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0题,满分40分。)
-
1.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小题。(1)、四川育种基地位于我国(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与甘肃、四川育种基地相比,海南最突出甘肃育种基地( )A、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B、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黑土广布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2. 乡村振兴战略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家园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了( )
①创新发展理念
②绿色发展理念
③开放发展理念
④共享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解释某地形区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影响。图中序号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A、①海拔低,一马平川 B、②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C、③冬冷夏热,日温差小 D、④湖泊星罗,沟壑纵横4.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万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5.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与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相比,错误的是( )A、农民都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6.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对计划期内国民经济主要活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正确的有( )①到2020年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②到建国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 邮票的方寸空间能体现一段历史。右图邮票体现了中国( )①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援助朝鲜,保家卫国
③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④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 下列最能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特征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世界瞩目9. 下列年代尺中能体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是( )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包兰铁路建成通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2023全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有望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新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 )A、解放战争初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1.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与之相符的史实是( )A、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2. 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 B、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完成“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3. 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中国已经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C、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14. 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实现统一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确立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D、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一实现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15. 电影《长津湖》所取材的史实是抗美援朝战争,下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
②中国出兵作战是为了援助朝鲜,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
③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开赴朝鲜战场作战
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 口号、标语是浓缩的历史,在我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蘑菇云腾天地间,核爆惊变破空山”
②“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17. 以下材料摘自某重要历史文献,该文献(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C、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完全统一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8.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文化成就是( )A、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岩》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C、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D、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以上材料摘自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法律,这部法律体现出( )①两岸实现了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④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
-
20. 汉藏一家亲,共筑团结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公主入藏,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谷物、纺织、冶金、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青藏地区以一块藏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传统藏毯为纯手工制作,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但因其制作工艺复杂,导致产量少、价格高。近年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将藏毯制作列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推出机织藏毯,使藏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实。
(1)、文成公主入吐蕃时,选择的是冬季还是夏季?简述你的理由。(可结合不同季节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2)、谷物在吐蕃种植,使谷物生长地域大为扩展。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一当地特色谷物名称,并分析谷物在吐蕃种植的有利条件。(3)、有人提议因传统藏毯价格较高,今后应大规模发展机织藏毯。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出两条理由。
21. 《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
(1)、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分析材料一中的划线句子。(2)、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1978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中国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 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1)、1949年我国完成了什么历史任务?如何理解该历史任务的实现“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2)、面对材料二所述的第二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年的中国开始“走进万象更新的春”。(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探索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有何启示。23. 风雨历百年,问道铸丹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主题: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史实: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通过土地革命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战争时期,又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通过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1)、 ⑤⑥⑦哪一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填写史实及历史意义。(2)、把1978至今这段历史若分为两个阶段,你会以哪一年为界?划分依据是什么?(3)、请根据上述示例,以“理论创新”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的奋斗历程。(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仿照示例,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4. 溯古通今,“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在中华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第二次演说》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邓小平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
-李英梅《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
-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
(1)、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的角度分析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理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求同存异”原则创新应用的成功实践并分析其意义。(3)、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什么创新应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