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专项训练--燃料及其利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1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2023年11月23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火箭燃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气体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楼房失火,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D、实验室酒精灯翻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 3. 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柴属于可燃物 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 C、浇水熄灭火堆是为了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
  • 4.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B、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变 C、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D、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 5.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超临界制冰,比氟利昂制冰更加环保 B、首次海域试采成功的可燃冰就是具有特殊笼状结构的可以燃烧的固态的水 C、“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做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歼20战斗机采用大量先进铝锂合金,具备耐腐蚀性
  • 6.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与碱反应,则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
  • 7. 下列四个实验是关于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一:将水滴入混有钠的棉花团中,棉花立即着火了,说明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B、实验二:玻璃棒不燃烧而木条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三: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空气)接触 D、实验四: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粮食生产 C、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 D、利用廉价材料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9.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B、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 11.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与材料: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氢能源可以保护环境,缓解温室效应 C、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 D、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 12.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
  • 13.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14. 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 15.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取少量样品,加入MgCl2溶液,观察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观察现象

    D

    区别O2和C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17. 遂宁某中学举办“理科节”主题活动,杨阳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多变的气球”。雅菲用所学知识选择下表4组物质设计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推测气球变化的现象并分析原理(假设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推测和原理分析都正确的个数有(   )

     

    物质m

    物质n

    现象推测

    原理分析

    稀硫酸

    锌粉

    逐渐鼓起并保持

    Zn+H2SO4═ZnSO4+H2

    反应产生气体,内压保持不变

    硝酸铵固体

    逐渐变瘪并保持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内压减小并保持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逐渐变瘪并保持

    2NaOH+CO2═Na2CO3+H2O

    反应消耗气体,内压减小并保持

    生石灰

    逐渐鼓起,慢慢恢复

    CaO+H2O═Ca(OH)2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一段时间后恢复常温,内压先增大后恢复

    A、1 B、2 C、3 D、4
  • 18. 消防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贵重档案失火事故 B、面粉加工车间要严禁烟火 C、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温 D、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
  • 20. 某同学进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检验氧气 B、氢气验纯 C、点燃氢气 D、熄灭酒精灯
  • 21. 如图为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占比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 B、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 C、煤炭燃烧产生的CO2会造成酸雨,对环境影响大 D、氢气是清洁的高能燃料,液氢已被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 22. 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C、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 2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小于7,故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碱溶液呈碱性,故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通过降低温度来灭火
  • 24. 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以下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通过对比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 C、图3实验能说明呼出气体中O2含量低于空气 D、图4实验能观察到两支试管中均析出固体
  • 25.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证明烧碱有吸水性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C.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

    D.观察乳化现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 26. 火的使用是化学认识的开端,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探索中利用火并认识了火。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是
    (2)、图2表示图1实验时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其中D点对应的操作是
    (3)、以下是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石蜡

    着火点/C

    40

    240

    320~370

    200

    190

    可选上表中的物质代替图1中的红磷进行实验,因为

    (4)、如图3为柴火灶的示意图,土灶的通风口和烟囱形成气体对流,提供了充足
  • 27. 水是生命之源。
    (1)、净水: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2)、验水:检验湖水是否为硬水,可用的试剂是
    (3)、探水:由氢气燃烧实验探究可知,水是由组成;氢能源作为理想的燃料,是因为其具有的优点(填一点);
    (4)、用水:已知某用水的循环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物质的种类不变 B、分子的数目不变 C、原子的种类不变 D、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三、综合题

  • 28. 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能源的研究从未停歇。氢能源的广泛使用需解决制氢、储氢等问题。

          

    (1)、①由图1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填“天然气和煤”、“醇类”或“水”)。②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中,一定存在碳排放的

    A.水力发电     B.燃煤发电     C.太阳能发电

    (2)、氢气的储存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方法一:将氢气直接加压储存在由某种镁铝合金制造的储氢罐中备用。镁铝合金属于(填:“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②方法二:先通过Mg2Cu与氢气反应,将氢气转化为MgH2暂时“储存”起来,此为储氢反应(如图2所示):需要使用氢气时,可通过释氢反应实现:MgH2+2HCl__MgCl2+2H2。请写出储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当前,我国氢能按如图3所示的规划迅速发展。由图3可知蓝氢是将(填写物质名称)重整制成。由于使用了碳捕捉先进技术,二氧化碳气体被捕获,减轻了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低碳制氢。

四、流程题

  • 29. 2022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该方案主要突出了以下行动方向:
    (1)、活力海洋:集聚高端海洋创新资源,培有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可燃冰是一种海底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被称为“可燃冰”。

    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选填序号之一)。

    A、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燃烧的反应原理为CH4+O2__CO2+H2O C、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誉为“未来能源” D、可燃冰若开采不当,逸出的甲烷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2)、开放海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基础上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Ⅱ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操作a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硝酸钾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填“>”、“=”或“<”)。

    ②t2℃时,将30g硝酸钾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g硝酸钾溶液。

    ③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的方法(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4)、和谐海洋:统筹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实现陆海协调发展。金属镁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和生产生活,下图所示为从海水(或卤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

    ①在上图步骤II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应(选填“化合”、“置换”、“分解”或"复分解”之一)。

    ②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此氯化镁样品中杂质仅为NaCl,某化学小组称取该样品10.0g,将其置于洁净烧杯中,再加入139.8g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然后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a.当滴入8%的NaOH溶液150g时(即图中B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b.当滴入8%的NaOH溶液1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五、实验探究题

  • 30.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

    (1)、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
    (2)、若用相同装置来制取O2CO2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和收集装置。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利用该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 , 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用装置导管口的字母填空)。
    (3)、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杂质,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净化,其反应的方程式是
    (4)、G装置模拟氢氧焰实验。

    i、关闭止水夹K,通入氢气并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ii、打开止水夹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