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4 类型:三轮冲刺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 1. 基础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读诗好时节。罗外初中初三年级将举行“读经典诗词,承中华文化”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场景一:读诗交流会上,小深从朗读和鉴赏诗歌两个角度分享心得:读诗时,我们要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读出韵味和情感。鉴赏诗歌也有①yào jué: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意象____;____等。

    场景二:学校走廊展出了一幅杜甫的《兵车行》书法作品,洋洋洒洒,②A.xǔ xǔ rú shēng。同学们下课后都聚在一起畅所欲言,都认为阅读经典诗词令人受益匪浅,每读一次都会觉得B.开卷有益。小圳也参与其中,C.信手拈来一纸一笔,写下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 yào jué      ② xǔ xǔ rú shēng

    (2)、场景二中三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xǔ xǔ rú shēng B、开卷有益 C、信手拈来
    (3)、请在场景一中再补充两种诗歌鉴赏的角度。
    (4)、以下诗词曲在题材方面与上图诗歌相同的一项是:( )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B、一抹晚烟荒戍垒,半边斜日旧关城。《浣溪沙》 C、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朝天子·咏喇叭》 D、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
    (5)、场景三:

    精彩纷呈的各类诗词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大家也想通过诗歌这一载体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赞颂与对生活的真切体会。但写诗也要注意章法。①写诗时需注意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塑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还要遵循一定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总之,②我们不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浪漫的情怀,争取将生活中唯美的格调谱写成诗。



    划线句①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6)、划线句②是一个关系的复句。
    (7)、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学校将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古诗词经典进校园”的活动,拟邀请中南大学杨教授做专题讲座。如果你是校团委宣传委员小圳,请你代表校团委拟写一则通知。
  • 2. 根据《傅雷家书》《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教材建议《傅雷家书》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请你为小渝推荐书中最值得阅读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2)、老舍曾评价祥子:“在新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习惯。”你是否赞同老舍的看法?试举例说明。
  • 3.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开展以“诗意人生,共赏经典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的内容和意境,下列最适合作为其背景音乐的一项是( )
    A、《渔歌唱晚》——宁静抒怀 B、《十面埋伏》——雄伟激昂 C、《胡笳十八拍》——哀婉幽怨 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2)、文文同学打算报名参加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于是在班上进行了“飞花令”的练习。

    文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梅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婷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秀秀:(一时想不起来)……

    小贴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改良了“飞花令”,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请你根据前三位同学的诗句,先解释一下本次“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再帮秀秀同学回答。

    游戏规则:

    秀秀:

    (3)、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读诗心得。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式,再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词,我赞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抱负;品读古诗词,我赞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态度;品读古诗词,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 4. 【积累素材】为丰富演讲素材,小华用表格的形式梳理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佳句。请你帮助补充完成下面表格的相关内容。

    主题

    诗文佳句

    回湖先秦

    质朴浪漫

    “窈窕淑女,①”是古人在《诗经·关睢》中,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的名句;而庄子在《逍遥游》中则以“水击三千里,②”的浪漫想象,展现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魏晋南北

    自成一派

    曹操借《龟虽寿》中“老骤伏枥,志在千里”表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之志,尽显建安风骨之慷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③”两句诗呈现物我合一的意境,浑然天成,可谓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笔。

    诗入盛唐

    格调高昂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励志佳句“④”表达了实现理想抱负的信念,鼓舞了许多文人志士奋发图强;王维在边塞诗《使至塞上》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美之景,意境雄浑,壮阔深邃。

    词兴于宋

    长短相间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⑤ , 西北望,射天狼”,句式错落有致,尽显苏轼报国之志;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稼轩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⑥”,赞颂孙权,借古讽今。

    元曲大家

    影响深远

    素有“秋思之祖”美誉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仅用一句“夕阳西下,⑦”道尽了天下游子漂泊他乡的凄苦;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由“峰峦如聚,⑧”的潼关之险,引出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人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称,名字) B、有龙则(神异) C、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体、躯体)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三、现代文阅读

  • 6. 现代文阅读Ⅱ

    燕园石寻

    宗璞

    ①从燕园离去的人,可记得那些石头?

    ②初看燕园景色,只见湖光塔影,秀树繁花,不会注意到石头。回想燕园风光,就会发现,无论水面山基,或是草中桥边,到处离不开石头。

    ③走进有点古迹意味的西校门,往右一转,可见一片荷田。夏日花大如巨碗。荷田周围,都是石头。有的竖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岸边垂柳,水面风荷,连成层叠的绿,涂抹在石的堤岸上。

    ④最大的水面是未名湖,也用石做堤岸。石的姿态融进水的边缘,水也增加了意味。西端湖水中有一小块不足以成为岛的土地,用大石与岸相连,连续的石块,像是逗号下的小尾巴。“岛”靠湖面一侧,有一条石雕的鱼,曾见它无数次沉浮。它半张着嘴,有时似在依着水面吐泡儿,有时则高高地昂着头。不知从何时起,它的头不见了,只有向上翘着的尾巴,在测量湖面高低。每一个燕园长大的孩子,都在那石鱼背上坐过,把脚伸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幻想未来。等他们长大离开,这小小的鱼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逗号。

    ⑤不只水边有石,山下也有石。从鱼岛往西,在绿荫中可见隆起的小山,上下都是大石。十几株大树的底座,也用大石围起。路边随时可见气象不一、成为景致的石头,杂缀着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随意躺卧着大石,那惬意样儿,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还有几块石矗立桥边,便成了具有天然意趣的短栏。

    ⑥这些石块数以千万计,它们和山、水、路、桥一起,组成整体的美。

    ⑦并非都是组合,在燕园中还有些自成一家的石头可以一提。现在要选的五六块都是太湖石,不知入不入得石谱。

    ⑧办公楼南两条路会合处有一角草地,中间摆着一尊太湖石,不及一人高,宽宽的,是个矮胖子。石上许多纹路孔窍,让人联想到老人多皱纹和黑斑的脸,这似乎很丑。但也奇怪,看着看着,竟在丑中看出美来,那皱纹和黑斑都有一种自然的韵致,可以细细观玩。

    ⑨北面有小路,达镜春园。两边树木郁郁葱葱,绕过楼房,随着曲径,寻石的人会忽然停住脚步。因为浓绿中站着两块大石,都带着湖水激荡的痕迹。两石相挨,似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

    ⑩再往里走,荷池在望。隔着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碧叶红菡苗,赫然有一尊巨石,顶端有洞。转过池西道路,便见大石全貌。石下连着各种形状的较小的石块,显得格外高大。线条挺秀,洞孔诡秘,层峦叠嶂,都聚石上。还有爬上来的藤蔓,爬上来又静静地垂下,那鲜嫩的绿便滴在池水里、荷叶上。这是诸石中最辉煌的一尊。

    ⑪不知不觉出镜春园,到了朗润园。正对桥身立着一尊石。这石不似一般太湖石玲珑多孔,却是大起大落,上下凸出,中间凹进,可容童子蹲卧,如同虎口大张,在等待什么。放在桥头,似有守卫之意。

    ⑫再往北走,便是燕园北墙了。又是一块草地上,有假山和太湖石。这尊石有一人多高,从北面看,宛如一只狼犬举着前腿站立,仰首向天,在大声吼叫。

    ⑬燕园若是没有这些石头,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模样。石头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园林、绘画还是文学。有人画石入迷,有人爱石成癖,而红楼梦中那位至情公子,也原不过是一块石头。

    (选自《铁箫斋文萃》,有删改)

    (1)、燕园“到处离不开石头”。请你循着作者的足迹“寻”石,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寻石图”。

     ② ③

    (2)、联系语境,简要分析第③段“涂抹”一词的表达效果。

    岸边垂柳,水面风荷,连成层叠的绿,涂抹在石的堤岸上。

    (3)、说说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末画线句说石头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园林艺术和文学的角度去理解石头的价值作用。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之所以后来会演变为传统节日,与寒食节有直接关系。《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一直到宋代,《梦粱录》中仍记载道:“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古时还有寒食禁火、清明生新火的习俗——寒食禁火祭墓,清明新火踏青,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两者在文化内涵上有密切联系,时间上也紧密相连。与清明密切相关的,还有三月三上巳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便是上巳踏青、携酒出游的场景。

        一般认为,正是在唐代,清明、寒食、上已完成了整合,逐渐统一在了一个节日里。元《寒食日》中提及“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可见,寒食与清明、上巳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明清之后,寒食与上已节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5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北京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河北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山西的太行太岳烈士陵园,辽宁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目前,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公布,共计277处。这些纪念设施,对于人们缅怀忠烈、追思英雄,具有重要的教育纪念意义。

    ②一年一清明,一岁一哀思。2023年清明时节,来到烈士纪念地,肃立默哀,鞠躬致敬,敬献花束,是不少人的郑重选择。铭记历史、汲取精神,我们在抚今追昔中更加坚定了奋斗意志。

    ③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常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缅怀英烈,是学习传承他们身上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的过程;缅怀英烈,也是从精神的高度出发,洗礼我们的精神世界,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过程。精神的伟力,总是催人奋进,让无数人有动力、有激情争做英雄群体中的一员。惟其如此,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生生不息,我们的信仰光芒才能光辉闪耀。

    ④当前,我们不仅要用实际行动,做到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更要真实地、真挚地讲好英雄故事,让英雄事迹点燃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这是我们现在缅怀英烈应有的意义,也是我们继承英雄意志应有的真诚。

        ⑤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的征程上,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需要跨过一个个坎、越过一道道沟。我们也要像英烈们一样去奋斗、像英雄们一样去搏击,为属于我们的事业不断拓宽那条人间正道。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节由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与寒食节、上已节有密切的关系。 B、清明节作为节日,一开始就有怀旧悼亡、祭祀先贤的文化内涵。 C、2023年清明节,来烈士纪念地缅怀英烈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D、国人比较重视清明节扫墓的仪式感。
    (2)、请找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今年清明节前,小深的父亲就家庭祭莫扫墓活动与小深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及生活实际补全对话。

    父亲:小深,今年家族的拜祖祭奠仪式在老家举办,时间定于清明节当日。原本爸爸计划要趁假期带你回乡去祭拜咱家祖先,可是今年清明假期爸爸单位要值班,爸爸走不开了,怎么办呢?

    小深:

    (4)、清明节前,《人民日报》微博发起话题“清明给英烈写几句话",呼吁网友“给英烈写几句留言,告诉他们,我们从没忘记他们的牺牲、奉献”。截至4月5日晚11时,共有403家媒体参与,获得3亿阅读量。作为初中生的小深看到此活动后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在网络论坛上跟帖留言以致敬英烈,请你帮助小深完成跟帖。(80字左右)

四、写作题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中国古时候,有个人外出时忘带钱,便向邻居借。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还钱,邻居便讨债。此人坦然地说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借钱的我。邻居很生气,挥手打了他,这个人要去见官告状,邻居说你去吧,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打你的我了。

    题目一: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请以《变与不变》为题,写一篇立意深刻的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将这种感悟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