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 1.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一期发掘中,普遍发现稻谷、谷壳、稻秆、稻叶和其它禾本科农作物堆积。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
    A、原始农业 B、部落联盟 C、青铜铸造 D、赋税制度
  • 2.  西汉初年,允许私人和王国铸钱,如吴王刘濞大量采铜铸钱,富同天子,并以此作为对抗中央的资本。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尊崇儒术 C、实行盐铁专营 D、统一铸币权
  • 3.  “禁止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与这些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会盟 D、澶渊之盟
  • 4.  唐太宗对唐初沿袭隋制建立的三省六部制进行了调整,使三省分掌行政、决政、议政之权;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各有专责,互相制约。这表明唐朝( )
    A、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B、完善了地方管理制度 C、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 D、发展了科举考试制度
  • 5.  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与唐的首都在城市布局上有很多不同,根本的一点在于:不再有先前那种坊与市之间的严格区分。这种变化适应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族之间的交融 D、中外之间的交流
  • 6.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臃肿 B、阻碍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 7.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 8.  整理和归纳知识点,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知识点整理反映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D、民族矛盾的缓和
  • 9.  1935年7月3日,国外报纸刊登题为《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的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红军要从“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的原因是( )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 10.  下图是反映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某一军事行动示意图,该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11.  “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 12.  下面时间轴呈现了17~18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13.  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这反映《凡尔赛和约》( )
    A、完全满足了法国人的需求 B、维护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C、不利于维护战后世界长久和平 D、成功实现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 14.  20世纪4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为团结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26国代表签署了( )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 15.  近年来,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荒漠化等问题不断加剧,海洋灾害与突发环境事故频发、海洋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这反映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恐怖主义抬头 C、能源危机加剧 D、生态问题严峻

二、非选择题

  • 16.  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百年耻辱——从海上来】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由原来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急促转型也对中国传统海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同时来自西北边疆和东南海疆的威胁,清政府把国家的安全战略从过去的“重陆轻海”转向近代的海陆并重,这是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形成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李德元《论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

    材料一中A处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的一处领土,这片领土是(①香港岛②胶州湾。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变化,并指出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作出调整的表现及其主要原因。

    (2)、【改革开放——凭海而兴】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战略的重心从维护海洋安全转向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开放海洋和开发海洋为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我国海洋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海上石油业等海洋产业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摘编自王琪 曹文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战略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00年

    4133.50

    2.6

    2016年

    69693.7

    9.4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请根据材料中图表信息说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取得的成效。

    (3)、【向海图强——江海联动】

    材料三 平陆运河是自京杭大运河后我国的第一条大运河,河道主体方向由北向南,从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汇入北部湾。平陆运河是发展广西及云贵川等西南边陲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工程,是开发北部湾海洋资源,促进我国与东南亚等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柴奇《关于平陆运河建设及治理思路的探索》

    根据材料三,概括平陆运河工程建设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 17.  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战国中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当时铁制农具有铁臿、铁铲、铁镰、铁锄等。铁农具的出现及逐步推广普及,对于农田的开垦和耕作方式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情况及铁农具使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 工业革命大事记(部分)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733年

    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866年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765年

    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① ”。

    1879年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1785年

    英国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85年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

    1825年

    英国人乔治·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内燃机为动力的 ②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在材料二中“①”和“②”处填入相应发明成果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发明者和主要动力来源方面的不同点。

    (3)、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建设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55.8%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把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又把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突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个重点。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建立了包括汽车、新式机床等新的工业部门,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提高。

    ——摘编自张玉乔《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与经验》

    根据材料三,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 18.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探寻发现和开放交流的历史。张老师以“文明交流与发展”为主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请你完成。
    (1)、材料一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19世纪

    国家和地区

    朝鲜

    日本

    印度

    阿拉伯国家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这项不可或缺的创造,成为记录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载体,让记忆得以保存,让文明得以传承。造纸技术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

    ——摘编自马克·科尔兰斯基《一阅千年:纸的历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造纸术传至朝鲜的时间。并概括造纸术传播的特点及意义。

    (2)、材料二 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或东南亚,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南方也是甘蔗的重要原产地,而制糖术应当是印度人的发明。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在其征服的西亚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发明了一种新的使蔗糖汁澄清和结晶的方法,使该地区的制糖业发展很快。后来,阿拉伯人又把甘蔗种植及制糖技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徐善伟《甘蔗种植及制糖技术的西传》

    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糖技术的发源地。并概括阿拉伯人对制糖业发展的贡献。

    (3)、材料三 文明交流史实(部分)

    时期

    事件

    交流概况

    古代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

    是东西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遣唐使来华

    遣唐使将唐朝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郑和下西洋

    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进行贸易,发展友好关系。

    近代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现代

    “一带一路”建设

    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根据材料三,以“文明交流与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选取材料中至少2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