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4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第 1 小题 3 分,第 2-7 小题各 2 分,第 8 小题每空 1 分,合计 25分)

  • 1.  请用正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  下列画线字词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xǐng)   辈(háng)  子(mí)    撺掇(cuànduo) B、然(mù)    暗(huǐ)   奋(kàng)  羁绊(jībàn) C、杂(rǒng)   旋(wō)    幽(qiǎo)  然而止(gá) D、然(qiāng)  怅(wǎng)  射(fú)    安腰鼓(sài)
  •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偏僻  踊跃  大彻大悟 B、燎原  退色  叹为观止 C、严峻  震撼  人情世故 D、争论  领域  惊心动魄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的演奏戛然而止 , 但我的耳中还回想着那美妙的乐声。 B、和谐美,顾名思义就是相互尊重包容和默契。 C、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D、电脑上介绍了很多方法,我如法炮制 , 果然成功了。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年登山节”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泰安在全国的知名度。 B、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创建全国文明社会,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B、贺敬之,现代诗人、剧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白毛女》,诗歌《朝阳花开》等。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 D、《灯笼》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 7.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还以为船慢。

    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②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③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④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 8.  古诗文默写。
    (1)、 , 左右流之 。 ,寤寐求之。
    (2)、 , 寤寐思服。 , 辗转反侧。
    (3)、蒹葭萋萋, , 在水之湄。
    (4)、溯洄从之, , , 宛在水中坻。
    (5)、与君离别意, , 天涯若比邻。

二、活动(7分)

  • 9.  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早说?
  • 10.  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当一片云停在头顶的时候,人们一起抬头仰望。

    示例:一个饥饿的人说:“像一块面包。”

    一个疲惫的旅人说:“像一张舒适的沙发床。”

    仿写①一个天真的小孩说:

    ②一个精明的商人说: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18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便还家   ③便向路   ④处处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文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③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2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①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②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c)

    ③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④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⑤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⑥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情感。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的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呢。“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⑦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娄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有删改)

    (1)、本文主要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比方、举例子    B. 下定义、列数字    C. 举例子、列图表    D. 作比较、列数字

    (2)、“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把这句话放回到原文去,正确的一项是(   )
    A、放回到(a)处 B、放回到(b)处 C、放回到(c)处 D、放回到(d)处
    (3)、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D、逻辑顺序
  • 13. 阅读下文,回答各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 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五、作文(30 分)

  • 14. 与朋友相伴的日子,我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我们享受亲情,温暖甜蜜;与书籍相伴日子,我们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梦想相伴的日子,我们不忘初心,坚持奋……

    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