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些信息凸显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 先秦时期,各地“衣冠异制”,即服饰的形制有很大不同;至秦汉以后,各地服饰出现了趋同现象。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审美理念逐渐变化 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D、大一统局面的出现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北宋文学家是( )A、杜甫 B、辛弃疾 C、苏轼 D、关汉卿4.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隋唐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宋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明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A、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B、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 C、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D、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5. “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这是清 代文学家黄遵宪在中法战争结束后创作的诗歌,表现了某位爱国将领保家卫国的英 雄事迹,希望在国家多难之际,能够有更多的人才涌现。诗中讴歌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A、左宗棠 B、冯子材 C、邓世昌 D、张自忠6. 一位美国总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走完梯级(舷梯)时一边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总理)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1972年发生在北京首都机场的这一幕反映了( )A、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 曾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国际社会关系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中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象形文字 D、佛教8. 表中周年大事件与其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时间
事件
认识
A
1895年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D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A、A B、B C、C D、D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10. 新华社北京2024年2月21 日电: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日就阿尔及利亚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的、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美国又一次行使一票否决权,使决议草案未获通过。这是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 爆发以来美国第四次在加沙地带停火问题上行使否决权。”央视新闻2024年4月 28日报道:“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致34454人死亡,77575人受伤。”上述报道说明( )A、联合国失去了维护和平作用 B、世界局势持续动荡给经济造成破坏 C、世界多极化进程已走向终结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扰世界和平二、非选择题(共25分)请用0.5 毫米笔芯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地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上。
-
11.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元颢回洛阳,在宴会上陈庆之大言不惭:“魏 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是当他护送元颢到达洛阳,回到梁朝后 对人谈起“正朔”时,观点大变:“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陈庆之“正朔”观大变的重大改革名称,并列举两例其让中原“礼仪富盛”的措施。
(2)、材料二: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 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 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 增加……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近代化的角度,指出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3)、材料三: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所采用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4)、材料四: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 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 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物”。谭嗣同在戊成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后从容就义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2. 科技创新,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之一,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何成刚主编《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发明中任选其一并补充世界史上的一个历史事实,然后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三: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2016至2020年),5G 手机芯片投入商用, C919 全面进入试验试飞阶段,“雪龙2”号交付并实现“双龙探极”,时速350公里的复兴 号动车组实现商用运营,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 网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四纵四横”高铁通道提前建成投产,有序推进“八纵八 横”高铁网,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约3.8万公里,10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95%。 公路总里程510万公里,高速公路15.5万公里,覆盖98.6%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及地级以上行政中心,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建成。
——摘编自《经济日报》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取得图中所示成就的重大意义。对比材料二,概括材料三中所示成就所具有的新特点。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下表为部分历史经验及其要义摘要。
历史经验
要义摘要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三)坚持理论创新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八)坚持敢于斗争
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
(九)坚持统一战线
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从材料所列的五个方面经验中任选其一,并提炼观点,补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两个典型史实,并对观点加以阐释。
(总体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经验序号、观点、补充史实,补充的史实与观点紧密关联,阐释部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