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云南,或许会想起山清水秀的丽江,悠然惬意的大理,四季如春的昆明……但云南远不止这些。

    三月,寒风凛冽中的北国还在沉睡。而云南罗平坝子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已经敲响春天的钟声,和暖的云天下,金波____,流光溢彩;碧蓝深邃(suì)的泸沽湖,璀灿的高原晨光照耀着青峰碧水,恣(zī)意纵情的摩梭民歌便伴着小小的猪槽船从湖里升起;哈尼梯田的动态画卷里,一股股清泉沿着蜿蜒交错的沟渠一片片梯田 , 勤劳的哈尼族人欢快地____着希望;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野生亚洲象正饱餐着汁水肥美的丛林鲜果,惬(qiè)意地打算着新的散步计划。不久,普者黑的荷花又如约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真是令人陶醉;金秋十月,腾冲的银杏叶如金色的蝴蝶,____着金秋的夕阳余晖;冬天,昭通大山包的黑颈鹤在开满乔花、燕麦的山坡上觅食 , 把苍凉的大山点缀(zhuì)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世界。

    还有明镜般的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奇珍异兽生活的原始森林,____的溶洞,雄伟壮观的峡谷,神秘古朴的古村……提起云南,不必说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也不必说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单是从立体多样的自然景观中窥探这一眼,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邃(suì) B、恣(zī) C、惬(qiè) D、缀 (zhu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清水秀 B、璀灿 C、觅食 D、绚丽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翻涌 传播 飘动 千变万化 B、翻动 播撒 飘动 千姿百态 C、翻涌 播撒 舞动 千姿百态 D、翻动 传播 舞动 千变万化
    (4)、文中画线句子语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搭配不当 B、表意不明 C、不合逻辑 D、成分残缺
  • 2.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所使用的一切美好词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词。

    ②事实上,对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人们一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不曾也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看法。

    ③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

    ④正因为如此,这三个抽象而美丽的词语便可容纳种种不同的理解。

    ⑤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仍用这三个词来代表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价值。

    A、③②④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⑤③
  • 3. 名篇名句背诵默写。

    了解民俗文化后,小智将前往民俗村打卡民俗景区,他认为优美的古诗文最能体现民俗风景之美,如若进入草美花繁的境地,便忍不住吟一句:。(《桃花源记》陶渊明);见到那震慑人心,湖泊波澜壮阔的场景时,诵上一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离开民俗村,大抵会在离别的路口依依不舍,但也能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来慰藉自我。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 4. 学习与探究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云南省石林县始终坚持党建领航,有效落实“减负”政策,不断拓展实践场地,充实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强化督导检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劳动多样化,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二

    云南省安宁市第二中学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特点,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劳动教育“农耕园”。将学校空余地带合理利用起来,种植玉米、可食用玫瑰等,让学生参与一粒种子从种入土地,到发芽、出穗、成熟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情怀根植于心中。

    材料三

    (1)、请对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20字左右)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对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及寓意作简要解说。
  • 5.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朱自清的名著《》,这本书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放在首篇。
    (2)、请仿照示例,结合上述名著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释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锉平、雕琢、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

  • 6.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中。

  • 7. “狂纵雄强,环折跳荡,风行雨急,呼啸奔腾”是对哪幅作品的评价?( )
    A、 B、 C、 D、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②微径:指小路。③霁: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儵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通“休”,休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清冽  石底以出 

    其上  石而往有石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长可十许步。

    (3)、[甲]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突出潭水的什么特点?
    (4)、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的?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北极下起“塑料雪”

    ①人们心目中洁白无瑕的北极下起“塑料雪”,这是怎么回事?

    ②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北极发现了塑料微粒的踪迹,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尽管北极人迹罕至,但每一升雪中大约有超过1万颗塑料微粒。这意味着,即使在北极,人们也可能从空气中吸入塑料微粒,而目前塑料微粒对健康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③研究人员从北极、德国北部、巴伐利亚、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北海的黑尔戈兰岛等地收集了雪样本,并利用专门分析程序,对雪样本进行检测。在所有样本中,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其中一个样品每一升雪中含有超过15万颗塑料微粒。相比之下,北极雪样本的污染程度虽较低,但数字仍触目惊心:该样本来自格陵兰岛东部弗拉姆海峡的一块浮冰,每一升大约含1.4万颗塑料微粒,在分析的雪样本浓度中排在第三位。

    ④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环境之一,塑料微粒是怎么到达北极的呢?

    ⑤研究人员认为,塑料微粒被风吹来吹去,然后通过某种目前尚未明确的机制,通过大气层进行“长途转移”,然后通过降水或降雪等形式,被“冲刷”下来。

    ⑥美联社报道称,新研究表明,塑料微粒与尘埃、花粉、汽车废气中的微粒一样,可随空气飘散。塑料微粒正在被吸入大气,并被带到地球上一些较为偏远的角落。研究人员推测,北极的一些污染可能源自船只与冰面的摩擦,也可能与风力涡轮机有关。

    ⑦挪威大气研究所的苏菲博士认为,一些颗粒污染是局部的,一些则是从远处飘来的。“在我看来,我们正在分析和监测的大部分污染物,是从欧洲、亚洲和世界各地远距离‘运输’而来的,其中一些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活着的动物都具有威胁。”

    ⑧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马丁·瓦格纳表示,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能够识别小至11微米的塑料微粒——这比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大气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会带着塑料微粒四处移动,并且可能是长距离和全球性的。另外,雪可能是塑料微粒的重要储存器,融化时会释放塑料微粒,这一点以前从未被研究过。

    ⑨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塑料微粒对环境的影响,但目前科学家尚未确定塑料微粒可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人员提醒,作为污染源,塑料微粒在空气中的分布一直被忽略,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知道塑料微粒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

    ⑩这一最新研究对那些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人来说,可能十分沉重。当地一名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之前是海冰里有塑料,海水和海滩上有塑料,现在是雪里有塑料。在这里,我们每天目睹它的美丽,看到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看到它被污染,这让人痛心。”

    (选自《读者》2019年第24期,有删改)

    (1)、本文以“北极下起‘塑料雪’”为题有何好处?
    (2)、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例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3)、文章末尾当地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当地居民为什么会伤心?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挺直的脊梁

    章中林

    ①夜色凄冷,江风如刀,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②父亲病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人缩成一只虾公,瘦得只剩一把筋,可是他却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让村里人笑话我吗?”我很是生气,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③一直以来,我们想要他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他却始终不愿意,说一个人习惯了。这在平时没什么,但有个头痛脑热的,那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再三劝说,可是他就是不回头,还把脊梁挺得笔直,挥舞着臂膀,嚷嚷着,我能养活自己。能说什么呢?就是到现在,他还种着两亩多田地,经常给我们送米和油呢。

    ④父亲的脊梁一生都是挺直的。小时候,经常在父亲的肩头骑大马,拍着父亲的肩膀“驾驾驾——”。父亲呢,昂着头,直着脊梁,追得那些小伙伴们抱头鼠窜。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天下冻雨,雨滴砸在脸上针刺一般的痛。父亲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父亲穿着雨衣,我打着伞。面对着“呼呼呼”刮来的风,伞上“啪啪啪”的雨滴声,心底的一点热气都被抽空了。突然, 觉得风小了些。一抬头,是父亲挺起了脊梁——它像门板一样立在了我的身前。一种踏实的温暖涌上来,我一把抱住了父亲的腰,紧紧地。

    ⑤上高中那些年,奶奶的身体垮了,整天躺在床上。为了给奶奶治病,父亲带着她到处求医问药。本来家底就薄,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还没一两年,家里就一贫如洗,还欠下一屁股债。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给人挖煤——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他都会一头钻进去。没日没夜地劳碌,就是铁打的钢钉也会折啊。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说不读了,但是他却突然暴怒起来,挥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家里不要你操心!老老实实给老子读书,你小子要是不给我争气,看我怎么收拾你!

    ⑥一个巴掌把我打蒙了!从小到大,父亲连一根手指都没有上过我的头,今天他这是怎么啦!不就是一句话吗?“他指望着你光宗耀祖呢,你成绩那么好,不能再有三心二意。你爸一个人每天忙得脚不沾灰,你可不能再添乱。”听着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我回家不也是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吗?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上来就是一巴掌!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竟不能完全体察父亲的心。

    ⑦再次注意到父亲脊梁的时候,是在我的升学宴上。那天,家里来了许多人。父亲不再像平时那样一个人跑前跑后地忙碌,而是穿上压在箱底的西服和皮鞋,喜气洋洋地站在门前迎接着客人。

    ⑧“老章,腰直起来,胸挺起来!对,这才精神嘛!”三爷的一声炸雷,我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尽管想努力地把腰直起来,可是脊背僵硬着,还是有些驼,就像反着放的桑树扁担一样,恍若再一受力就会发出痛苦的呻吟。也许是真的不自然,三爷一过,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望着一脸笑着的父亲,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

    ⑨工作之后,我们不希望他太劳累,可他就是固执着——我肩能挑,手能提,还没有到要你们照顾的时候。等到我做不动了,你们不说,我也会找上你们。到时候,你们逃也逃不了。可是,现在,已经病成了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低下骄傲的头颅。

    ⑩“要不,我回你家吧。医院里吵,我睡不着。”第二天,父亲又叨叨。想想确也如此。

    ⑪来到楼下,父亲迈开大步,就往楼上走去。“爸,你慢点,我来扶你!”我拎着包裹,急忙赶上去,父亲却推开了我。这时,我又看到父亲的脊梁——它已然弯成了一把曲尺。走到四楼门口,父亲停了下来“,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你还不如我。”

    ⑫那一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1)、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我”的情感态度

    父亲生病住院,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

    生气

    父亲冒着风雨,接“我”回家

    埋怨

    (2)、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给人挖煤——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他都会一头进去。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⑧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

    (3)、文章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说说其作用。
    (4)、文章两次写到“我”的眼泪,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四、写作(40分)

  • 12.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题目:的力量

    要求: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题目: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要求:①书写工整,字迹清楚;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