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中学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重视基础,全方面发展潜能。(20分)

  • 1.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中国何以成为中国?有诗云:“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先人们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曾经诗意地①qī息着:那三月三的雅集,诗酒酬唱才情朗朗;五月五的龙舟,先贤之风山高水长;九月九的登高,青云之志不受羁……

    然而,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在今天的视野中却____(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了。曾经层峦叠翠的青山却是雀兽绝迹,当年壮阔磅礴的黄河也已干涸裂,面对②xī攘的人群,林立的高楼,我们不禁为古典诗意的缺席而怅惘……然而,我们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不愿被时间埋藏:先人的辉煌,是我们不可浪费的精神资源

    让我们走近经典,感受它的优美意蕴吧!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qī息 ②xī

    (2)、请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羁(A.bàn B.pàn) ②(A.guī B.jūn)

    (3)、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括号内的部分,该成语是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语段,续写一个句子。
  • 2. 诵读经典诗词,感知真切情怀。

    我们诵诗词、背古文,就是在探寻文化的基因,感受文化永恒的魅力,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出处

    相应诗文

    真切情怀

    《诗经•周南》

    , ②

    比兴手法,引出爱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作者)

    , ④

    送别之地,隐含离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 端居耻圣明 。

    渴望出仕,无人引荐。

    《桃花源记》陶渊明

    , ⑧

    草美花繁,引人入胜。

    《小石潭记》柳宗元

    佁然不动,⑨

    , 似与游者相乐。

    自然之乐,天人共生。

  • 3. 小萧同学在参与“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常识”研究活动后,做了以下归纳,请找出正确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赋、比、兴三类内容,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 B、《苏菲的世界》既是散文又是哲学史,哲学并非以那种枯燥无味“高”、“冷”的面目出现,而是以日常的信函、亲切的谈话、大师的故事面貌出现,显得平易近人。 C、《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为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英国留学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信,涉及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等内容,旁征博引,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 4. 小山同学参与“趣味排序”活动,请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____。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①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②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

    ③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

    ④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

    ⑤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A、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 5. 班级开展“我向大家介绍经典”读书活动,请从以下《经典常谈》的篇目中选择其中一篇,向大家介绍经典。(温馨提示:介绍主要内容和读书心得)

    A. 《说文解字》第一 B. 《周易》第二

    C.《尚书》第三 D.《史记》《汉书》第九

二、现代文学作品记录了历史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让我们深入语言和文字,感受无尽的美感。(28分)

  • 6. 小语在《阅读》杂志中,读到了作者琦君的一篇美文,想要与大家一同探讨散文的阅读方法。

    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令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悦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归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已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予,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已酿的酒呀。”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选自《阅读》)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结合语境,比较原句和改句,你认为哪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说理由。

    原句:“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改句:“花匠阿标叔也勤快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3)、有同学提出文中大量笔墨在描写母亲,可将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4)、文章结尾说:“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真正的家醅”的理解。

    链接材料一: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暖和起来。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随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 

    ——《髻》

    链接材料二: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 

    —《乡思》

  • 7. 戏曲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请阅读相关文段,感受它的魅力。

    【材料一】

    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在表演上被称为“精、气、神”。这也是只有中国戏曲艺术和文化才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它赋予世界戏剧最大的贡献价值。戏曲演员要注重内外融合、形神兼备、声情兼备等戏剧表演理念和体系。以“圆”为美,如圆场、云手、筋斗技等。曲牌唱词讲究“音律优美、余音悠长、朗朗上口”。唱腔的艺术,词曲作曲的对称和工整,内涵和意境都具有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写意风格。

    被列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国粹——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是高宗(乾隆皇帝)80寿辰,为给乾隆皇帝祝寿,扬州的盐商江鹤亭在当年秋天特地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的徽戏班,另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这些戏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进京为乾隆皇帝做祝贺演出。

    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促成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戏剧史上有名的“徽班进京”。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材料二】《京剧》纪录片简介

    随着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崛起,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爱上了"民族风",继书法、诗词、古籍、饮食后,京剧文化也在纪录片《京剧》的推波助澜下重归大众视野,成为又一张中国文化名片。

    有京剧爱好者称赞:“《京剧》通过高速摄影、超长镜头、穿越式的情景再现,让京剧名角‘复活’。此片并不是一部京剧科普片,导演意在以京剧为载体,透视沧桑国运中的世道人心,呈现京剧这一传统文化与国人血脉相连的精神联系。”

    第1集 《定军山·溯源》

    本集讲述了京剧从乡野唱到皇家殿堂的辉煌故事。京剧在英语里被称为北京歌剧,在世界三种古老的戏剧中,古希腊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已经灭绝,演出形式无从知晓。惟有中国戏曲至今还在中国各地的舞台上演出。

    第2集 《宇宙锋·呐喊》(略)

    第3集 《借东风·传承》

    由于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要有唱、念、做、打四门功夫被誉为“十年能出一个博士,但十年出不来一个好演员”。本集通过两家最著名的京剧科班,描述了学生在学习京剧过程中的辛酸历程以及学成之后的辉煌成果。

    第4集 《大登殿·绽放》

    1930年,著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带领自己的演出团队抵达美国进行巡演,在半年的时间内一共演出七十二场,场场爆满,这是西方观众第一次欣赏到来自中国的京剧。在这次赴美演出之后,古老的京剧也终于登临人类戏剧文明的光辉神殿。

    第5集 《生死恨·抗争》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战争给人类、给艺术、给京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也影响着当时的京剧演员。八年的战争后,当演员们再次登临舞台,往日的辉煌已不复重现。正如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所说:战争使我的内心苍老了许多。

    第6集 《凤还巢·坤伶》

    第7集 《荒山泪·江湖》

    在京剧发展的历史中,跑码头是每一位京剧演员谋生的手段之一,一个跑字道出了万般辛苦,四处奔波风餐露宿。其实码头不仅是艺人们的饭碗,也是中国京剧艺人一个一个的脚印。他们走到哪儿演到哪儿,才把京剧传遍到了全国各地。

    第8集 《群英会·新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战争中遭遇创痛的京剧演员重新返回舞台。在这个新建立的国家,京剧演员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时至今天,京剧已经演到了全世界的舞台上,为世界观众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材料三】

    脸谱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代面(假面歌舞) ”,后经不断演化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脸谱艺术,并被大家公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具有严格章法,各种人物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六分脸、太监脸以及小妖脸等。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观众一看即明白。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窗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京剧脸谱

    概述

    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外文名

    Beijing Okra

    谱的分类

    整脸 三块瓦脸 十字门脸 六分脸

    色画方法

    揉脸  抹脸  勾脸

    艺术特色

    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脸谱的色彩

    金色 紫色 银色 绿色

    形成

    形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

    特点

    美与丑的矛盾统一、图案是程式化

    【材料四】艺术演出行业发展趋势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选出与相关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京剧在英语里被称为北京歌剧,在世界三种古老的戏剧中,惟有中国戏曲至今还在中国各地的舞台上演出。 B、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 C、京剧脸谱画法各异,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象征等手法“寓褒贬,分善恶”,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窗户”。 D、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战争中遭遇创痛的京剧重新返回舞台,在这个新建立的国家,京剧演员的政治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升。
    (2)、【材料二】中划线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它们的作用是
    (3)、运用对联知识和材料内容,将下面几组词语组成最佳对联。

    京剧 舞台 艺术精神 演绎 沧桑国运 传承

    上联: 下联:

    (4)、结合【材料四】的信息,请你对传承和发展国粹京剧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三、古代文学作品是经历时光淘洗的思想结晶,学习古文能丰厚我们的人生意蕴。同学们编辑了下面一组古诗文,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2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游江(节选)

    清・郑燮

    昨游江上,见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也。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注释】①饁(yè)妇: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的妇女。②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乙]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 , 啸歌静炎燠

    【注释】①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居于愚溪畔十年。②营营:谋求。③炎燠(yù):指天气极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文迁移法

    盖简核桃狭者为之

    竹数千株①

    字典查阅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①真诚;诚实。②诚心。

    ③真实;真实的。④实在;确实。

    学者能八面玲珑②(填写序号)

    词类活用法

    渔人甚

    心窃之③

    参考成语法

    无缘无

    盖竹光相射也④

    (2)、请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 二 小 儿 戏 于 沙 上 犬 立 岸 傍 如 相 守 者

    (3)、小明在翻译文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助小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4)、请赏析[乙][丙]两文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结合内容作简要阐述。
    (5)、小文想把[甲]文作为本学期所学第三单元的拓展资料补充给同学,请你参考[链接资料],结合[甲]文内容及作者阐述的道理,谈谈是否可行。

    [链接资料]

    ①“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叙事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可议论、抒情,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道理。

    ②第三单元导语:“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

四、文学创作,妙笔生花(45分)

  • 9. 文化名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上的代表符号,它能够展现该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深厚的文化精髓。一个地区的美食小吃、民俗活动、传统工艺等都是当地一张张特色“文化名片”。这张名片可以是美食小吃,如小笼包、绿豆糕、麻花等,可以是民俗活动,如迎神赛会、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可以是传统工艺,如面塑、砖雕、瓷刻、蜡染、刺绣等。请你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一张“文化名片”,写一段简短的说明性文字。

    (温馨提示: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性语言,150字左右。)

  • 10. 新时代中学生既要学好传统文化,又要做新时代龙的传人。请你参加写作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日常声音


    材料二:

    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接受所有的声音,打破所有的质疑,你永远来得及选择滚烫的人生。

    ——《热辣人生》

    材料三:

    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

    ——路遥

    上述图片和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600—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