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 2. 距今约 3000 多年的商代中晚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容器,其制作工 艺采用的是与中原青铜容器相同的铸造法,纹饰和装饰性图案与长江中游湖北、湖 南等地青铜器相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
    A、巴蜀地区手工业技术高超 B、当时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多样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3.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下列哪部著作(   )
    A、《诗经》 B、《尚书》 C、《论语》 D、《礼记》
  • 5.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 6. 相传,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A、 B、 C、 D、
  • 7.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8.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上述材料说明甲骨文(    )
    A、内容十分丰富 B、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C、记录了夏朝的历史 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
  • 9. 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连线正确的是( )
    A、墨子——法治,中央集权 B、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韩非子——兼爱、非攻 D、孟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10. 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奴隶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 11. 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 年经受了 8 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 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这一项水利工程的设计者是(    )
    A、秦国  商鞅 B、秦国  秦孝公 C、秦国  李冰 D、蜀国  李冰
  • 12.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草书
  • 13.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 宣扬儒家思想
  • 14. 有学者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一“黄金时代”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诸侯争霸 B、农业繁荣. C、百家争鸣 D、各国变法
  • 15.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 16. 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    )

    A、鸣条 B、 C、镐京 D、洛邑
  • 17.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

    A、由周天子亲自实施 B、为了兼治天下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奖励有功之臣
  • 18.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 19. “礼崩乐坏”指井田制、分封制、社会等级等奴隶制度在东周时期的崩溃和瓦解,且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增多。下列关于“礼崩乐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多针对周边少数民族 B、周王室的衰微是根本原因 C、这一时期诸侯国数目增多 D、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 20. “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C、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D、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睡虎地秦简记载“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翻译: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回信时要告诉我,官府颁发的授爵通知到没到家?)

    ——摘编自《现存最早的家书之——睡虎地4号慕木牍》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4)、材料四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夏桀统治期间,大兴土木,修造宫殿,骄横暴虐,大肆挥霍。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商汤任用贤才,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对内减轻征敛,安抚民心,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

    (1)、 夏朝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夏传子,家天下”局面的出现和哪一制度相关。
    (2)、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灿烂文明”的标志(具体表现)。
    (3)、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