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6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仔细分析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的作用
  • 2.  1953年,中共中央政研室王立诚前往东北克山县调研发现:“原来贫农缺少像马、骡这样的重要生产资料,就不能按时耕作,只能等到中农地里的活忙完了,才能借中农的牲口,干活。”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发展工业的迫切性 C、农业互助的现实性 D、振兴东北的艰难性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金和资源的严重匮乏。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了基础保障 B、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逐渐改变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使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 4. 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5. 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当时我国( )
    A、确立公有制经济 B、强化对企业的监管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 7. 对下列图片反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我国( )

    A、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B、同大国关系稳定发展 C、国防力量正日益强大 D、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
  • 8. 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动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9. 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历史教科书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而1933年版教科书则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上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表述反映了( )
    A、时空观念应该跟随民族立场 B、史学研究必须揭露历史真相 C、时局变化能够影响历史评价 D、社会性质可以决定史观变化
  • 10.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
    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 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 11. 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历史教科书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而1933年版教科书则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上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表述反映了( )
    A、时局变化能够影响历史评价 B、史学研究必须揭露历史真相 C、时空观念应该跟随民族立场 D、社会性质可以决定史观变化
  • 12.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材料强调了红色政权的存在需要( )
    A、人民群众 B、革命政权 C、土地革命 D、武装力量
  • 13. 下列对图3的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14.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 15. 《史记》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 方伯 ”,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文明起源,经济发展 C、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民族交融,思想繁荣
  • 16. 英语中“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colere”则源自拉丁文的动词“colo”“colere”“colui”“cultum”,词的意思包括栽培、培养、驯养、耕种等。由此推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开始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春秋战国时代
  • 17. 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
    A、手工技艺高超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成 D、农耕文明发达经济繁荣
  • 18. 如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
    A、生活习俗转变 B、思想观念转变 C、饮食爱好转变 D、生产方式转变
  • 19.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晋灭蜀后统一全国 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 20. 在参观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许多古代生产工具,其中属于汉代播种工具的是( )

    A、A B、B C、C D、D
  • 21. 军机处不设官署, 除了奉命办事之外, 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 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 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加强了文化专制 D、强化了君主专制
  • 22. 从明正德到清乾隆年间,江南地区各州县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贸易的中心,且往往成为数千或万户人口的大市镇。这说明明清江南(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呈现出城镇化进程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市镇的专业化发展
  • 23.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能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措施的是(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 24. 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明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宋太祖还通过扩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满足用文官取代武将当地方官的需要。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内,科举考试登第的有近万人。

    ——摘自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1)、根据材料一,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是什么?“一切以程文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说明了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宋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你认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 26.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王老师以“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重温经典——吸取先哲智慧】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任务二  【寻根溯源——阐释政治文明】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任务三  【以古鉴今——关注科技创新】

    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河南南阳张仲景祠

    任务四  【绽放异彩——吸取文化精髓】

                    《齐民要术》书影               《兰亭集序》(摹本)

    (1)、上述名言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有何相同之处?
    (2)、 请依据材料左图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3)、材料右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依据如图,请概括说出蔡侯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原因。
    (5)、列举张仲景医学成就一例。
    (6)、 上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写出作者,并写出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
  • 2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耻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更是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甲午战败,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何日幸圆明园?”“五十失琉球”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材料二图中的四位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 

    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百团大战

    人物序号

    (3)、 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此外,各阶层还进行了哪些探索?
    (4)、 回首历史,感慨万千。面对百年的沧桑,你有哪些感悟?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说:“现在,门打开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门打开了”指的是我国外交领域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简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