蓝的天空渗出晶晶星斗,大地浮起夜色,村庄里就荡开了此起彼伏的人言吵闹。

    ⑤“跳火了——跳火了——”孩子们兴奋而稚嫩的声音,在夜空里唢呐般地亢亮。不知谁家,急不可待地点燃了火堆,轰地一下,映亮了半道沟;又一家也烧起篝火,照亮了对面山;各家各户渐次燃火,村庄上下,火光遍地,交相辉映。梁峁清晰了、大路亮堂了、窑院火红了、笑脸甜馨了……

    ⑥总记得童年时的情景。火堆点燃之前,母亲先向柴堆撒些盐、撒些豆、撒些米,然后将使用了一年的锅刷刷、洗碗布投入其中。引燃的火苗顺着人愿呼啦啦地往上跑,继而烈焰升腾,窜上几米高,院子一片明亮。

    ⑦面对高高的焰头,大人最先带头,朝火堆紧跑,剪腿而跃,霎时身影被火焰吞没,眨眼间又从火光中飞掠回来。哥哥姐姐们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上前,怪异的跳火姿势总会惹得家人大笑。轮到我跳火的时候,火焰仅有一尺来高,蹦过的刹那,感到火堆灼烤和热浪扑脸。随着长大,心也变大,会冲向更高的火焰,跳跃更大的火堆,不断收获克服困难和跨越坎坷的自信。虽然,童少时发生过落入火堆、烧伤腿脚的事故,但不会就此退避,因为跳火节给陕北孩子的心里埋下了勇敢的种子,一直在生命的行程里翠绿。

    ⑧家里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也要参与跳火的,被儿孙们从窑里扶出来,簇拥到火堆边,慢慢跷腿而过,也就算是燎去病疚和灾难,赢得了一年吉祥。这时候,要举行跳火节最神圣的仪式:家里十多口人,面向火堆,围成一个圈,相互手挽着手,紧紧地挽着、坚定地挽着,跟着母亲一起吟唱:

    ⑨燎干了、燎干净,一年四季没病了;人人都在火上跳,能把百病燎去了;来年风调又雨顺,四季平安丰收了;我们家人都燎了,安康幸福没烦恼……

    ⑩后来,我到城市工作,怀着特殊的感情,带着孩子专门回老家过跳火节。白天美食,夜里热闹。全家人围着火堆歌吟之后,白发苍苍的母亲紧紧握住我的手和我的孩子的手,特地走到火堆前,呢喃着为我的小家和孩子祈祷平安、顺利、幸福……火堆将熄,父亲用铁锨把灰烬铲出大门,扬向四面八方,一边扬撒,一边说:送脏哩、送瘟哩、送病哩,儿子孙子都吉祥……

    ⑪城镇化建设的快马加鞭,不少农民兄弟得以入城而居,传统的民俗也随之在城市生根开花。现在,每至跳火节,各个小区就呈现出一种新奇的热闹。从窗户望下去,楼下火焰闪闪,人影幢幢。人们形成细长的椭圆,进行有节奏的跳火。而沉寂了一个春节的广场舞大妈们,用音箱播放着信天游旋律,在旁边整齐地舞蹈。乡土与城市、传统和现代,在这里和谐交融,民俗文化就此伸展蔓延。

    ⑫在我看来,跳火节是陕北人生命的蝶变,从过年的佳肴和舒适所构成的慵懒中破茧而出,自觉地扑向春天,追寻生活的精彩。

    ⑬而且,我深信不疑,陕北的男儿和女子,一定从跳火节里获得过了勇气和力量,带着祛病免灾的精神自信,饱满地直面生活,以致形成了大气、豪放、淳厚、果敢的群体性格,纵使贫贱也能顶天立地,永远不输于权贵和淫威,以鲜明的品格被天南地北的人所称赞。所以,才会出现揭竿而起和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也才有了红色陕北时期广大老百姓的深明大义和前赴后继。

    ⑭星亮亮,火红红。陕北人以跳火节的迎春之跃,抖擞起精神,开始了不负光阴的新生活。

    (选文有删节)

    (1)、【规划流程镜头】

    跳火节

    节点

    画面内容

    画面解说

    傍晚前

    镜头一

    人们准备枯枝堆放在大门院落

    (阐释跳火节意义)通过跳火,陕北人民期盼着

    点燃前

    镜头二

    点燃后

    镜头三

    老少一起跳过或跷腿过火堆

    镜头四

    (2)、【参与焦点讨论】

    白日里准备吃食的活动跟跳火节关联不大,我觉得可以不拍摄。

    我赞同/我不赞同。

    如果要拍摄,旁白部分我建议可以用上崔子美(作者)的句子,既饱含情味,又充满我们陕北的地方特色。

    确实如此。比如这一句([甲][乙]任选一句赏析),

    (3)、【设计立意表现】

    拍摄团队旨在表现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民俗的意义和价值。请仿照示例,从镜头、旁白两个角度设计拍摄思路。

    示例:我会设计跳火节从农村中慢慢转换到城市的镜头,画面里生活条件、环境变了,节日的仪式感与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没有变。配以旁白:跳火节也在不断地与时代融合,表现出了生命活力,因为它代表的是陕北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 6. 活动五  读四时之书;读书小组阅读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

    ①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些诗意的名称,承载了多少中国人难忘的记忆。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深邃智慧的黄钟大吕,直到今天,我们的土地仍旧传递出它斑驳钟声的规律回响。那么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农事催生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这番话说明咱们的老祖宗设立节气的初衷是为了“治农功”。节气以一年为基础,约15天为一节气,划分24个不同的节气。春秋时期,五经之一的《尚书》有尧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确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节气。在《管子·轻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节气。时至战国,《吕氏春秋》将节气增加到22个,节气初具雏形。____。二十四节气的出炉,是古代农业社会征服自然的有益尝试。

    天文制约节气

    ③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源于内因的酝酿,还有外因的操纵。众所周知,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而它围绕太阳的公转,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由于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始终存在着66°34'的夹角,如此一来造成阳光对地球各地直射和斜射的区别。因此,西周的“天文达人”用圭表测影法,确定了夏至、冬至。

    民俗烘托节气

    ④节气在民间相当接地气,加速了它的推广和普及。节气在作用于农业之外,还演变为喜闻乐见的民俗。例如每年清明节,是人们踏青祭祖的日子。唐朝诗人杜牧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表现了清明节气的特殊气氛。从商周到汉初,以冬至为岁首。民间仍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广为人知,深入人心。节气和我们的生活交融,给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⑤一个人,一群人,数代人,经历阳光雨露,在自己熟悉或陌生的田园山麓、河流村庄,聆听风雨雷电、蛩声虫鸣、花开花落,形成如此详备齐整的季节流变图式。在“二十四节气”形成的背后,有多少双远古先祖们观察星空屏息敛气的执着眼睛?有多少颗顺应自然、立足土地、挚爱生活的炽热心灵?

    (选文有删改)

    (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立节气的初衷,是古人想要表达充满诗意的情怀和挚爱生活的心灵。 B、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以一年为基础,划分出了二十四个不同的节气。 C、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内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夏至、冬至等区别。 D、“冬至大如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等谚语说明节气在民间相当接地气。
    (2)、请你从以下两则资料中选择一则,补充在第②节的A处,并说明理由。

    资料一:到了西汉时,《周髀算经》有8节专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探讨四季更替造成的物候变化,将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相结合。

    资料二:到了西汉时,由邓平等制定《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从此完全明确了“二十四节气”详备的天文位置。

    (3)、读书小组打算制作今年的节气书签。请参照“立春”,完成“惊蛰”的诗话部分。

    ●提示:诗话要包含清明的气候、物候特点,并使用拟人或比喻手法。

    立春

    日期:农历十二月廿五

    气候:风和日暖

    物候:草木萌发

    诗话:

    春风不经意吹拂了大地,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小草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惊蛰

    日期:农历正月廿五

    气候:春雷轰鸣

    物候:动物惊动

    诗话:

三、终章

  • 7.  活动结束后,班级打算出一期以“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为主题的班刊,向同学们征集作品。请你选择一项任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⑵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叙述自己与读书有关的经历或故事。

    记叙类

    任务二

    你最近读了哪本令你印象深刻的作品(除教材必读、选读名著外)?你产生了怎样的触动,或得怎样的启发?请你写下来。

    读后感

    任务三

    发挥想象,围绕“读书”进行文学创作。

    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