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读下图,完成下小题。(1)、下列对图中①②两条河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都位于北半球 B、都位于东半球 C、都处于低纬度 D、都在大洲北部(2)、关于图中①②两条河流的共同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水量都很大 B、流向大致相同 C、冬季都会结冰 D、都属于内流河2. 猴面包树喜热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树干中可大量储水。根据下列图片,回答下小题。(1)、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少雨 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2)、甲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影响(3)、图乙是湿季时猴面包树的景观,该图可能拍摄于( )A、①地2月 B、②地2月 C、①地8月 D、②地8月3.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去水上都市威尼斯旅游,但担心威尼斯会被水淹。下列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A、会,该地是地中海气候 B、不会,该地是地中海气候 C、会,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不会,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4. “高大的阔叶林,看不见阳光的阴湿潮热,令人目不暇接的雨林资源,还有稍纵就过的野生动物....下列气候类型示意图与该场景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5. 下列关于区域的生产生活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区居民以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为食物来源 B、美国中部大平原农场实行精耕细作的人工早作农业 C、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澳大利亚草原上发展现代化牧业 D、大西洋沿岸的日本在与海共存共生中形成“鱼文化”6. 读下图,下列属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自然环境相似点的有( )
①地处南亚
②濒临波斯湾
③以白色人种为主
④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法国巴黎——文化艺术之都 B、巴西利亚——汽车城 C、班加罗尔——政治文化中心 D、韩国蔚山——IT新城8.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9. 以下四幅“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示意图,最贴切的是( )A、 B、 C、 D、10. 隋唐时期,有一批货物要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这批货物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11. 庙号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李渊被后世尊庙号为“高祖",主要是因为他( )A、升任太原留守 B、消灭割据势力 C、建唐朝定天下 D、杀死了隋炀帝12. 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为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农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A、废除严刑峻法 B、变革礼仪制度 C、重视农业生产 D、善于选贤任能13. 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到了唐朝,他却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裴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A、虚心纳谏 B、知人善任 C、追求享乐 D、赋税沉重14. 唐太宗曰:“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为敌。”这一说法体现了( )A、整顿吏治的决心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以农为本的政策 D、改革税制的想法15. 隋唐时期,李进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面试。他最有可能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16.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善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王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王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动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17. 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社会上涌现出了更多的诗词歌赋。由此可见( )A、制度的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诗词创作丰富民众生活18. 下列皇帝与其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对应正确的是( )①隋文帝一文景之治
②武则天一贞观遗风
③唐太宗一贞观之治
④唐玄宗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出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他们是( )①阎立本②吴道子③颜真卿④柳公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0. 唐朝时期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是为了管辖( )A、西藏地区 B、台湾地区 C、中原地区 D、西域的天山南北21. 假如让你拍摄-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B、刘禹锡在吟诵《百花行》 C、大批新罗留学生在中国学习 D、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22. 马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说明唐朝( )A、开放兼容的社会风气 B、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C、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 D、妇女政治地位提升2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隋文帝奢侈残暴
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B
隋朝开凿大运河
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为中日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D
开元末年朝政腐败
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A、A B、B C、C D、D24.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流亡途中下诏,赋予各节度使在辖区内自调军粮、任免官吏、征发赋税徭役等职能。这一措施的实行( )A、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B、使得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C、加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D、给唐朝带来致命的打击25.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右图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26. 欧阳修在(本论》中记载:“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这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 )
A、政局动荡 B、蕴含统一 C、内重外轻 D、宦官专权.27. 五代十国,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依旧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实现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北方战乱,但南方相对稳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28. 维提岛是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最大的岛屿,岛上盛产甘蔗,制糖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居民饮食口味偏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维提岛示意图
图2 维提岛气候图相关链接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 小时以上。(1)、写出维提岛的半球位置及纬度带。(2)、维提岛最佳旅游时间是(A.5月-10月1B.11月-次年4月),请从气候角度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分析维提岛盛产甘蔗的有利条件。29.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创新]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一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技术创新]
图片
农具名称
作用
①____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②____
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文学创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一-杜甫
(1)、“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将表格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并分别写出这两种生产工具的用途。(3)、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 , 李白被誉为“”,杜甫的文学作品被称为“”。(4)、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提炼了三个与创新有关的观点,请选择一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盛唐气象篇]
[民族交往篇]
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都督首府都督、羁糜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谢翔、王文光《中国古代民族思想与处理族际关系的智慧研究》
[对外交往篇]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刘淑梅、李晶《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盛唐气象?(2)、根据民族交往篇,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3)、根据对外交往篇,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