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序号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 1.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朝,使国家再次走向统一。这一年可以表述为( )
    A、公元5世纪初 B、公元5世纪末 C、公元6世纪初 D、公元6世纪末
  • 2. 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通过阅读《汴河怀古》,我们可以了解( )
    A、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B、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C、大运河开凿的经过 D、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 3. 下表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文化交流 D、中外交往
  • 4.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对玄奘西行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B、玄奘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C、《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中亚各国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D、此行促进了中印交流,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珍贵文献
  • 5.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唐朝兴亡示意图,按照相应时间节点,示意图中( ? )处应该填(    )

    A、五代十国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 6. “十年春,北汉结契丹人冠,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最可能出自( )
    A、《隋书·刑法志》 B、《宋史·太祖传》 C、《元史·诸王表》 D、《明史·成祖本纪》
  • 7. 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1457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朝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
    A、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B、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D、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 8.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样的俗语。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文轻武 D、重农抑商
  • 9.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选项中最合适做卡片主题的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10. 制作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政权建立时间:1206年
    首领:铁木真
    重要事件:灭亡西夏和金政权
    A、澶渊之盟 B、宋金对峙 C、蒙古崛起 D、明朝建立
  • 11. 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美食家,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一生屡遭贬谪,但依然热爱生活,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流传千古的名句。以上叙述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苏轼 D、李清照
  • 12. 右图对联所引典故出自( )
     公 孔 
     瑾 明
     赤 空
     壁 城
     败 戏
     曹 司
     操 马
    A、《牡丹亭》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 13.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14.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饱含岳飞(   )
    A、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心 B、破釜沉舟,灭秦复楚之志 C、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念 D、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
  • 15. 下面文本框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时总结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唐朝的农业 B、宋朝的商业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
  • 16.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小史同学比较元朝与清朝后得出的结论,还可补充的内容是( )
    元朝与清朝的共同点。
    ①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②统一的王朝。
    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A、疆域辽阔 B、民族平等 C、学术进步 D、政治清明
  • 17. 《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通过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群书编成的。书中对安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亦做了驳斥,这些体现了该著作(  )
    A、注重继承 B、宣扬迷信 C、科学严谨 D、求变创新
  • 18.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1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中心的南移
  • 20. 故宫在明清时期又叫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垣,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恒星15颗,这组恒星代表“运于中央,临制四方”的天帝所居住的宫殿,即“紫宫”,“禁”是指禁地。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21小题8分,22小题12分,23小题20分,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先后出现过3次公认度最高的“盛世”,即西汉初盛世,唐初盛世,以及“康雍乾”的清朝盛世。其实,有些浸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岑大利《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材料二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赋查则民愁,民愁则国危。

    ——摘编自《唐太宗论止盗》

    材料三

    ——据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和元朝“带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管辖图中①处的机构名称,简述清朝治边措施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归纳影响国家兴盛的因素有哪些?
  • 22.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成公主带去了各种谷物种子和农耕技术,促进了中原农业技术在吐蕃的发展,帮助吐蕃提高了生产力。

    ——摘编自靳坤《浅析中原文化在吐蕃的传播影响——以文成公主和亲为例》

    材料二

    史实

    结论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唐朝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
    (2)、 根据材料二表中的史实推理一个合理的结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 23. 习近平的全方位外交首推“亲、诚、惠、容”理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进行对外交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沿海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扬。

    ——摘编自《郑和下西洋论文集》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列举出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