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5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2. 西周时期,分封的齐、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D、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3. 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右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的出土反映了当时( )A、中外交流的现象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宦官专权的局面 D、儒家学说的兴盛4. 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图 5,下列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图 5
A、结束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 B、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促进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5. 他及其子孙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有诗颂曰:“骏马凌风,拓土开福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他是( )A、杨坚 B、李世民 C、铁木真 D、忽必烈6.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唐诗
宋词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丛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7.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 ……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A、抵御沙皇俄国入侵 B、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8.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A、都向西方学习 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都接受“三民主义”9.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10.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洲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号召推翻清朝统治11.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12.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记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A、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遵循了客观严谨的自然规律 D、标志着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13. 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京召开八大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新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伟大的历史转折14.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欢腾,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迎。”这部“文献”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5. 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找到的一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论证的学习主题是: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访问了7个国家。题干最合适的主题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全方位外交的实现”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改革开放的侦察兵”16.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的是 ( )
A、团结合作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17. 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经济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闭关自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拜占庭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B、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状况 C、拜占庭帝国兴起的原因 D、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18. 图④构建的知识结构反映的是( )A、科技教育史 B、经济发展史 C、民主法制史 D、政治制度史19. 《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A、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乔达摩 ·悉达多、苏格拉底、孔子 C、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D、乔达摩 ·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20. 18 世纪 80 年代,美国制造商想以全国统一的税收取代各州形式不一的税收;商人希望能以单一的国有 商业政策代替 13 个州形式不同却无效的商业政策。基于这种需求,美国( )A、颁布《独立宣言》 B、展开资产阶级革命 C、废除各州的法律 D、加强中央政府权力21. 工业革命期间,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几乎都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接受的是学徒教育。在伦敦当学徒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在首饰店当学徒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见习司炉工斯蒂芬森靠在夜校旁听和自学制造出第一辆火车。这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A、学徒教育质量优于学校教育 B、技术发明主要源于经验累积 C、科学家更重视参与生产实践 D、尚未重视对科学理论的探究22. 2024年是列宁同志逝世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指的是在列宁领导下( )A、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B、俄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法国建立了巴黎公社 D、古巴挫败入侵势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3. 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诞生了若干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大师。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物种起源》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24.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基本矛盾 B、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C、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完善 D、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二、材料分析题
-
25.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指出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价这一变化。(2)、指出材料二中图3、图4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3)、依据材料二的图3、图4,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在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兴阶级?(4)、材料三所示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6. 国共两党关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读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取得了什么成果?(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 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2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不同时期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 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此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 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到 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1.4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 26.9%。
材料二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71.8
5.9
1956 年
32.2
53.4
7.3
7.1
0
材料三 1958 年——1960 年全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材料四 小岗村“1976 年——1979 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 年
35000 斤
230 斤
——
1979 年
132300 斤
800 斤
30000 斤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并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所占比例有何特点?这一特点 的形成与哪一史实有关?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中,全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中,小岗村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对于今天我 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8.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美苏对抗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命...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委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以应对俄国的军事成胁,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回忆录》
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
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华沙条约》序言
【材料四】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責一些军事联......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并指出该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不得照抄原文)(3)、材料三中对北约、华约成立的表述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美苏冷战》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东欧 核武器 和平 苏联 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