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 《望海潮》《扬州慢》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iàn)    沙(dī)     千(qí)     门(dōu) B、(yē)      暮(ǎi)      老(sōu)    罗(qǐ) C、湖(chóng)    叠𪩘(yǎn)    嬉(xī)     雨(zhòu) D、鼓(xiāo)     珠(jī)      差(cān)    管(qiāng)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3. 姜夔《扬州慢》的开头①“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③上片结尾的“都在空城”,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选出正确的一项(    )
    A、①指扬州②扬标州附近一处风景区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B、①和②均指扬州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C、①②③都指扬州 D、①指南京②指瓜州③指扬州

二、情景默写

  • 4. 名句默写。
    (1)、《望海潮》中的“”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
  • 5. 名句默写。
    (1)、姜夔《扬州慢》中“”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
    (2)、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写出了扬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词句是: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
    (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

三、古代诗歌阅读

  •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留客住

    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从词人登楼远眺写起,描写了艳丽明媚的季节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 B、“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云雾散去、远山重重,南海浩瀚无垠的壮阔画面。 C、上阕最后结句“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中的数声鸟鸣引出下阕开头的“旅情悄”,引出了作者心中的无限情思。 D、这首词延续了柳永一贯的婉约词风,注重铺叙手法的运用;下阕“沉沉”“杳杳”“盈盈”“隐隐”等叠词的应用,使词作韵律悠长、情感真挚动人。
    (2)、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煞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 B、连绵成片的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荷叶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 C、天色渐晚,诗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 D、下阕首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
    (2)、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 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全词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来?本词的诗眼是什么?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试作赏析。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官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2)、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3)、“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一寸金

    柳永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 , 桥名万里 , 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注释】

    ①本词约写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为柳永登进士第之前游历成都时所作,此时柳永已四十多岁。

    ②井络:井为星宿名,井络指井宿的区域,既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

    ③摸石:成都风俗活动。《月令广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则生女。”④梦应三刀:《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薄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成都)乎?’……果迁竣为益州刺史。”后常用指官吏升调。

    ⑤桥名万里:万里桥在成都市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出使吴,诸葛亮于此饯行,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而得名。

    ⑥文翁:为汉景帝时蜀地郡守,于成都市中办起官学,招属县弟子入学。

    ⑦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此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头,以“控西夏”三字托一组四字对句“井络天开,剑岭云横”,突出了两蜀地势的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B、“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几句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些衣饰华美的俊男靓女,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C、“梦应三刀,桥名万里”用王浚迁为益州刺史和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的典故,暗指某官员升调为成都地方长官。 D、“空遗爱”三句,是说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但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
    (2)、结合词作内容,从整体上比较本词与柳永的另一首写钱塘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相同点,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梅引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四、选择 简答

  • 15. 语言文字运用

    在看不到水的夜晚,我听到了水声。汩汩而动,像健壮有力的脉搏起跳;涌涌而行,像田垄上的猎猎大风。我以为窗外有井有泉有河有湖,但推开窗,冷凝澄明夜色中,还是归于冷凝澄明。我忘记了这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缓平坡地,是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盐渍化厉害。水声若隐若现,浮在耳际,我抓住聪敏的听力去捕获,搭载风的翅翼追逐,八方四面,杳无迹痕。水在黑暗中躲藏,却与喧哗的水声沉浮起舞,又在某处现身,拍击有边缘的物体,又像是来自远方的梦语。       , 而是流在一种叫“黑”的色彩里。

    当地朋友次日向我揭晓了夜晚的秘密,东阿的水大有来头,在地下潜行数千里而至,煅炼了阿胶的魂。在这“千年阿胶福寿乡”,阿胶的名声早已遮蔽了水,三千多年前就有了她的身影。《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她,南朝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谈论过她。     。没有水,就没有她。所有的历史都起源于水,她的历史也不例外。水滴成溪流,合成大河,汇聚江湖,投奔海洋,人类的文明诞生于水。水记录,也保存了人类希望了解的一切秘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千年阿胶福寿乡”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2)、下列各项中,与原文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C、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D、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五、语言表达

  • 16. 扩写

    柳永有词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将此句在情与景两方面进行扩展,要求: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想象合理;③语言生动;④不少于200字。

  • 17.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短缺,许多国家便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希望从浩瀚的海洋获取能源。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辽间,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其中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我国近海潮流能属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我国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区包括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杭州湾北侧,舟山群岛的金塘水道和西候门水道等。开发和生产新一代高效可靠的潮流能发电机,对于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 ,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 , 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 ,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六、小阅读-课内

  • 20. 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的手法来描绘赤壁风景的壮美,其中“乱石穿空”是以动写静,“卷起千堆雪”是以静写动。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其中“人比黄花瘦”是词人的独创,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来喻人。此处的“黄花”与《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含义及作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